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巩固(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巩固(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1 16: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上册巩固(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2.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应该是下面哪个图所示的情况(  )
A. B.
C. D.
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正立放置
4.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B.汽车导航仪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摄像头
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7.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同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8.下列光路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10.小明有一个凸透镜,经常用它观察小物体,也能用它做其他光学实验。一次实验时不小心把这个透镜摔坏了,他就用橡皮泥把遗失的部分补上(如图所示)。小明如果用这个补缺的凸透镜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则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
A.光屏上能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
B.光屏上能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
C.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的实像
D.光屏上的像与原镜片成像情况几乎相同
11.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12.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第一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幻灯机
C.将蜡烛从图中位置向25cm刻度处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逐渐变大
D.当物距为10cm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13.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4.在山中旅游时,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时瓶内若灌了水,装水的透明圆形饮料瓶相当于 _______,能引起山林大火。
15.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明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甲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m。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_______(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__ m。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D):D=1/f (f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1);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100的值即: n=100/f;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小明的眼镜是+200度,他的眼睛是__________,镜片的焦距是_____m,是__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
17.用铁丝绕成内径约为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里浸一下后取出,如图甲所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将水膜靠近书上的字,若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该水膜是___________透镜,若一束激光通过某透镜的传播路径如图丙所示,则该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
18.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19.下图是人的眼睛构造图。人眼的结构和照相机十分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透镜,瞳孔相当于______,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______。
20.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可以佩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21.投影仪:镜头是____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成像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______二倍焦距,______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_____的实像;
22.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___c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图像超出了屏幕范围,则应将投影仪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适当往___________调(填“上”或“下”)。
23.如图是十字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甲、乙是一辆 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到车内的人,但是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三、实验题
2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 40cm刻度线处,此时烛焰将______(选填“成虚像”、“成放大实像”、“成缩小实像”或“不成像”)。
(4)若仅将图甲中的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再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5)如图乙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______。
25.如图所示,这是小浩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小浩需要点燃蜡烛,并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火焰与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老师告诉他,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移动光屏,结果在凸透镜右侧大约63cm处获得了清晰的像。人们运用这条成像规律制造出了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___________(选填“反射光路可逆”、“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6.东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在做实验时东东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_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出现的清晰的像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这时我们在光屏上所看到的像将是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是/不是)可逆的;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高/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利用上述器材,小明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一: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5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方法二:将蜡烛放在距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时,恰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当蜡烛继续远离透镜时,在此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像。小明认为此时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用该方法测出的焦距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偏大/偏小/相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D
6.B
7.A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凸透镜
15.2.4 a 3.8 不变
16.远视眼 0.5 凸透镜
17.凸 凹
18.放大 投影仪 不能
19.凸 光圈 底片
20.乙 凹
21.凸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小于 大于 放大
22.改变光路 20 靠近 上
23.靠近 很暗(几乎不反射光)
24.点燃 照相机 成放大实像 近视
25.同一高度 照相机 折射光路可逆 蜡烛在焦点以内
26.主光轴 D 倒立 缩小 放大 是 低 12.5 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