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版
课题名称 《少年中国说(节选)》
难点名称 结合《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要通过理解文章,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五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少接触“说”这种文体,对于文章内容难以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想象,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详细讲解相关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 欢迎来到语文微课课堂。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少年是初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教师: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少年中国说》。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呢? “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 1.文章背景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写于1900年的一篇议论文。在20世纪末,大清帝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处于崩溃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为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 2.文章解析 第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一段从小到大介绍了中国少年的责任。第一句话用“不在……而全在……”的递进关系强调了少年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把少年和国家的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少年感到重任在肩。 第二段: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一段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作者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同时将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本段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红日初升比作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比作少年中国发展无可限量,潜龙腾渊比作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乳虎啸谷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鹰隼试翼比作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奇花初胎比作少年中国发展前景壮丽,干将发硎比作在创建少年中国的过程中立功的中国少年。 第三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最后一段是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责任。作者用两个感叹号,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主题概括 通读全文后,你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吗? 作者通过描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讴歌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表达了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小结 教师: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中国少年来实现,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中国,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