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
15.4 探究焦耳定律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堂达标
易错辨析
课程标准(2022年版)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
2.知道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自身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
3.能准确表述焦耳定律Q=I2Rt,会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转换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5.会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损坏电器.
1.(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小明的爸爸买了
一只电炉,使用时小明发现电炉丝已经热
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几乎
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电炉丝与铜导线是串联的,通过铜导线和电炉丝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根据 Q=I2Rt可知,电流流过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远大于铜导线产生的热量,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2.(跨学科·日常生活)物理课上,老师将包装口香糖的锡箔纸剪成中间狭长的条形,再将锡箔纸两端分别接到电池正负极上,不一会,锡箔纸中间部分就燃烧起来,请解释锡箔纸中间部分燃烧起来的原因.
锡箔纸中间狭窄部分电阻较大,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中间狭窄部分产生较多的热量,使温度先达到锡箔纸的着火点而燃烧.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导体 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该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能.
2.探究“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的方法:
(1)转换法:把导体放出的热量转化为加热物体升高的温度或膨胀后增加的体积.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只改变探究的影响因素,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不变.
内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发热
实验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导体的 、
导体中的 和 有关.
通电时间
电流
电阻
【设计实验】
a.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要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要控制通过两个电阻丝的 大小相等,两个电阻丝的 不相等.因此,可将两个电阻丝 联在电路中.同时,注意通电时间的控制.
串
电阻
电流
b.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
要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应保持电阻值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这可以跟电阻丝串联一个 ,通过 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调节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进行实验】a.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通电前,先记下瓶中煤油的初始温度T0.通电后,每经过相同的时间,就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温度T/℃电阻R/Ω T0 T1 T2 T3 T4
R1=
R2=
b.保持通电时间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察R1电阻丝所在液体的温度的变化,将测量记录结果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温度T/℃电流I/A T0 T1 T2 T3 T4
I1=
I2=
I3=
c.实验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结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导体中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 (选填“有关”或“无关”).
有关
【例1】(核心教材母题:YH九上P98,RJ九全P100)小明和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两个烧瓶A、B中盛有等量、初温相等的煤油,RA与RB是阻值不同的电热丝.
(1)RA与RB采用串联的方式,其目的是控制通电时间、
相等,实验中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因为
水的 比煤油大.
(2)小明同学为了比较RA与RB阻值的大小,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A与RB两端电压的大小,发现UA<UB,则RA RB(选填“<”“>”或“=”).
(3)通过实验,小明得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 (选填“越大”或“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多.支持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_
.
升得更高
RB所在的烧瓶中的温度计示数
越大
<
比热容
电流
(4)实验中判断液体吸收热量多少的方法在下列实验
(选填字母)中同样用到.
A.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
B.比较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5)小华想改装实验装置用来“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则他们应将烧瓶A中的煤油换成与其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两瓶中电热丝的阻值应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相等
质量
AB
【举一反三】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
(1)实验中,要比较电阻丝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只需比较与之相连的U形管内 ,这种研究方法
叫 .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 (选填“左”或“右”)侧容器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说明在 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电流
右
电阻
转换法
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3)乙装置中的电阻R3的作用主要是 _
.
(4)如果乙装置中R3发生了断路,保证通电时间相同,则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流不相等
使通过R1和R2的电
【归纳总结】
1.转换法:把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转化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2.控制变量法: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三个因素有关,实验中必须保证变量唯一.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
跟 成正比,跟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
2.焦耳定律的公式: .热量的单位是 .
J
Q=I2Rt
焦耳定律
通电的时间
导体的电阻
焦耳定律
电流的平方
【例2】一根60 Ω的电阻丝接在36 V的电源上,在5 min内产生多少热量
【举一反三】
2.标有“220 V 40 W”的电热器安装在220 V的电路中,工作100 s后,求:
(1)消耗的电能.
(2)产生的热量.
解:(1)W=Pt=40 W×100 s=4 000 J.
(2)电热器为纯电阻,因此Q=W=4 000 J.
答:(1)消耗的电能是4 000 J.(2)产生的热量是4 000 J.
3.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6 Ω.当只有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 A.求:
(1)电源电压.
(2)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的功率;通电10 s通过R1的电流产生的热量.
解:(1)I1=I-I2=1.5 A-0.5 A=1 A,
电源电压U=U1=I1R1=1 A×6 Ω=6 V
(2)R1的功率P1=U1I1=6 V×1 A=6 W,
Q=I2Rt=(1 A)2×6 Ω×10 s=60 J.
答:(1)电源电压为6 V.(2)R1的功率为6 W,通电10 s通过R1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为60 J.
【归纳总结】
计算公式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纯电阻电路) 电能部分转化为内能
(非纯电阻电路)
电功 W=UIt=Pt
电热 Q=I2Rt
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例3】下列常见电器中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 )
【举一反三】
4.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是因为电炉丝的 比导线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 和 相同时,电炉丝产生了更多的热量.
5.在一些电器设备中,常采用铜而不是铝作导线,是因为同等条件下,铜导线的电阻 (选填“较大”或“较小”),可以减小由于 造成的能量损失.
电流的热效应
较小
通电时间
电流
电阻
6.(跨学科·日常生活)电流的热效应有时对我们有益,我们可以利用它;有时对我们有害,我们需要及时散热.下列例子中属于利用电热的是( )
A.电器长时间不用,要通电
B.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
C.计算机里有小风扇
D.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
A
【基础概念易错辨析】
1.根据Q=UIt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 )
2.额定功率相等的电热毯和电风扇正常工作1小时,电热毯消耗的电能更多,电风扇产生的热量多.( )
3.电热对我们来说总是有利的.( )
B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