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1 13: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第1~5题。
1.带领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探索和理解十几减8、7的口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8、7的不同算法。
教学课件、小棒20根(师生)。
▍流程一:复习铺垫
1.复习十几减9的减法。
昨天,我们学会了十几减9,相信同学们回家也练习了,这些题目你会口算吗?
默算、指名算。
13-9= 16-9= 18-9= 14-9=
12-9= 17-9= 15-9= 11-9=
挑选2道,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指出:口算十几减9,我们可以想9加几等于十几,那么十几减9就等于几。
2.复习口算加法。
8+6= 7+4= 8+3= 7+5=
8+9= 8+5= 7+6= 7+7=
指名口算。
小结:这些8、7加几的算式同学算得真快!
3.复习填未知加数。
出示:8+( )=15 7+( )=15
7+( )=13 7+( )=11
你能直接报出结果吗?
▍流程二:引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学得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到学校的音乐教室看看吧。
▍流程三:教学新课,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15把小号的情境图,音乐教室里有多少把小号?
你怎么一眼看出是15把的?
看看茄子老师说了什么。
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吗?(自己试着说一说)
请一个学生完整表述题目。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小号,我们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把,你是怎么想的?请和同桌说一说。
(引导说出:要求还剩多少把,就要从原来的15把中,去掉拿走的8把。用减法)
提问:要求还剩多少把,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5-8=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15-8等于多少呢,你想怎样计算?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怎样算。
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摆一摆。
(2)小组活动。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方法和同组小朋友交流一下,每组1号同学先说,要求每人都要说,尽可能方法不一样,如果一样的也要重说一遍。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并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自主交流)
(3)全班交流。
提问:谁来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指名上黑板一边摆小棒一边说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15-5=10 10-3=7
10-8=2 2+5=7
8+(7)=15 15-8=7
引导学生们在说的过程中,参与、补充、提问和回答。
(4)重点指导想加算减的方法。
如果想加算减的方法没有学生说,教师则进行引导:
左边放8根小棒,再摆多少根是15根呢?
同步在右边打问号,下面标出大括号和15。
这时候可以怎么想?根据回答板书:8+( )=15 15-8=7
小结:这种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我们叫它?(板书:想加算减)
谁再来说说:可以怎么算15减8的得数?板书出得数。
单位名称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单位名称:把)
(5)回顾过程,算法优化。
刚才我们用了多种方法解决了小号的问题(课件演示:小辣椒先从15把小号中去掉了5把),用算式表示是15-5=10,再从10把中去掉3把,算式表示是10-3=7;小萝卜先从整盒的10把中去掉8把,算式是10-8=2,再把剩下的2把和右边的5把合起来,得到剩下的,算式是2+5=7。我们还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看到15-8,我们想8加几得15?8加7得15,所以15-8就等于7,这是西红柿的想法。
因为我们已经会算8+7=15了,所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可以更快地算出15减8的得数。
(6)我们用这些方法都能很快算出15-8=7,你喜欢哪一种,就自己说一遍那种方法。学生自己说,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种口算方法。注意优化算法。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15-7
刚才,我们会算了15-8,那么你知道15-7等于多少吗?
请你想一想,然后填写在书上。
你是怎么想的?自己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想7+( )=15
如果有学生根据15-8=7得出这题结果,也要给予肯定。
(2)出示13-7=
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7+( )=13
独立说一说,再填书。
(3)对比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十几减7)
在算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想?
小结:十几减7的题目,我们可以想7加几得十几,那十几减7就得几。
4.总结新授,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看黑板,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同学们在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或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
▍流程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用什么样的圈来圈?指导,可以用虚线框来圈。
(2)出示红花图。
看算式:12表示什么?你想圈掉几个?为什么?
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填写出得数。
(3)出示黄花图。
你能自己先圈一圈,再填写出答案吗?
独立完成。
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圈了7个?
(4)指出:这两道题都是从十几里去掉一个数,请你根据你圈的过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出示豌豆图,用三句话说图意,并说出所对应的算式。同步课件出示。
引导:看着图,做手势,8颗豌豆和几颗合起来是14?(8+6=14)
那14-8就等于几?
你是根据哪个算式算出14-8的?谁再来说一说?
(2)小结:我们可以想,8+6=14,所以14减8就等于6。我们可以根据加法算式算出减法的得数。
(3)出示草莓图:这幅图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意吗?你会列式吗?
要想16-7等于几就可以想什么?(引导说出想7加几等于16)
(4)小结:指着图,刚才的两道题我们都可以想加法来算减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出示第一组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
第二题:问:你是怎么想的?你可以根据哪道算式算出这道题的得数?
小结:我们可以想上面这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就能很快算出下面的减法得数。
(2)还有两组题,你也用这样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试试,好吗?
完成后同桌互说。
(3)小结:通过这道题,你们觉得十几减8、7可以怎样算?
指出:口算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我们可以想和它相联系的加法算式,这样可以比较快地算出十几减8、7的得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习到现在,你能独立地思考出这三道算式的得数吗?
想不想挑战一下?
独立完成,激发兴趣。
核对答案。全对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星。
有错的进行纠正,说思路。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出示题目,你能看懂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算减7,一个同学算减8。
教师点击移动,同桌一个人说算式和答案,另一个人核对。如此交换。
(3)全班抢答。
(4)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补充练习:
在○填上“+”或“-”。
7○8=15 11○8=3 14○7=7
9○5=14 17○8=9 16○7=9
▍流程五:全课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 十几减8、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解决十几减9的口算式题,这是今天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复习了8、7加几和关于8、7加几的求未知加数的题目,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知识和直观操作方面都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通过比较简单的口算,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和深入。
设计思想 本环节注重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有了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部分学生应该可以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口算,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经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操作基础进行算法的探究,在主动学习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自觉地进行算法的优化,并体会到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设计思想 这里的练习,注意了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第1题先圈一圈再计算,注重审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将图和算式结合起来,并从减法的含义去帮助理解,引导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体会十几减8、7的不同算法。第2题通过练习及对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根据8、7加几推算相关的十几减8、7的得数。第3题重在通过计算和对比,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便捷。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这一方法。最后补充的练习,提高对数字之间关系的敏感度,培养了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