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5~96页的第1~6题。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和写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体会简单的购物过程,加深对简单购物活动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回忆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把握以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发展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能力,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数的组成、大小比较;常见图形的特点;元、角、分的进率。
计数器、四种图形教具。
▍流程一:引入新课
1.引导回顾。
(1)赏封面。
谈话: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学期我们在数学课上交了一个大朋友,(出示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书)让我们一起叫她的名字吧!(数学书)
这个大朋友不仅漂亮还很有学问,让我们再次欣赏她漂亮的脸蛋(封面)。小朋友们正快乐地拼搭积木,用自己的画笔给积木的各个面穿上美丽的外衣。
画面中,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个部分的内容?(认识图形)
(2)览目录。
引导:目录大哥向我们推荐了更多的家族成员,快速浏览一下,然后收好课本,回忆他们,说出他们的名字。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2.揭示课题。
为了让小朋友对这些家族成员更加熟悉,能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今天开始进行期末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和元角分这三个部分内容。
▍流程二:复习数的认识
1.知识再现。
出示:明明:一(3)班有35个小朋友。
丁丁:我的奶奶今年62岁了。
芳芳:我这次考试得了100分。
军军:我们手工组一共折了53朵花。
2.梳理沟通。
(1)读数。
谈话:小朋友的谈话中就有我们认识的数,你会读吗?
(2)数位。
提问:如果把这四个数分分类,你想怎样分?
如果学生提到按位数来分,则复习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计数单位等知识;
如果学生提到按单双数来分,则复习辨别单双数的方法。
(3)数的组成。
谈话:这里有两个数很有意思,35和53,它们相同吗?
你能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这两个数吗?说说数的组成。
强调: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
的是几个百。
(4)数的大小。
提问:这四个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你是怎样比的?
小结:比较100以内的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
(5)数的顺序。
提问:你能从53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2吗?
你能从62起两个两个地数到80吗?
你能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100吗?
你能从100起十个十个地倒着数吗?
(6)结合复习,形成板书。
数位的名称(个位、十位)
数位的顺序(从右往左排列)
数位 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一”“十”“百”)
100以内数的认识 相邻数位间的关系(满十进一)
数的读写
数的组成
数的大小
数的顺序
3.巩固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
出示第1题图,让学生自由在课本上按要求5本5本地数,再10本10本地数,并填写课本。
交流时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如“1个5、2个5……”
(2)完成期末复习第2题。
明确四人小组活动要求:
1号和2号同学分别拨出一个两位数,并说说拨出的两位数的组成;
3号同学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4号同学判断前三个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活动进行两轮后,再顺次交换角色。
(3)完成期末复习第3题。
指名读数,学生独立完成数的排列,再交流、改错。
小贴士:为防止有遗漏,可以每写一个数就在题中做一个记号。
(4)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指名学生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指出: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多时,我们可以说“多一些”“少一些”或者“差不多”、“接
近”;当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多得多”“少得多”。
▍流程三:复习图形和元、角、分的认识
1.知识梳理。
(1)复习图形。
引导回顾:在认识图形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正方形
认识图形 三角形
圆
出示各类图形,学生看图形说名称。
提问:圆和其他图形不同在哪里?
三角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不同在哪里?
为什么这个叫长方形,而这个叫正方形?
(2)复习元、角、分。
引导回顾:在认识元、角、分时,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 10
元 角 分
100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2.巩固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独立完成。
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明确表格中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提问:怎样求找回的钱?
板书:付出的钱-商品价格=找回的钱
▍流程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觉得哪部分知识自己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有困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