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0页的练习十四第1~5题。
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体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算法上的区别,提高笔算减法的运算能力,通过估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自觉估计的意识和习惯,对计算中是否需要退位做出判断,有利于提高退位减法计算的正确率。
3.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能准确判断出计算中是否要退位。
课件。
▍流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你能说说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自由说说。
小结: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三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上不够减时,要从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作10,加上个位上的数继续减。
2.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笔算,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揭示课题:练习十四(1)
▍流程二:计算练习
1.你能说说得数十位上是几吗?你是怎么想的?
6 8 6 8 8 0 4 9
- 3 4 -3 9 -5 7 -1 8
□ 4 □ 9 □ 3 □ 1
(1)学生口答。观察前两题,说说两题相同和不同点。提问:为什么都是68减三十多,一题是30多,另一题是20多?
(个位上不够减,要从被减数的十位退1作10再减,十位相减时要注意记得减去退走的1。)
(2)提问:哪几题是退位减法?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归纳: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是不退位减,把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减,就可以得出差是十位上的数;如果是退位减,计算时,要从被减数的十位退1作10再减,十位上要记得减去退走的1。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提问:你能说说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吗?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计算,并和估算的结果对照。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提问:列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说说当个位上不够减时该怎么办。
小结:笔算减法,在判断时要先看个位够不够减,就可以知道要不要退位,再看十位上的数,这样就很容易知道得数是多少。
3.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1)谈话:大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来帮它们看病呢!你能不能也当回小小医生,帮它们看看错在哪里?
(2)学生独立找出每题计算错在哪里,并改正。
全班交流,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3)提问:通过这几题的判断,你觉得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计算时要先看清是否要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要记得从十位上去掉1后再减;个位不够减,不能倒过来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4.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1)谈话:希望我们在今后的计算练习中,做到认真细致,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你有信心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这些题你能全部做对吗?
(2)每组选择两题笔算,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检查竖式的格式和横式上的得数是否漏写。提醒三个检查:一查横式抄题是否正确,二查竖式计算是否正确,三查横式上的得数是否填写。
▍流程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1)看图说说:你知道题中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求的是什么吗?
学生完整地说说题意。
提问:怎样求一个书包多少元?
(求一个书包多少元,就是要从付出的钱里去掉找回的钱,所以用减法计算。数量关系: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掉的钱)
(2)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3)题目改成表格形式,逐条出示:
付出 50元 50元 ( )元
用去 ( )元 5元 42元
找回 15元 ( )元 8元
说说:从表格中你知道哪些条件和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比较这3题,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在我们日常的购物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付出的钱、用掉的钱或找回的钱。从表中可以知道: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掉的钱;付出的钱-用掉的钱=找回的钱;用掉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因此,我们做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读题,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说说思考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高粱的棵树-玉米的棵树=玉米比高粱少的棵树)
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高粱比玉米多多少棵?玉米和高粱相差多少棵?等等)
▍流程四:全课小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收获。
2.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剩余的题目。
(2)拓展延伸:☆后藏着几?
6 ☆ 6 ☆
- ☆ 4 - ☆ 4
3 4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