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16~18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
2.使学生经历由几何体到几何体上的面,再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模型。
学具准备:学具袋(积木)、工具篮(白纸、彩笔、钉子板)。
▍流程一:引入新课
1.谈话:今天在我们的课堂里来了很多图形宝宝,就藏在小朋友的学具袋里,你能摸一摸,猜出它们的名字吗?想好后再拿出来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学生活动并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备注:三棱柱不要求学生说出名称)
在猜出圆柱时,可追问:你为什么猜是圆柱?(感受圆柱有曲面)
2.谈话: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一摸物体的面,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再全班交流。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上有的面是平平的,就是平面;而有的面是弯弯的,也就是曲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
▍流程二:操作感悟
1.画一画。
(1)谈话:这些平平的面很调皮,它们想从这些学具中跳出来。大家能满足它们的愿望吗?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该怎么办呢?可以请我们的工具篮帮忙哦!
小组内讨论,引导学生提出:把积木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平面图形画出来。
(2)指名学生演示,重点引导学生演示沿着立体图形的边画出平面图形的具体过程。
(3)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些平平的面
画在纸上,每人画出3个。
学生活动,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小不一的各种形体)
(4)交流:你是用哪个形状的物体的面画的?
2.分一分。
(1)谈话:小朋友们画出了好多图形,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能把你们小组画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吗?
(2)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想法。
(3)组织交流,展示分类结果。
预设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分成四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追问:这四类图形各有什么不同?
重点引导辨认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种:分成两类:圆为一类,其他的为一类。
追问:为什么这样分呢 (体会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
3.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出示学生画的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积木的哪个面画出来的?用这个积木的其他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长方形可以从哪一类形状的积木上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形边说明:像这样,把长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看一看,用小手比画比画,再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儿的。
(2)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提问: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又可以分别从哪类形状的积木上画下来的?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把这种积木(三棱柱)的底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板书:圆)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画一画它们各自的样子。
4.比一比。
(1)提问: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明确:以前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今天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
(2)追问: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流程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看,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正方形吗?能找到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吗?
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如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2.围一围:“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一块钉子板,介绍:这是一块钉子板,用橡皮筋可以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些图形来。教师示范围一个长方形。
(2)要求:小朋友能像这样围出一个长方形吗?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
再变成三角形呢?
思考:你能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
指出:圆上没有直的线,它是弯曲的线,所以在钉子板上不能围成圆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这里有几种图形?你打算用几种颜色涂?
(2)学生操作,用水彩笔涂色后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
(3)交流结果,检查订正。
4.画一画:“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从长方体上能画出长方形,想一想,能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最多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
可由学生凭自己的经验去猜想。
(2)提问:究竟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3)交流:你一共画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分别是用长方体的哪几个面画的?
(4)提问:如果给你一个正方体,你能画出什么图形?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为什么?
▍流程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回家后你能把这些新朋友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
二 认识图形(二)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捉迷藏的形式中“摸、猜”出立体图形,意在调动学生对“体”上的“面”的直观感受与已有经验,再明确要求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面”,感受“体”与“面”的关系。
设计思想 通过创设“平面想从物体中跳出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方法,在感受“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完成了由几何体上的面到平面图形的这一抽象的过程。
设计思想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学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已经了解、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因此认识这些图形的名称已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分一分”的活动,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区别,深化已有认知。
设计思想 在“认一认”中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的某一个形体提升至对某一类形体的观察中来,进一步观察图形的特点,并抽象成“一般”图形,使学生原有的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得以明确。
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在“找一找”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在“围一围”中渗透平面图形的特征与联系,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讨论、比较,深化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感受到直线图形与虚线图形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画一画”则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为后续学习积累数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