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4 整式的加减(共3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4 整式的加减(共3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1 15: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整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分类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图中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18n与5n,2a2b与-7a2b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加以规范.
【归纳结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方法
问题2导入中的8n+5n,以及-7a2b+2a2b该如何进行计算呢?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初步感受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归纳结论】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3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xy2+3xy2;
(2)7a+3a2+2a-a2+3
【教学说明】学生类比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再与同伴交流,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问题4合并同类项:
(1)3a+2b-5a-b;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归纳结论】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同类项
(合并时应注意每项的符号),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最后的结果中也不能再有同类项.
4.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归纳结论】求代数式的值应先化简(合并同类项),再代入计算.
小明说:“本题中a=0.35,b=-0.28是多余的条件”;小强马上反对,说:“这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a和b,不给出a、b的值怎么能求出多项式的值呢”?你同意哪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练掌握解此类题的方法.
【归纳结论】多项式化简后若只剩下常数项,则跟字母的取值无关;若化简后含有字母项,则跟字母的取值有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5”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从了解同类项的概念到合并同类项,知识层次递进,培养了学生动脑习惯,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去括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时怎样去括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93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小明、小颖、小刚三人不同的做法,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去括号法则
问题14+3(x-1)与4x-(x-1)该怎样进行运算?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再进行合并,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3(x-1)=4+3x-3=3x+1;
4x-(x-1)=4x+(-1)(x-1)
=4x+(-1)x+(-1)(-1)
=4x-x+1=3x+1.
问: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去括号法则.
【归纳结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2.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
问题2化简下列各式:
(1)4a-(a-3b);
(2)a+(5a-3b)-(a-2b);
(3)3(2xy-y)-2xy;
(4)5x-y-2(x-y).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归纳结论】整式的化简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若括号前面有系数,一般先用乘法分配律将系数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再观察括号前面的符号,然后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求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值
问题3 化简求值.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归纳结论】先去括号合并化简,再代入求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化简m-n-(m+n)的结果是()
A.0 B.2m C.-2n D.2m-2n
2.若x-3y=-3,则5-x+3y的值是()
A.0 B.2 C.5 D.8
3.化简下列各式:
(1)8x-(-3x-5)=________;(2)(3x-1)-(2-5x)=________;
(3)(-4y+3)-(-5y-2)=_________;(4)3x+1-2(4-x)=_______.
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
(1)3(x+8)=3x+8; (2)6x+5=6(x+5);
(3)-(x-6)=-x-6; (4)-a+b=-(a+b).
5.化简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去括号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因此,该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把x的值抄错,不会影响结果.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去括号法则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6”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教学说明】学习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问题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导入的操作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通过这个问题得到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加减
问题2计算: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式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归纳结论】几个整式相加减,通过用括号将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整式加减的应用
问题3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2元.
(1)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差是多少元?
(2)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千米,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高多少?
【分析】先把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分别用含S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求甲、乙两市的价钱差.
【教学说明】学生分析、思考,与同伴交流,感受整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4已知M=4x2-3x-2,N=6x2-3x+6,试比较M与N的大小关系.
【分析】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一般采用“作差法”,即先将两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与0比较,若M-N>0,则M>N;若M-N=0,则M=N;若M-N<0,则M<N.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4.已知A=-2x2+x-6,B=4+3x+5x2.
求:(1)A+B;
(2) A-B;(3)3A-B.
5.某学生计算2x2-5xy+6y2加上某多项式时,由于粗心,误算为减去这个多项式而得到7y2+4xy+4x2,你能帮他求出正确的答案吗?
6.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的2倍少1.
(1)写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当a=2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蔬菜供应站以每千克a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蔬菜m千克,如果按10%的损耗计算,若以5元/千克的价格出售,那么利润是多少?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整式的加减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7”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整式加强的一般步骤,到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