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雨是水汽化形成 B.露是水液化形成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D.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大雾弥漫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冰封江面
3.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38℃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38℃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38℃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38℃
4.2021年济南的冬天迎来了7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市区最低达﹣18.3℃。在这个温度下,将一碗刚沸腾的开水抛洒出去,瞬间形成一道如图所示的冰晶拱门。发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5.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C.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6.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上附着的一层“冰花”。下列有关“冰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B.“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外侧
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内侧
D.“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户玻璃的外侧
8.下列几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形成过程与其他几种有所不同的是( )
A.春天,门窗紧闭的教室窗户玻璃上的水珠 B.夏天,冰箱门打开时看到的白气
C.秋天,早晨起来看到的雾 D.冬天,在室外讲话时嘴里吐出的白气
9.注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已达四种,据了解疫苗需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打开保存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冰箱周围有“白雾”,“白雾”是冰熔化形成的
D.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10.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放热,汽化成水蒸气
B.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
C.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D.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1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2.“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可以延长试管中的固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
B.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的沸点是100℃
D.试管中的物质在第10min与第2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
二、填空题
14.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2℃,如果忘甩了,就用它给一个体温为39℃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 _______。如果用它给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_______。
15.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 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在此过程中要 ___________热量;如果有风吹来,人会感到更冷,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16.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________随________减小而降低。
17.如图所示,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18.常见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某次测量小志的体温,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体温计示数为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量体温正常的小兰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
19.如图所示是给某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在t2~t3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三、实验题
20.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按图(a)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根据______(填“乙”或“丙”)图,说明水已经沸腾。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把水加热到沸腾,并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两人得到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______。
(4)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
2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①水的沸点为 _____℃。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_____形成的,这一过程要 _____。
(2)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_____;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_____。
2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_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C
7.C
8.D
9.D
10.B
11.A
12.C
13.B
14.分贝 减小 39℃ 38.2℃
15.汽化/蒸发 吸收 放热
16.汽化 水蒸气 沸点 气压
17.见解析
18.热胀冷缩 38.5 不变
19.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液
20.B 68 乙 水的初温不同 99℃
21.98 液化 放热 升高 不变
22.内部 表面 7 5 99 b a 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