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作业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作业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2 08:55:41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8 太阳、月球和地球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一、填空题。
1.太阳的颜色可以用  红色  表示;月球的颜色可以用灰色表示;地球的颜色可以由  蓝色  (水域)、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
2.  太阳  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自身发光的天体。
3.在制作海报时,我们要确定资料的来源。资料可以来源于  科学书籍  ,也可以来源于正规的  网络资源  ,还可以是家长或我们自己拍摄的照片。
红色 
蓝色 
太阳 
科学书
籍 
网络资源 
4.与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  水  、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  动植  物。
水 
动植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 A )。
A.都有土壤
B.都有平原、高原和河流
C.都有森林、草地和沼泽
2.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共同点是( C )。
A.都会发光 B.都有水 C.都是球体
3.地球上海平面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B )。
A.洪水增多 B.温室效应 C.地震频发
A
C
B
4.地球仪的土黄色一般表示 ( A )。
A.山地 B.海洋 C.平原
5.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B )。
A.地球>太阳>月球
B.太阳>地球>月球
C.太阳>月球>地球
A
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制作海报时,最好能小组讨论,听取大家的建议。 ( √ )
2.任何网站上下载的资源都可以用来制作海报。 (   )
3.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它的变化对地球没有任何影响。 (   )
4.太阳、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都很大。 ( √ )
5.在收集和选用资料做主题海报时,需要经历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等步骤。 ( √ )
6.人类可以登上月球,却不能登上太阳。 ( √ )






四、连线题。
请将下列天体与其对应的特点连线。
五、综合应用题。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说说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 能自己发光发热,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为地球提供光明和热量。太阳的活动还会产生太阳风、磁暴、极光等现象,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很大影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有规律地转动,会形成不同的月相。它的引力会产生潮汐现象,还可供人类发电。月光可以为人们提供夜间照明。
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 能自己发光发热,是地球最大的光
源和热源,为地球提供光明和热量。太阳的活动还会产生太阳风、磁
暴、极光等现象,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很大影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
然卫星,围绕地球有规律地转动,会形成不同的月相。它的引力会产
生潮汐现象,还可供人类发电。月光可以为人们提供夜间照明。(共9张PPT)
1 仰望天空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知道地球到太阳和月球的距离不同。
一、填空题。
1.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图片,我们发现太阳上有  黑子  ,月球上有
 环形山  。
2.在地球上仰望天空时,白天我们可以看见耀眼的  太阳  ,夜晚可以看见明亮的  月球  。
3.  太阳  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能自己发光发亮。
4.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到月球的距离  远  (填“近”或“远”)。
5.月球总是向着  太阳  的部分被照亮。
黑子 
环形山 
太阳 
月球 
太阳 
远 
太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月亮和太阳的相同点是( B )。
A.都会发光 B.都是球体 C.距离地球一样远
2.月球的光来自( A )。
A.太阳 B.地球 C.其他星球
3.太阳的直径和月球的直径相比,( B )。
A.月球的直径大 B.太阳的直径大 C.两个一样大
B
A
B
4.下列哪个星球距离地球最近?( B )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5.2020年12月,我国的“嫦娥五号”航天器在( B )表面采集了土壤。
A.水星 B.月球 C.土星
6.月球表面分布着广泛的( B )。
A.海洋 B.环形山 C.森林
B
B
B
7.夸父的故事和哪个星球有关?( B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8.中国古代的下列神话故事中,和太阳有关的是( A )。
A.后羿射日
B.嫦娥奔月
C.精卫填海
9.光伏发电站是利用( B )的能量进行发电。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B
A
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阴雨绵绵的时候,天上是没有太阳的。 ( √ )
2.太阳看上去和月亮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距离地球太远的缘故。 (   )
3.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才亮的。 ( √ )
4.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 √ )




5.目前已知,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 √ )
6.太阳和月球距离地球很远,它们的运动对地球没有影响。 (   )


7.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都是和月球相关的传说。 ( √ )
8.人类还没有登上过月球。 (   )


四、简答题。
  说说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太阳和月球都是天体,都近似球体,它们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不同之处:太阳自身能发光,月球只能反射太阳发出的光。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太阳上面有黑子,月球表面有环形山等。
相同之处:太阳和月球都是天体,都近似球体,它们都是太阳系
的一部分。(共10张PPT)
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了解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一、填空题。
1.  日晷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2.放置日晷时应根据太阳的位置或  指南针  来确定方向。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
4.我们通常把地图上的方向定为:上北下  南  ,左  西  右东。
5.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物体影子的方向是向  西   。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   太阳  的移动而变化。
日晷
指南针 
相反 
南 
西 
西  
太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上午是由长到短,下午是( B )。
A.没有变化 B.由短到长 C.由长到短
2.当太阳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影子会发生的变化是( C )。
A.方向会发生变化,长短不变
B.长短会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C.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
3.阴天时,我们可以借助( A )来辨别方向。
A.指南针 B.太阳 C.物体的影子
B
C
A
4.一天早晨,科技小组测得一个旗杆影子的长度是2米,过两个小时后再去测量,会发现( B )。
A.影子的长度大于2米
B.影子的长度小于2米
C.影子的长度没有变化
5.当太阳处于东南方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则朝向( A )方。
A. 西北 B.东北 C.西南
B
A
6.一天之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之所以会发生长短方位的变化,是因为( B )。
A.物体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C.光照的强度发生了变化
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变化。 ( √ )
2.阳光下,当你的影子在西边时,太阳一定在南边。 (   )
3.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热量。 ( √ )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是:高—低—高。 (   )
5.日晷可以帮我们测量时间和方向。 ( √ )





四、综合应用题。
1.请你说说怎样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一根小短杆。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规律: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正午时分);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早晨和傍晚)。(共10张PPT)
3 影子的秘密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的秘密。
一、填空题。
1.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  光源  、  遮挡物  和屏。
2.像开着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光源  ,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时,手电筒模拟的是  太阳  ,木圆柱模拟的是  遮挡物  。
光源 
遮挡物 
光源 
太阳 
遮挡物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 )。
A.月球 B.太阳 C.点燃的蜡烛
2.遮挡物的形状是圆形,则该物体影子的形状是( B )。
A.正方形 B.圆形 C.三角形
3.影子在东面时,光源的位置在( B )面。
A.北 B.西 C.南
A
B
B
4.当光源方向和距离发生变化时,( B )。
A.影子没有变化
B.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
C.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
5.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B )。
A.熄灭的手电筒 B.燃烧的火堆 C. 水中的月亮
B
B
6.小明身高150厘米,测得他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是270厘米,此时的时间不可能是( B )。
A.下午4时 B.下午2时 C. 清晨8时
7.古人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记录时间的仪器是( C )。
A.水钟 B. 机械表 C. 日晷
8.生活中,下列哪些地方利用了影子的原理?( A )
A.厕所上的标志 B.墙上的标语 C.旅游区的指示牌
B
C
A
8.生活中,下列哪些地方利用了影子的原理?( A )
A.厕所上的标志 B.墙上的标语 C.旅游区的指示牌
A
9.下列不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的选项是( C )。
A.屏 B.遮挡物 C.电源
C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天空中的云变化多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 √ )
2.没有光源,也可以产生影子。 (   )
3.遮挡物在光源和影子之间。 ( √ )
4.光源越强,影子越清晰。 ( √ )
5.遮挡物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   )





四、综合题。
1.请你根据实验情况,说说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1)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3)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阴天时,实验室有下列物品:手电筒、长方体木块、A4纸、铅笔。你认为可以研究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研究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因为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模拟实验。手电筒可以模拟太阳,长方体木块可以模拟遮挡物,A4纸可以模拟屏,铅笔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共9张PPT)
5 月球——地球的卫星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学会用实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过程,认识环形山的特点。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和影响。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天然卫星  。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  环形山  。
3.  潮汐  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
4.月球的年龄约  45  亿年,直径约  3 500  千米。
5.月球距离地球约  38  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  近  的星球。
天然卫星 
环形山 
潮汐 
45 
3 500 
38 
近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019年1月3日,中国制造的航天器( B )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A.“东方红一号” B.“嫦娥四号” C.“水手号”
2.关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比较公认的是( A )。
A.撞击说 B.地震说 C.火山说
B
A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 C )。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四分之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月球的运动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
B.月球上有许多环形山
C.月球表面一片荒凉,坑坑洼洼
C
A
5.下列关于月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月海里面有大量的水
B.月海其实是月球表面凹下去的部分
C.月海里可以捕鱼
6.我国从月球上获取土壤的航天器是( C )。
A.“嫦娥四号” B.“天宫一号” C.“嫦娥五号”
7.下列与月亮传说无关的神话故事是( C )。
A.嫦娥奔月 B. 玉兔捣药 C. 愚公移山
B
C
C
8.第一位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宇航员是美国的( A )。
A.阿姆斯特朗 B.加加林 C.特斯拉
9.1969年美国的( A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A.“阿波罗11号” B.“嫦娥一号” C.“神舟六号”
A
A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月球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对地球没有影响。 ( √ )
2.月球上的地形和地球一样,有沙漠、湖泊、沼泽等。 (   )
3.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 √ )
4.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 ( √ )
5.人类还没有登陆到月球背面。 (   )
6.月球上充满了空气和水分,所以宇航员不必携带氧气。 ( √ )






四、简答题。
  如果我们想到月球上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需要一个可以提供稳定气压、氧气、温度、水源、饮食的空间;如果要长期居住,则需要解决以上问题所涉及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共9张PPT)
7 地球——水的星球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水体类型多样。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填空题。
1.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  水  的星球。
2.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  大  (填“大”或“小”)。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约是  70%  ,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约是  30%  。(后两空填“70%”或“30%”)
3.我们可以用  数格子  的方法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4.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在探索太空的时候,判断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标准是该星球上是否有  水  。
水 
大 
70% 
30% 
数格子 
水 
4.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在探索太空的时候,判断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标准是该星球上是否有  水  。
水 
5.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了解地球表面水陆分布的大体状况。
地球仪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B )。
A.湖泊水 B.海水 C.冰川水
2.地球上分布最广的资源是( C )。
A.矿产资源 B. 森林资源 C. 水资源
3.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B )。
A.地球上有大面积的森林
B.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
C.地球上有许多的草原
B
C
B
4.地球仪上蓝色部分颜色越深,说明该处水域( A )。
A.越深 B.越浅 C.无法判别
5.“世界水日”是每年的( B )。
A.5月1日 B.3月22日 C.4月22日
6.右图的这个标志代表什么含义?( C )
A.国家保护动物标志
B.国家保护地球标志
C.国家节水标志
A
B
C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大致形态。 ( √ )
2.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3.滴灌是人们节约用水的一种方式。 ( √ )
4.“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0日。 (   )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 √ )





四、综合应用题。
1.作为环保小卫士,请写出几条节约用水的广告语。(至少写两条)
(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2)不要让眼泪成为我们人类的最后一滴水。
(3)节水光荣,浪费可耻。
(4)节约用水,从我开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张阳同学说:“地球上水资源那么丰富,没必要节约用水。”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阳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地球上的水资源看似很丰富,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分布不均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缺水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共10张PPT)
6 地球的形状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一、填空题。
1.古人认为天是  圆  的,地是  方  的。
2.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  帆顶  (填“帆顶”或“船身”),然后才看到  船身  (填“帆顶”或“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影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  圆形  的。这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  球体  。
圆 
方 
帆顶 
船身

形 
球体 
3.直到1519年,航海家  麦哲伦  带领船队开始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人们才开始慢慢接受地球是  球体  的观点。
4.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它的形状是一个  球体  。
麦哲伦 
球体 
球体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麦哲伦船队做环球航行时,在海上用来辨别方向的工具是( A )。
A.指南针 B.日晷 C.沙漏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端稍扁、中间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那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B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A
B
3.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古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B )的。
A.圆形 B.方形 C.不规则
4.为证明地球是圆的而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C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5.发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B )。
A.太阳—月球—地球 B.太阳—地球—月球
C.地球—太阳—月球
B
C
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太阳、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 ( √ )
2.古代的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体。 (   )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短的过程。 (   )
4.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的现象,人们推断地球是球体,这是一种间接证据。 ( √ )
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最直接证据是人造卫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 √ )





四、排序题。
  请按时间顺序将以下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
  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
  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③ ② ①  。
③ ② ① 
五、综合题。
  人类在认识地球的形状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最初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
(2)在海边看离岸帆船,看到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隐没,猜测地球是圆的。
(3)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4)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人类认识大地是球形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5)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证明地球是圆的。
(6)经过人造卫星测算,地球是个椭球体。
五、综合题。
  人类在认识地球的形状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共8张PPT)
4 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三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
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一、填空题。
1.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  规律  。
2.我们从地球上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月球反射  太阳  的光。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  月相  。
4.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  照亮  的部分。
规律 
太阳 
月相 
照亮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它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B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2.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此时时间应该是农历的( B )。
A. 初八 B.十五 C.二十六
3.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变化的规律是( A )。
A.由小逐渐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由大逐渐变小
B
B
A
4.下列说明月相变化的诗句是 ( B )。
A.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B.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下图中,月相显示为残月的是( A )。
A.  B.  C.
B
A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 )
2.有时候白天也可以看见月亮。 (   )
3.晴朗的夜晚,整晚都看不见月亮。这时的月相一定是新月。 ( √ )
4.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 √ )
5.根据月相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断出农历的大致时间。 (   )
6.月相变化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 ( √ )






四、连线题。
请将下列月相与对应的农历时间连起来。
五、综合题。
  学校天文小组想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的全貌,他们应选择什么时间观测?请说说你的理由和建议。
  他们应选择农历十五、十六的时间观测,因为这两日的月相是满月,没有残缺,可以观察到月球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