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作业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作业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2 08:55:12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8 岩石、土壤和我们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以及人
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知道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
生活中用途很广,我们要好好保护和利用。
一、填空题。
1.岩石和矿物被开采后就不能  再生  ,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2.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我们应该  珍惜土壤  ,  保护土壤  不被污染和浪费。
再生
珍惜土壤
保护
土壤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新踝骨受伤了,医生用一种矿物制成的护具帮她固定住了脚,这种矿物是( B )。
A.石墨 B.石膏 C.石英
2.下列矿物中,可以食用的是( B )。
A.石墨 B.岩盐 C.石英
B
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让土壤变得透气
B.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C.岩石和土壤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岩石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和桥梁、铺设道路
B.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由硅制成,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C.谁发现了矿产资源,谁就可以开采
B
C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土地是人类珍贵的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土地资源。 ( √ )
2.红宝石是生产激光器的关键材料。 ( √ )
3.土壤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环境,为其保温保湿。 ( √ )
4.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 √ )




四、连线题。
1.将矿物名称和对应的特征连起来。
2.矿物与我们关系密切,将下列矿物与其用途连线。
五、实践题。
  查找资料,了解人们为了保护土壤采取了哪些措施。
  种植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日常用品的浪费,降低对土壤的污染程度;给贫瘠的土壤施肥,给干旱地区的土壤降雨等。
种植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日常用品的浪费,降低对土壤的
污染程度;给贫瘠的土壤施肥,给干旱地区的土壤降雨等。(共10张PPT)
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
石和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知道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我们识别它们的依据。
一、填空题。
1.将岩石和矿物制成  标本  ,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常见的岩石。
2.岩石和矿物的  不同特征  是我们识别它们的依据。
标本
不同特征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制作岩石标本时,不用记录( C )。
A.岩石编号、名称
B.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
C.采集标本时的天气情况
C
2.下列标本的标签中,填写不正确的是( C )。
A.
B.
C.
C
名称:花岗岩
采集地点:华山
采集人:张新
名称:石灰岩
采集地点:桂林
采集人:李天
名称:石英
采集地点:沙土
采集人:王浩
3.用于食用和防腐,还能制取纯碱的矿物是( B )。
A.石膏 B.石盐 C.石墨
B
三、探究题。
1.采集和制作岩石标本。
(1)准备盒子,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  清洗和编号  。
(2)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进行  识别  。
(3)为岩石和矿物贴  标签  。
(4)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  对应  放好。
清洗和编号
识别
标签
对应
2.小金在野外游玩时收集了几种矿物的标本。小金将它们编号,并通过观察记录了这些矿物的特征。
标本编号 颜色 条痕 光泽 透明度 硬度
1 黑色 黑色 金属光泽 不透明 软
2 暗红色 樱红色 金属光泽 不透明 较硬
3 铅灰色 黑灰色 金属光泽 不透明 软
(1)1号矿物可能是  石墨  。
(2)2号矿物可能是  赤铁矿  。
(3)3号矿物可能是  方铅矿  。
石墨
赤铁矿
方铅矿
四、应用题。
  我的标本盒里共收集了      种岩石和矿物。其中,我能叫得出名字的包括         、          、         等。我选择了标本盒里的一种岩石制作标本卡。
        标本卡
采集地点:       采集时间:       采集人:     
特征描述:
用途: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共11张PPT)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
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一、填空题。
1.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不同岩石的  颜色  、
 纹理  、  软硬  、  透明度  等不同。
2.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目的是观察岩石  颗粒  的大小。
3.除了用感官观察岩石外,我们还可以用到的观察方法有  刻画痕迹  、  滴盐酸  等。
4.人们通常选用大理岩来做雕刻,除了颜色好看以外,还因为它的硬度比较  软  。


纹理
软硬
透明度
颗粒
刻画痕

滴盐酸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盐酸滴在石灰岩上,没有出现的现象是( A )。
A.发光 B.冒泡 C.石灰岩被腐蚀
2.把手指甲、铜钥匙、小刀这三种物体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是( B )。
A.手指甲、小刀、铜钥匙
B.手指甲、铜钥匙、小刀
C.铜钥匙、手指甲、小刀
A
B
3.使用放大镜观察,可以更好地看清岩石的( C )。
A.颜色 B.软硬 C.颗粒大小
4.用铜钥匙刻画不出痕迹,但用小刀能刻画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B )。
A.较软 B.较硬 C.硬
5.下列岩石中,容易分层的是( C )。
A.砂岩 B.石灰岩 C.板岩
C
B
C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不同岩石的硬度一般也不同。 ( √ )
2.颗粒细腻的岩石一般摸起来比较光滑。 ( √ )
3.矿物的条痕颜色对鉴别矿物种类有重要作用。 ( √ )



四、连线题。
  根据描述的特点判断岩石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五、探究题。
  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记录特征。
名称 颜色 软硬 光滑度 是否有光泽度 有无层次、小孔、斑点和条纹 组成岩石的颗粒特征 大小 颜色 种类
花岗岩 多色 很坚硬 粗糙 有光泽 有斑点,无条纹 粗 黑、白、肉红 紧密
多色
很坚

粗糙
有光

有斑点,无
条纹

黑、
白、
肉红
紧密
名称 颜色 软硬 光滑度 是否有光泽度 有无层次、小孔、斑点和条纹 组成岩石的颗粒特征 大小 颜色 种类
砂岩 红、土黄、灰 硬 粗糙 有光泽 有小孔,无条纹 中 土黄色 松散
红、
土黄、


粗糙
有光

有小孔,无
条纹

土黄

松散
名称 颜色 软硬 光滑度 是否有光泽度 有无层次、小孔、斑点和条纹 组成岩石的颗粒特征 大小 颜色 种类
大理岩 颜色丰富 较软 比较粗糙 有光泽 有条纹,个别有少量小孔 中 白色 紧密
颜色
丰富
较软
比较
粗糙
有光

有条纹,个
别有少量小


白色
紧密
六、应用题。
  小新的妈妈是一位玉石爱好者,她购买玉镯的时候,用强光在玉石上方照射。小新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用强光照射玉石,是想看看玉石的透明情况,了解玉石的透明度。(共12张PPT)
3 岩石的组成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
和光泽等特征。
知道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一、填空题。
1.所有的岩石都是由  矿物  组成的。
2.花岗岩主要是由  石英  、  长石  、  云母  三种矿物组成的。
3.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  条痕  。矿物反光越强,它的  光泽  就越明显。
4.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分为  透明  、  半透明  和  不透明  三种。
矿物
石英
长石
云母
条痕
光泽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写字用的铅笔芯是用( C )制成的。
A.长石 B.云母 C.石墨
2.下列矿物中,有金属光泽的是( C )。
A.石英 B.硫黄 C.石墨
C
C
4.下列晶体既是透明的,又具有珍珠光泽的是( B )。
A.长石 B.白云母 C.石英
B
3.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C )。
A.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B.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C.花岗岩中只有长石、石英和云母这三种矿物
C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是由矿物制成的。 ( √ )
2.矿物的颜色与它的条痕颜色是相同的。 (   )
3.用手摸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它们都很光滑。 (   )
4.很多矿物都是通过其外表的颜色命名的,如赤铁矿。 ( √ )




四、连线题。
1.把下列矿物的特点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2.将矿物和它们的条痕颜色连起来。
五、探究题。
  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做好记录。
石英 长石 云母
颜色 基本无色或灰白色 肉红、浅黄、白或灰白色 黑、棕红、白、浅灰
基本无色或灰白色
肉红、浅黄、白或
灰白色
黑、棕红、白、
浅灰
石英 长石 云母
条痕 淡淡的白色 主要为乳白色 白云母条痕为透明或浅色;黑云母条痕为黑至深褐、暗绿等色;金云母呈黄色、棕色等
淡淡的白色
主要为乳白色
白云母条痕为透明
或浅色;黑云母条
痕为黑至深褐、暗
绿等色;金云母呈
黄色、棕色等
石英 长石 云母
透明度 透明或半透明,也有不透明的 透明或半透明 半透明
光泽 具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具有玻璃光泽 白云母具有珍珠光泽
硬度 硬 硬 软
透明或半透明,也
有不透明的
透明或半透明
半透明
具有玻璃光泽或油
脂光泽
具有玻璃光泽
白云母具有珍珠
光泽



六、思考题。
  从岩石中提取出来的矿物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矿物名称及其用途?查阅资料并记录。
  岩盐可以食用,石墨可以做铅笔芯,铁矿可以炼制各种工具,透明的石英可以做项链等。
岩盐可以食用,石墨可以做铅笔芯,铁矿可以炼制各种工具,透
明的石英可以做项链等。(共11张PPT)
1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感悟并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知道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一、填空题。
1.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  天然  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  土壤  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能够使植物生长。
3.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  岩石  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  海洋  的底部。
4.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我们猜想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海洋  。
天然
土壤
岩石
海洋
海洋
5.观察岩石和土壤时,我们可以使用的感官有  眼睛  、  手上的皮肤  等。为了卫生和安全,我们不能使用的观察方法是  尝  。
6.观察土壤的剖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  表层土  、  下层土  、
 基岩碎屑  、  基岩  。
眼睛
手上的皮


表层土
下层

基岩碎屑
基岩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物品中,是用岩石制成的是( C )。
A.瓷碗 B.砖块 C.纪念碑
2.关于岩石和土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岩石和土壤都是天然形成的
B.岩石的形成过程极其漫长,土壤的形成速度较快
C.岩石和土壤分布广泛
3.用眼睛观察岩石时,不能观察到的特点是( C )。
A.颜色 B.颗粒大小 C.轻重
C
B
C
4.为了便于区分和描述,我们可以给采集的土壤和岩石( A )。
A.编上号 B.做个记号 C.排个顺序
5.地球的地壳是由( B )构成的。
A.土壤 B.岩石 C.岩浆
A
B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小朋友到野外采集岩石时,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 √  )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 √  )
3.所有岩石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   )
4.在野外采集的岩石,最好先洗净后再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地描述它的颜色。 ( √  )
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 ( √  )





四、探究题。
  将你学习到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分别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山顶的石块
提供矿产等
山上、海
边等
曾经有生物存在
答案不唯一
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
种植植物等
郊区、菜地等
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应用题。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下面的岩石,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在一些岩石上可以找到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样的岩石叫  化石  。
2.这是  菊石  化石。
3.我们推测,几亿年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  海洋  。
4.动物骨骼化石一般出现在  沉积岩  中。


菊石
海洋
沉积岩(共9张PPT)
5 岩石、沙和黏土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知道岩石破碎后会形成沙、黏土,知道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一、填空题。
1.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破裂,形成较小的  颗粒  、  沙  和  黏土  。
2.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岩石的颗粒最  大  ,黏土的颗粒最  小  。用扇一扇的方式闻岩石、沙和黏土的气味,发现它们的气味  不同  。
颗粒

黏土


不同
3.分别将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平摊在纸上,  潮湿的沙  先坍塌在纸上。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涂抹在白纸上,水干后,  黏土  会留在纸上,这说明  黏土  的黏性大。
潮湿的沙
黏土
黏土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山上能找到岩石
B.沙和黏土的形成与岩石有关系
C.风化能使岩石迅速发生变化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 B )。
A.日晒雨淋,使岩石破碎
B.开山放炮,使岩石破碎
C.热胀冷缩,使岩石破碎
B
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动植物的作用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
B.岩石风化会破坏岩石资源,百害而无一利
C.沙和黏土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也可以变成岩石
4.下面这些颗粒加水后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A )。
A.黏土 B.沙 C.小石子
B
A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不同地方采集的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不同。 ( √ )
2.太阳暴晒可能会导致岩石破裂。 ( √ )
3.在闻岩石、沙和黏土的气味时,要采用扇闻的方式。 ( √ )
4.地震对岩石没有影响。 (   )




四、探究题。
1.比较岩石、沙和黏土时,我们可以用  放大镜  来辅助观察。
2.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我们发现  黏土  有泥土味。
放大镜
黏土
3.让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记录。
岩石 沙 黏土
发现地 大山、河边、海滩 沙漠、海滩 田地、花坛
特征 颗粒大、粗糙 颗粒小、粗糙,涂痕不均匀 颗粒最小,有气味,细腻,容易团成小球,涂痕均匀
(答案不唯一)
大山、河边、
海滩
沙漠、海滩
田地、花坛
颗粒大、粗糙
颗粒小、粗糙,
涂痕不均匀
颗粒最小,有气
味,细腻,容易
团成小球,涂痕
均匀(共11张PPT)
7 比较不同的土壤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
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点。
一、填空题。
1.土壤里面有  沙砾  、  沙  、  黏土  、  腐殖质  、  水  和  空气  。
2.触摸沙后,手很干净,这说明沙  没有黏性  。而触摸黏土后,手弄得很脏,这说明黏土有较强的  黏性  。
3.从土壤质地即土壤颗粒组成比例的角度出发,土壤可以分为  沙质土  、  黏质土  、  壤土  三种不同的类型。
4.渗水性越弱的土壤,保肥能力越  强  。
沙砾

黏土
腐殖质

空气
没有黏性
黏性
沙质

黏质土
壤土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是( B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2.适合种植西瓜的土壤是( A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3.下列土壤,渗水性最强的是( B )。
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
B
A
B
4.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黏质土加水后能和成泥,可以做泥塑
B.土壤有一定的气味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C.土壤中有颗粒,没有空气
C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大部分植物适合在壤土中生长,因为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都较好,能够保水、保肥。 (   )
2.沙质土加水容易搓成条。 (   )
3.在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渗水性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控制条件。 ( √ )
4.种植仙人掌要多浇水。 (   )




四、连线题。
1.根据特点,分辨不同的土壤,并用线连起来。
2.将下列植物与它们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连线。
五、探究题。
  比较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的不同特点。
(1)用手分别团揉三种潮湿的土壤,能够团成小球且不容易坍塌的是  黏质土  。
黏质土
(3)除了渗水性外,土壤的  透气性  和  保肥能力  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透气性
保肥能力
(2)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同时将等量的水均匀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沙质土  最先漏水,其次是  壤土  ,最后漏水的是  黏质土  。这个实验说明  沙质土  的渗水性最好,  黏质土  的渗水性最差。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
沙质土
黏质土
六、实践题。
  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适合生长的植物
沙质土 花生、西瓜、仙人掌等
黏质土 水稻、荷花、芦苇、金银花等
壤土 蚕豆、苹果树等
花生、西瓜、仙人掌等
水稻、荷花、芦苇、金银花等
蚕豆、苹果树等(共12张PPT)
6 观察土壤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一、填空题。
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土壤中生长的  植物  。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  沙砾  ,其次是  沙  ,接下来是  粉沙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黏土  。它们统称为岩石的  微粒  。
植物
沙砾

粉沙
黏土
微粒
3.  腐殖质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土壤的成分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腐殖质
4.把土壤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  水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采集的土壤放在阳光下晾晒,一段时间后发现土壤颜色变浅,主要因为( A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了 
B.土壤中出现了新物质  
C.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少了
A
2.把土壤中的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沙砾—粉沙—黏土—沙
B.黏土—粉沙—沙—沙砾
C.沙砾—沙—粉沙—黏土
3.土壤中的( B )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A.水 B.腐殖质 C.黏土
C
B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
1.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 √ )
2.土壤中有树枝、树叶、小昆虫的残体。 ( √ )
3.触摸过土壤后,我们应该及时洗手。 ( √ )
4.土壤的颗粒都是一样大小的。 (   )




四、探究题。
1.采集土壤并用感官观察,完成记录表。
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看 褐色,有叶、根、虫子、小石子
闻 有泥土的气味
摸、捻 直接摸土壤,微微湿润,有许多碾不碎的小石子和沙
倒入水 有气泡产生,搅拌后,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的物质,静
褐色,有叶、根、虫子、小石子
有泥土的气味
直接摸土壤,微微湿润,有许多碾不碎的小石子和沙
有气泡产生,搅拌后,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的物质,静
置分层
2.将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搅拌后静置,漂浮在水面上的是  树枝或动物残体等  ,而水由  清  变  浑  ,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并出现了分层现象。请将沙砾、粉沙、沙和黏土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空气
树枝或动物残体




沙砾
黏土
粉沙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是由  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  等组成的。
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空

五、思考题。
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想一想:土壤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水分。没有植物,动物和人就会没有食物;没有土壤,地球上的动物和人类都无法生存。
2.观察植物生长繁茂的地方,想一想: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枝繁叶茂的地方,表层土的颜色很深,土壤比较肥沃。树林里生活着许多小鸟和小昆虫,落叶、小鸟的粪便以及小昆虫的残骸等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小昆虫在土壤中活动,为土壤松土,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并让雨水能顺利地渗入土壤。这样,土壤就会变得湿润、透气、肥沃,也使这里的植物长得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