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4 08:25: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2022·广西桂林)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钠 D.过氧化氢
【答案】C
【解析】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氯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氧气,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选C。
(2022·广西)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例如,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新物质还是由原物质的元素构成,故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聚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江苏南通)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构成分子分别是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氢分子、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氢气、氧气分别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
(2022·浙江杭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样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答案】A
【解析】A、“样云”火炬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镁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不都属于非金属单质,选项错误。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物都是氧气,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两种火炬的燃料中均含有氢元素,都有水生成,正确。故选A。
(2022·湖北鄂州)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3 2 3
反应后质量/g x 3 16 14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40+3+2+3=x+3+16+14,x=15,符合题意;C、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6-2):(14-3)=14:11,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广西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12 27 5 56
反应后的质量 26 37 X 30
A.X=5 B.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丙可能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X的数值为,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乙、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丁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丙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022·广西柳州)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科学思维。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则原子的数目、种类和质量不变;符合题意;D、根据反应示意图,该反应是:每一个氮气分子和3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2个氨气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湖南衡阳)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答案】A
【解析】A、反应前丁的质量分数为48%,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为30%,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故选项正确;B、由图2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加一起等于1,所以可算出乙的质量分数为10%,即x的值为10,故选项不正确;C、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也为10%,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不正确;D、由上述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19%-17%):(48%-30%)=1:9,则若生成14g的甲,设消耗丁的质量为x, ,故选项不正确;故
(2022·湖北)“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氧气属于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B、根据该反应方程式:CH2O+O2CO2+H2O,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该反应是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D、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2022·四川眉山)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2)和原子数目均未发生改变,选项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醛、二氧化碳、水,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故选:B。
(2022·湖南常德)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x的值是31,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20-13):(31-20)=7:11,如果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不符合题意;C、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丁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13):(20-16)=7:4,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湖南衡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丙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C.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反应微观示意图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B、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丙为SO2,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选项说法正确;D、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022·浙江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重庆)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B
【解析】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故选B。
(2022·广西贺州)将138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96g B.128g C.136g D.224g
【答案】D
【解析】138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质量为:138g-72g-18g=48g。室温下CO、CO2呈气态,水呈液态。根据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即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该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由于酒精中碳元素质量为72g,气体CO、CO2中氧元素质量为:,根据氢元素质量,水中氧元素质量为:。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可得:48g+x=128g+144g,x=224g。故选D。
(2022·黑龙江哈尔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一个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
(3)为使图2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1个___________(填“A”或“B”)。
A. B.
(4)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1)增大(2)10(3)B(4)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解析】(1)同种物质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小于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1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故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甲中还需补充1个氢分子,故选B;(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2022·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将图补充完整。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
(2)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中两个氯原子,即使1个氯分子。
(2)根据图示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在A+B=C+D的反应中,如果生成物C和D 的质量比为3:5,参加反应的A和B 的质量总和为160g,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100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160g,则生成D的质量为:=100g。
(202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晨兴中学八年级期中)请仔细观察下图,是测定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的实验,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预先铺一层薄薄的细沙的目的_______。
(2)实验A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_,气球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放回天平后天平_______(填“平衡”“向左偏”“向右偏”),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上述三个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____,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均填实验装置序号)
(4)实验B中,最终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_______气体逸散空气中,最终没有称量到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5)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
(6)该同学实验后反思: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装置中进行。
【答案】(1)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炸裂瓶底(2) 白烟 先膨胀后缩小 平衡(3)B ABC
(4)二氧化碳或CO2(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6)密闭
【解析】(1)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预先铺一层薄薄的细沙的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炸裂瓶底;(2)实验A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膨胀,气球变大,燃烧消耗氧气,冷却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故气球现象为先膨胀后缩小;装置放回天平后天平平衡,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A装置属于密闭装置,反应前后容器中的物质总质量不变,B装置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质量减小,天平不平衡,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相等,C装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前后容器中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上述三个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B;由于一切化学变化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4)实验B中,最终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空气中,最终没有称量到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5)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6)该同学实验后反思: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2022·广西桂林)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钠 D.过氧化氢
(2022·广西)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2022·江苏南通)现代航空技术使用高能燃料液氢和助燃剂液氧,在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时生成水。下列有关氢气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2022·浙江杭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样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2022·湖北鄂州)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3 2 3
反应后质量/g x 3 16 14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2022·广西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12 27 5 56
反应后的质量 26 37 X 30
A.X=5 B.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丙可能是催化剂
(2022·广西柳州)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科学思维。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2022·湖南衡阳)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2022·湖北)“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2022·四川眉山)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2·湖南常德)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2022·湖南衡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丙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C.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2022·浙江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2022·重庆)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2022·广西贺州)将138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96g B.128g C.136g D.224g
(2022·黑龙江哈尔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一个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
(3)为使图2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1个___________(填“A”或“B”)。
A. B.
(4)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2022·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将图补充完整。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在A+B=C+D的反应中,如果生成物C和D 的质量比为3:5,参加反应的A和B 的质量总和为160g,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
(2022·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晨兴中学八年级期中)请仔细观察下图,是测定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的实验,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实验A中锥形瓶底部预先铺一层薄薄的细沙的目的_______。
(2)实验A中观察到锥形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_,气球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放回天平后天平_______(填“平衡”“向左偏”“向右偏”),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上述三个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____,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均填实验装置序号)
(4)实验B中,最终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_______气体逸散空气中,最终没有称量到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5)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
(6)该同学实验后反思: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装置中进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