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下列哪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 )
A.葡萄酿酒 B.石墨制金刚石 C.煤气中毒 D.用空气制氧气
【答案】D
【解析】A. 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B. 石墨制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 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新的物质,造成人的窒息,是化学变化;D. 用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D。
(2021·辽宁辽宁)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答案:D。
(2021·湖北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故选C。
(2022·永昌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防腐,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来冶炼金属,正确;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电极,错误。故选D。
(2022·湖南娄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解析】A、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若飞机在云层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开始下雨。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A正确。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石墨很软。B错。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错。D、CO具有可燃性,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错。综上所述:选择A。
(2022·山东临沂)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C、 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故选:C。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工业炼铁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硬度大用作钻头,正确,不符合题意;B、石墨有导电性用作电极,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才可用作工业炼铁,错误,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作灭火,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湖北)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B
【解析】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选项错误。故选:B。
(2021·辽宁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021·四川雅安)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答案】A
【解析】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B、性质:CO2的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稍小,此选项错误;C、用途: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气体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此选项错误;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此选项错误。故选A。
(2022·黑龙江)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辽宁朝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C
【解析】A、镁在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选C。
(2022·陕西)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2021·山东潍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答案】B
【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 “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灼热的炭粉
【答案】C
【解析】A、CO有可燃性,而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从理论上讲点燃混合气体,CO气体转变为CO2,可以达到除去杂质的效果。但由于少量CO混在CO2中,难以与O2充分接触,也就难以被充分点燃反应消耗掉,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后,反应的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CO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较彻底地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D、通过灼热的炭粉,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消耗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杂质气体CO没有除去,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巩义一模)现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一次性鉴别出这四种气体可用
A.燃着的木条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A
【解析】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种气体中,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正常燃烧的是空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B、氧气、空气和氢气均难溶于水,无法鉴别,此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空气、氢气与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无法鉴别,此选项错误;D、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二氧化碳、氢气中都会熄灭,无法鉴别,此选项错误。故选A。
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方法或所加试剂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试液
B 鉴别CO和CO2 通过灼热氧化铜
D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气体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氮气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鉴别方法正确;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鉴别方法正确;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除杂方法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能除去杂质,除杂方法错误。故选:D。
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
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
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故A正确;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也不明显,故B正确;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有0.03%,所以加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故C错误;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使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故D正确。故选:C。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此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则用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左、右两处的液面情况是
A.左端下降,右端上升 B.左、右两端都下降
C.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D.左、右两端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小白鼠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则压强减小,外界压强较大,所以U形管左端上升,右端下降,故选C。
物质的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用有关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关于CO、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不同;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________。
【答案】(1)分子构成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物质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下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④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 ①④##④① 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析】①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性质;
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③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性质;
④干冰制造云雾效果,升华吸热,涉及物理性质;
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①④;
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其中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制成的。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仪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a”或“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集气瓶 不能
(2) A C b
(3) 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4)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直接加热,故填:集气瓶;不能;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用固体加热型装置,选A;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E装置收集氧气,需要用氧气把装置内水排出,从b进,将水从a排出,故填:A;C;b;
(3)二氧化碳制取是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F装置止水夹打开,隔板上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产生气体,止水夹关闭,气体会将液体挤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F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固体和液体分离达到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目的,故填: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022·新乡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图1中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图1中B或C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B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与B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为______。
(3)若选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图2用对比实验方法可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对比A、B两塑料瓶,观察到______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5)小康同学取12.5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58.1g。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
(2) 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口,将右侧导管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端,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4) A瓶变瘪程度大于B瓶
(5)解: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1)A装置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实验室用图1中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装置内外压强差,B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口,将右侧导管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装置含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则与B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若选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从长管通入,空气从短管排出,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则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端,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4)A瓶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瓶和B瓶中均有水,A瓶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则A瓶变瘪程度大于B瓶,故对比A、B两塑料瓶,观察到A瓶变瘪程度大于B瓶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5)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下列哪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 )
A.葡萄酿酒 B.石墨制金刚石 C.煤气中毒 D.用空气制氧气
(2021·辽宁辽宁)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2021·湖北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022·永昌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2022·湖南娄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2022·山东临沂)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极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工业炼铁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
(2022·湖北)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2021·辽宁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2021·四川雅安)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2022·黑龙江)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022·辽宁朝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2022·陕西)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021·山东潍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灼热的炭粉
(2022·巩义一模)现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和氢气四种气体。一次性鉴别出这四种气体可用
A.燃着的木条 B.水
C.澄清石灰水 D.带火星的木条
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方法或所加试剂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紫色石蕊试液
B 鉴别CO和CO2 通过灼热氧化铜
D 除去CO中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气体
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
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
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此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左、右两处的液面情况是
A.左端下降,右端上升 B.左、右两端都下降
C.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D.左、右两端都不变
物质的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用有关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关于CO、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不同;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________。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下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④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仪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加热。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a”或“b”)进。
(3)装置B、F都可用来制取CO2,装置F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瓶CO2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新乡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图1中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图1中B或C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B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与B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为______。
(3)若选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图2用对比实验方法可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对比A、B两塑料瓶,观察到______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5)小康同学取12.5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58.1g。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