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1 13: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例3、“想想做做”第1~6题。
1.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币、付币、换币等活动。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等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理解简单购物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
不同面值钱币之间的兑换。
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一套;数学书附页第103页人民币学具每个学生一套。
▍流程一: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回忆一下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板书: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2.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你还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课题补充完整)
▍流程二:新课教授
1.出示例题。
提问:看,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各是多少元呢?
2.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一张你认识的在组内介绍,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其中,了解情况。
3.组织交流。
提问:谁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人民币?
学生估计会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自己的方法:
(1)看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辨别;
(2)看人民币的颜色来辨别;
(3)看人民币的大小来辨别;
(4)看人民币的图案来辨别等。
在组织交流时,学生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同时突出“看数和单位”这一普遍性
方法。
小结:数和单位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辨认人民币。除了看数和单位,我们还可以根据颜色、大小、图案等不同的方法来辨别:如盲文供盲人识别、在人民币反面还有供少数民族人民识别的文字。
4.理解面值。
(1)出示5元的人民币,提问:这是一张5元的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等同于几个1元?为什么?(根据数的意义理解5元是5个1元组成的)
(2)出示10元的人民币,提问:10元是多少个1元?是多少个5元?
(3)出示20元的人民币,提问:看到20元,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20元是20个1元;20元是2个10元;20元是4个5元。
(4)依次出示50元和100元:你又想到了什么?
▍流程三:巩固练习
谈话:这些人民币大家都认识了吗?那就一起来闯关吧!
1.第一关:我会选。
“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这里有四种商品,各应付哪张人民币呢?连一连。
(2)学生用线连一连再交流。
(3)提问:1张50元够买1双皮鞋吗?为什么?
够买1件T恤衫吗?有多余吗?
指出:每一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价值是不同的,有的面值大,可以买到比较贵的东西;有的面值小,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东西。
(4)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商品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哪些商品的价格在10元左右?
学生交流,如有困难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找一找、看一看。
2.第二关:我会算。
“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谈话:明明和红红各买了一样商品,这是他们付的钱,你能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3)交流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交流第二个:1张20元加上1张5元等于25元,还有1张5角,合起来是25元5角。
追问:为什么不用20+5+5=30呢?
说明:如果是同一种单位的人民币,要想知道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直接相加;如果有单位不同的人民币,就需要分开计算,一般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最后再把它们合起来是几元几角。
3.第三关:我会换。
“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会选人民币、会算人民币,那会按要求换人民币吗?
(1)逐一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填空。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学具钱换一换。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重点:第(4)小题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指出:换币时换后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应该是面值相等的。
4.第四关:我会付。
“想想做做”第4~6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后,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解答后交流,并说说:求一共要多少元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个计算器比一个收音机便宜多少元用什么方法计算?方法为什么不同?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怎样求出足球的价钱?
引导学生建立数量关系: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等于商品的价钱。(板书数量关系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理解题意:都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结合第1小题提问:要求买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一共要几角,需要选择哪些条件?
指出:要注意根据所求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结合第2小题提问:怎样求找回的钱?
引导理解数量关系:付出的钱减去商品的价钱等于找回的钱。(板书数量关系式)
补充第3小题:买一块橡皮,找回3角,付了几角?
学生解答后,理解数量关系:商品的价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板书数量关系式)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感悟数量关系。
谈话: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流程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 元、角、分
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辨认人民币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定的接触。因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
设计思想 这里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各是由多少个“×元”组成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各种面值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换币”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设计思想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非常熟悉,但是解决购物问题中的实际问题却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尽管新教材中在低年级不正面提及数量关系,但适时地渗透数量关系还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