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1 16: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1)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B.体温计可以使用沸水消毒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标准大气压下,-5℃的冰块在0℃的水中会熔化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在密封的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碘。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已知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则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将试管(  )
A.放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4.下列做法中,属于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用保鲜袋装蔬菜
C.用电热吹风机吹洗过的头发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B.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6.下列生活现象中符合实际生活的是(  )
A.双菱中学教室门高约为4m
B.小双在初中体育中考1000m跑步测试中,成绩为50s
C.初中物理课本面积约为0.05m2
D.洗澡时,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
7.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嘴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关于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嘴里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嘴里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8.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9.一位护士用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了甲的体温后,没有将水银甩下去,又测量乙、丙两人的体温,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8℃ B.三个人的体温都是38℃
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8℃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8℃
10.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
二、填空题
11.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这是通过减少______的方法,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罐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 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迅速消失。
12.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小明同学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身体锻炼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
13.“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小梅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热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实验室用温度计根据______原理制成,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当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是______。
15.如图所示,图1是___________,图2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_。
16.(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关于霜的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B.干冰熔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C.干冰汽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D.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2)另外,还可以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
17.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这样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分别是:先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8.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 ______不同;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不会立即熔化;在冰块加些盐后,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说明冰的熔点 ______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小明在浴室中洗热水澡时发现卫生间里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 ______现象;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渐渐变得清晰,这是 ______现象。
(3)进入秋冬季节后,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蒸发吸热。
三、实验题
1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_____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___________min,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___________。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20.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小明应选用__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_;
(2)如图丙所示第5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此时海波的状态是 ___________。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3 56
状态 固态 液态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海波熔化时,____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要 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如图丙所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______℃。
(4)用图甲加热的好处是 ______,从图丙中可以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选填“快”或“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C
7.C
8.A
9.A
10.D
11.液体的表面积 吸热 压缩体积 升华
12.酒精 热胀冷缩
13.液化 凝华 放出
14.液体热胀冷缩 35℃
15.体温计 热胀冷缩 图2
16.A 液化
17.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18.沸点 降低 液化 汽化 减慢
19.碎冰 使物质受热均匀 4 不变
20.乙 秒表 48 固液共存态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1.B 晶体 自下而上 吸收 固液共存 50 能够使物质受热均匀 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