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例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在探索过程中注重方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知识的习得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课件PPT、计数器、小棒。
▍流程一:引入新课
1.口算。(我们先来看一组口算)
70-30= 30+8= 36+20= 50+21=
60-30= 40+5= 36+2= 5+21=
50+21你是怎么想的?这里的5是加在了21的哪位上?
5+21你又是怎么想的?这里的5是加在了21的哪位上?
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么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流程二:新课教授
1.学习45-30。
春天到了,外面的风景可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森林动物园参观。
(1)我们准备出发了。(课件动画出示例题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45-30=
(3)45-30你会计算吗?看来已经有小朋友有答案了,不着急,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先独立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身边的小棒、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大家轮流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尽量发表不同观点,可以互相补充和提醒)。
(4)班内交流。指名汇报计算方法时,采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课件进行演示。
生甲:我是摆小棒的。先摆4个十和5个一,从4个十里面去掉3个十,还剩1个十,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追问:这1个十从哪里来的?(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教师小结:我们是先从4个十里面去掉3个十,还剩——?剩下的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出示课件)
生乙:我是拨计数器的。先拨45,再从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十位上还剩1颗珠,和个位上的5颗珠合起来是15。
追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先拨45,再从十位上去掉3颗珠子,还剩1个十,和5个1合起来就是15。(出示课件)
生丙: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是直接口算的。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追问:40哪来的?就是把45先分成40和5。
生丁:我想把他们的方法联系起来说说,其实它们是有联系的。
……
(5)还有谁想补充或者提问的?
(6)小结归纳计算方法。
讨论: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10,再算10+5=15 。
谁能再来说一说,45-30我们怎么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这题我们解答完了吗?(没有,还要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答,写在书上)
(7)练一练。
(电脑出示两幅图)这儿有两道题,你会列式吗?(54-30=,93-40=)没有图你能
说说算式的计算过程吗?
(8)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我们都是先算几十减几十,再和一位数合起来。
2.学习45-3。
刚才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道难题,现在老师将45-30稍做一些变化,哪里变了?45-3等于多少?
(1)这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跟同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的,并在书上填上答案。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里如果还有学生提到借助学具来计算,给予鼓励。
追问:计算时这个3是从几里面去掉的?(板书过程)
(3)教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算5-3=2,再算40+2=42。
(4)练一练。
54-2 86-5
这儿也有两题,你会算吗?同桌一人选一题,一个人说计算过程,另一个人听,再交换过来。谁来说一说?你想说哪题就说哪题。
3.比较。
小朋友们算得真好,我们来看看45-30和45-3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计算45-30时,为什么从被减数的十位上减去3,而计算45-3时,为什么从被减数的个位上减3?从这里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减整十数要从被减数的十位上的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要从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减)
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结合用红颜色粉笔板书)
如果减的是几个十,就在被减数的十位上去掉几,如果减几个一,就在被减数的个位上去掉几。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咱们乘着车,来到了森林动物园,想进去看看吗?想进去就要找到开门的钥匙,钥匙就是算式的答案。你会算吗?将答案写在书上,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请计数器帮帮忙。
计算54-20和54-2有什么不同?
计算86-50和86-5有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进入动物园,首先看到了三只可爱的小鸽子,你能算出它们卡片上算式的得数吗?请你算一算,填在书上。谁来报得数?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最后咱们到果园去看一看。条件和问题是什么?你会做吗?
在书上列式计算。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别忘了写上单位名称。谁来口答?
▍流程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森林动物园,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6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这里安排口算和回顾,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自主研究新知识做好准备。
设计思想 在探索算法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因为学生已经具有学习加法的经验,这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交流时,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方法,教师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师生共同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对话中感受同伴的思维。
设计思想 教学45-3时,教材中已经没有呈现学具的操作图了。直接问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前面的探索研究,这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困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如果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提到摆小棒、拨珠等方法时,教师可以快速呈现,将形象与抽象完美结合。
设计思想 通过比较区别不同算法,同时也帮助学生在辨析中沟通算理。学生在比较时可以结合前面操作的过程,也可以根据算式分解过程来比较。相对于加法课时中的比较,这里更注重学生对于算理的诠释,以及算法的表达。
设计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继续以参观动物园的情境开展练习,前后呼应,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里没有要求大家一定要先拨一拨再计算,完全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有些学生看着算式可以很快填出答案,有些有困难的需要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有些学生先计算,再用计数器检查自己算得对不对,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