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的练习八第5~9题、“思考题”。
1.使学生熟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得数,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在口算中体验估算的方法。
2.在熟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基础上练习三个数相加减的口算。灵活运用掌握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体验,逐步发展数学学习自信心;体会加减法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熟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以及简单的加法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中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件PPT,让学生事先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流程一:引入练习
1.学生梳理知识:第四单元学到这儿,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拿着自己的整理单来说说吧!(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你能举例说说吗?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题目在小组里交流。
3.口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流程二:基础练习
1.出示练习八第5题。
(1)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出示表格,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求什么。独立完成。
(2)为什么第一张表格你用加法计算?第二张表格你用减法计算呢?
(3)老师将表格变长一些你会算了吗?补充一组题。你怎么想?
加数 40
加数
和 76
被减数
减数 40
差 8
(4)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到加数、加数、和就一定用加法计算。看到被减数、减数、差就一定用减法计算。还是要看清要求的是哪一部分,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
2.出示练习八第6题。
下面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帮助老师选出合适的那把钥匙。题目意思明白了吗?
独立连一连。
追问:57+2你为什么选59这把钥匙,你是怎么想的?
生1:57+2先算7+2=9,再算50+9=59。
生2:我没有计算,我可以估一估。57+2肯定还是五十多,所以我选59。
说明:看来估计的确是一种好办法,这位同学真厉害!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估算方法。下面3题你是怎么选的?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说说理由。
88-3结果是八十多,选85。
36+20结果是五十多,选56。
69-50结果是一十多,选19。
3.你能很快看出一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了吗?咱们来比试一下。
出示练习八第7题。老师指一题,在心里默答。独立连线。
你能出些这样的题目来考考你的好朋友吗?收集学生出的估算题,明确这里主要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如果出到进位或者退位的,可以给学生们留下悬念,后面研究。
▍流程三:发展练习
1.出示练习八第8题。
老师带来一些稍微复杂点的算式,大家有信心算一算吗?
在计算之前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先算出第一步得数,在下面画线标出得数。)独立完成,全班核对,反馈交流。
2.出示练习八第9题。
(1)观察图表,你得到哪些信息?明确有游泳圈、游泳帽、游泳镜三种商品。
(2)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商品,来给大家介绍销售情况。
游泳圈:原有游泳圈56个,卖出30个,还剩多少个?
游泳帽:游泳帽卖出20顶,还剩18顶,原有多少顶?
游泳镜:原有游泳镜46副,卖出一些后,还剩5副,卖出多少副?
(3)学生独立填表解答。
追问:为什么第1题你用减法计算?为什么第2题你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第3题你用减法计算?
比较:这3个问题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说明:原有的-卖出的=还剩的;卖出的+还剩的=原有的;原有的-还剩的=卖出的。
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看清求的是总数,还是部分,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
3.思考题。
(1)指名学生读题。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追问:“同一本童话书”,你能知道什么?你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吗?
(4)总页数-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多的说明什么呢?剩下的页数少的说明什么呢?
▍流程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困难吗?
小结:在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如果加的是整十数,就要与十位相加,如果加数是一位数,就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在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十位上几十里减,然后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个位上几里减,然后再和十位上几十合起来。
对于这些加减法的估算,估算时候只需要算算十位上是几就是几十多。如果加、减的是一位数,那么被减数是几十多,结果就是几十多。估算可以提高口算速度,也可以检查我们口算的正确与否。
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要用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