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2 09: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情分析】
1.本班有39个学生,学生性格活泼可爱,上课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但理解能力比较弱,书写速度慢。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1.故事引入,图片激趣置疑。
教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早晨推开门一瞧,哇!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动物王国里的动物们可开心了!可小兔菲菲有些心事,因为他家门口的雪地里画了一幅神奇的画,那幅画可真美呀!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呀?
2.课件出示由各种动物的脚印组成的画。
3.教师:“看到这么美丽、神奇的画,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这漂亮的画是谁画的?”“它们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它们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好?”“它们是怎么画的?”)
4.指导读课题。(其实这幅画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画的。)
(1)课件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读课题,揭示 “的”读轻声。
(2)启发学生就题质疑:“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画的?”等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的字音。
1.看拼音读课文,用铅笔画出本课生字,标出诗中有几句话。
2.再看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求记住生字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3.指名读课文,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4.读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是否记住生字字音。
5.再读课文,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讲谁的事,讲他们的什么事。(讲小动物的事,讲它们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3)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让同学们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小马说:同学们把要认识的字学会了,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1.师:谁愿意把第一句读出来?(指名读,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2.师:请同学们把第二句读出来。(师指板书)
小鸡来了,它叫不叫“一群小画家”?
噢,小狗也来了,小鸡和小狗能不能叫“一群”?
小鸭,小马也来了,一、二、三、四,这就叫——(生回答:一群)
师:下面小鸡先来表演。(课件演示:“小鸡画竹叶。”)
依次出示“小狗,小鸭,小马”(课件演示“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这些动物的脚印对应贴好呢?(找学生出来贴动物脚印)
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一幅漂亮的图画,谁能用“___画___”的句式说一说?(幻灯出示“___画___”)〈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材料?(指名回答)
课文里说这群小画家是怎样画画?你能把句子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吗?(齐读)
4.它们玩得这么高兴,而青蛙却躲起来了。(贴“青蛙图”)这种现象叫做——(冬眠)
〈课件出示“青蛙冬眠”〉(老师边介绍“冬眠”现象)
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读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读最后两句)
三、课堂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有哪些冬眠动物?(指名回答)
2.这里有一些冬眠动物,谁认识?(出示课件“认一认”)
3.师: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哎呀,老师忘了谁画了什么了,谁能帮帮我?(出示课件“读读连连”)
四、总结。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因为爪子和蹄子的形状不同走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好像在画画,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最后,请大家边读儿歌边配上动作,把这首儿歌背一背吧。
五、课后作业。(幻灯片出示)
用“___画___”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会在雪地里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