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单选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道题目3分,总共48分)
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2021年5月,我国天问一号航空探测器实现了着陆火星。9月,太阳运行到地球和火星之间,天问一号与地球“失联”一个月。下图为太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表示火星的是( )
A.B天体 B.C天体 C.D天体 D.E天体
2.维持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完成科考任务的主要能源是( )
A.风能 B.核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3.下列有关天问一号“失联”原因叙述最可信的是( )
A.正值火星冬季,积雪覆盖阻挡了信号
B.太阳活动太强,干扰了无线电短波通信
C.太阳电磁波干扰了火星与地球间信号传输
D.火星强沙尘暴阻挡了信号的传输
当某星球被其主恒星“锁定”,意味着这颗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由于其形状酷似眼珠,被形象地称为“眼珠星球”(下图)。“眼珠星球”为寻找地外生命开辟了新思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眼珠星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主恒星指的是太阳 B.地球不属于“眼珠星球”
C.“眼珠星球”不属于行星 D.“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
5.“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存在生命,根本在于( )
A.适宜的温度 B.肥沃的土壤
C.适宜的大气 D.安全的宇宙环境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7.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8.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
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10.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9~2010年 D.2010~2011年
11.“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1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14.有关岩浆发源地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流层位于下地幔顶部 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C.软流层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D.软流层是上地幔与下地幔的分界面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采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下图示意免耳采化石及地质年代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 )
A.联合古陆形成 B.爬行动物盛行 C.被子植物繁盛 D.两栖动物出现
16.青藏高原是地球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地壳( )
A.位于莫霍面以上 B.是岩浆的发源地 C.由铁镍物质组成 D.是岩石圈的全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7.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分)
(2)属巨行星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分)
(3)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在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轨道之间。八颗行星及小行星带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 (3分)
(4)描述G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________ (1分)
(5)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下图。 (4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日地距离适中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
c.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d.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
18.下面图1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1中四处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4分)
(2)下列关于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________。 (2分)
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
(3)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指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4分)
(4)指出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 (2分)
19.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界面名称:B________;D________。 (2分)
(2)圈层名称: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3分)
(3)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可能是________的主要源地之一。 (2分)
(4)岩石圈是指________层(填字母)和___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________构成。 (3分)
(5)从A到F,压力越来越________,温度越来越________,密度越来越________。 (3分)
(6)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测知________________而得到的。 (1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是在总辐射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在年有效日照天数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减少,只是在减少幅度上存在着差异。不少学者对变化原因也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在太阳能资源变化上,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主导因素并非一致。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图。
(1)描述图中曲线L东部和西南部走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简述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的原因。
(4分)
大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C 2.D 3.C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着巡合影图”(图2)可知,天问一号搭载有太阳能电池板,因此它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故选D。
3.积雪覆盖不会阻挡信号,A错误;太阳活动不可能持续一个月的干扰影响,B错误;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就是靠无线电波传输图文、声音等信息,在太阳强大电磁波的干扰下,地面(地球)与火星天探测器(火星)之间通信就会几乎完全被太阳发出的强大电磁波所淹没,C正确;沙尘暴不会阻挡无线电信号,D错误。故选C。
4.B 5.A
【解析】4.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并没有“一面一直朝向恒星(太阳),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太阳)”,所以地球并不是“眼珠星球”,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中没有哪个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太阳),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太阳),所以图中主恒星不是太阳,A错误。被其主恒星“锁定”的某星球是绕恒星旋转的行星,C错误。当“眼珠星球”的自转周期与其主恒星同步运行时,“眼珠星球”也是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所以不能判断“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D错误,故选B。
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有生命,是因为液态水的存在,而液态水的存在是因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肥沃的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B错误。适宜的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但不是根本,CD错误。故选A。
6.A 7.B 8.D
【解析】6.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则甲为地壳,A正确,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度17KM,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A。
7.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保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误。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误。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故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色球、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为色球层,D正确。故选D。
9.B 10.B 11.B 12.C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 “闪焰”是耀斑爆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故A错误。材料指出“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表明 “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故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即太阳风,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故C错误。CME发生地为日冕层,“闪焰”发生地为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比色球层温度高,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所以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2006~2007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我国北方纬度较低,没有极光,故A错误。“闪焰”即耀斑,耀斑爆发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导致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故B正确。耀斑爆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故C错误。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是太阳黑子,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A 14.B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2千米,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干米。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属于地幔一部分,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错误,B正确;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该界面存在于地下平均17千米深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9~41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为5~10千米。而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位于地下深80~400千米处,C错误;上地幔与下地幔之间没有分界面,大致深度约为1000千米,D错误。故选B。
15.C 16.A
【解析】15.由题可知,采集到了大量叶、采实、种子,这是属于被子植物,推测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莫霍面以上,A正确,D错误。 岩浆发源于软流层,B错误。地壳的构成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 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 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C错误。故选A。
17.(1) 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土星
(2) E、D
(3) F E 同向性
(4)图中G为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5) d a c b
18.(1)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化石—甲—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2) ① ⑤
(3)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气候变得湿润;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气候变冷。
(4)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
19.(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 地壳 地幔 外核
(3) C 岩浆
(4) A 上地幔 岩石
(5) 大 高 大
(6)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有规律的变化
20.(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西南部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呈南北走向。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人类活动相对更加剧烈,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大气污染更加严重,轻雾、霾的出现和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增加,云雨天气增多,导致太阳辐射量呈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