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2 10: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将“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语文要素,编排了3首古诗和3篇课文,向我们展现出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爱国情怀。其中,《圆明园的毁灭》描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破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学习本文,意在使学生不仅能够受到启发,产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借助资料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的变化。
2.借助资料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情境法、任务引导法、结合资料法、活动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了解古迹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要开展“我是古迹见证人”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见证圆明园的兴衰,留下自己的独特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驱动课堂学习任务。)
二、任务一:见证辉煌,领悟表达特点,丰富文化内涵
1.活动一:观看视频,见证建筑景观
(1)请学生观看圆明园3D复原图视频,谈感受,感受昔日的辉煌。
(2)默读第3段,梳理表达特点,结合资料进行运用,体会圆明园景观的丰富与绝美。
2.活动二:关注时间,见证园中文物
(1)学习第4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结合资料,体会文物之丰富,进一步感受昔日的辉煌。
(2)体会3、4段表达的情感,读出赞叹、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以任务为引导,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反复感受,使学生置身于圆明园的绝美意境中,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惊叹、自豪,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任务二:见证毁灭,体会情感变化,探究被毁原因
1.出示今日圆明园断壁残垣的图景,前后对比,引导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出毁灭的历史。
2.活动三:走进毁灭,读出情感变化
(1)请学生观看圆明园毁灭视频,谈感受,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行为。
(2)学习第5段,抓住“统统”、“凡是”、“实在”、“任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这部分表达的情感:对圆明园被毁的可惜与对英法联军罪行的愤怒。
3.总结情感,读出变化。
看到圆明园的辉煌,你什么心情?看到圆明园的毁灭,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课文的4、5自然段,通过朗读,读出你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强烈的前后对比与落差,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圆明园被毁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恨,读出你心情的变化。)
4.活动四:微信群聊,表达自己认识
再次出示情境“我是古迹见证人”活动结束后,见证小组以群聊的形式展开了讨论,请同学们6人小组也参与讨论,提示:结合“阅读链接”和资料单说说你对圆明园毁灭原因的看法。
(1)学生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阐明原因。
(2)作为小学生,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做,历史才不会重演?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痛定思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聊天形式,启发学生结合资料,通过阅读、比较、讨论,梳理观点、事实,深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丰富学生认识,培养其理性思维和思辨意识,增强学习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四、课堂小结。
呼吁学生努力学习,共同见证中国的明天。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毁灭
【作业设计】
1.法国作家雨果曾写道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有一些人认为名胜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者,建议国家重新修复圆明园,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推荐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哭泣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意识,能积极“交流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一篇课文,拓展阅读更多相关文章,扩大阅读面,拓宽思维角度,增长见识。)
【教学反思】
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本设计,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在单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语文学习任务群,刚迈出第一步,在各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打磨雕琢,从而不断进步。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道阻且长,但我们逆流而上的步伐从未停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