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错题集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喇叭发音时,放在喇叭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就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2.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 )
A.255m B.510m C.340m D.680m
3.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霞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 B.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4.下列措施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B.在摩托车的排气管处安装消声器
C.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D.在学校周边栽上一排排杨树
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
C.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6.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有人称其为“奏响给上天的声音,似天籁之声”,这说明编钟具有独特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7.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很远处能听到歌声,是因为歌声(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独特 D.声速大
8.声音是一种常见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9.目前研制出来的次声武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型次声武器,它通过发射频率与大脑的“阿尔法节律”相近(约5Hz)的次声波,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晕眩头痛、精神错乱,另一种是器官型次声武器,通过发射频率与人体内脏固有频率相当(4~8Hz)的次声波,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关于次声波武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任何物体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频率的次声波
B.次声波武器在未来可能的星球大战中使用效果显著
C.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肯定小于340m/s
D.次声波武器的发明说明次声波具有能量
10.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
A.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B.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C.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师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不相同
D.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唱歌时声带的振动频率低
11.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
12.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等。其中“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 )
A.响度 B.音色 C.振幅 D.频率
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员能在飞船中与地面人员通话,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上课铃响意味着上课,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
14.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传声效果 ______(选填“好”或“差”)。
15.如图,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电铃的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增大。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结论:______。
16.原阳姑娘鲁璐被誉为“箜篌公主”。弹奏时美妙的乐音是由箜篌琴弦的______产生的。由图可知当从远处向近处弹奏时,所产生旋律的音调逐渐______(填“变高”或“变低”)
17.医院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
1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为_______Hz,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9.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新买的吉他的发声效果,不断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___________。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小明所住小区安装有噪声监测装置,噪声监测装置能够显示噪声的 _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明从科普书上获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回声测距的方式测定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
(2)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会发现小球振动的更加明显,听到音叉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____有关;
(3)用该实验器材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21.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甲所示。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 do(1)这个音阶与______图位置对应。
(2)小明觉得这个哨子的声音很难听,他用手捂住了耳朵,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______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______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______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______不同;
(3)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仍然不同,声音的此特性是______,由声源的______和结构等因素决定。
23.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A
7.B
8.A
9.D
10.B
11.C
12.D
13.A
14.好
15.真空不能传声
16.振动 变高
17.能量 信息
18.300 能
19.音调 音色 响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幅 不能
21.空气 B 人耳处
22.振幅 响度 频率/快慢 音调 音色 材料
23.乒乓球被弹开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法
2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空气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