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燃烧和灭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A。
2.(2020·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答案】B
【解析】A、燃烧不一定要点燃,也可自燃,如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便会自燃,故A错误;B、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C错误;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冒烟,故D错误;故选B。
3.(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炒菜的油锅着火加水会导致火势更大,应用锅盖盖灭,错误;B、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是隔绝可燃物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错误;C、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使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D、森林着火后砍伐出隔离带属于通过移走可燃物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故选D。
4.(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A
【解析】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浇水否则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B、白磷着火点很低只有40℃,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很容易自燃,故放入水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选项正确;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是因为烛芯是可燃物,剪断后没有了可燃物则燃烧停止,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选项正确;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由于图书和档案需要尽可能保存完好,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灭火后不留痕迹,有利于图书和档案的保存,选项正确;答案为:A。
5.(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故选项正确;B、发现厨房天然气泄露,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高层楼房起火时,容易烧坏电线,从而使电梯不能运行,所以着火时不要乘坐电梯,故选项错误;D、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自然界的水能导电,容易引发触电事故,故选项错误。故选:A。
6.(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
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
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
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 ,故A正确;B、杨絮柳絮属于易燃物,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故B正确;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坐电梯易发生触电,另外电梯运作会产生烟囱效应,会造成窒息,故不能立即乘电梯逃生,故C错误;D、下水道可能因物质腐烂产生可燃性气体,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故D正确;故选C。
7.(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D
【解析】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D、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故选D。
8.(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答案】B
【解析】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
9.(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说法正确;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B说法错误;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说法正确;D、面粉厂、加油站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说法正确。故选B。
10.(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解析】A、做粉尘爆炸实验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燃着的蜡烛只是给面粉燃烧提供热量,并不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故与空间大小有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为了防止面粉爆炸发生意外事故,所以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2022·湖南·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中考真题)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A
【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3.(2021·广西南宁·九年级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答案】C
【解析】A、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和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选项说法不正确;B、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可以燃烧,选项说法正确;D、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4.(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 60℃过程中,仅①燃烧;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B、继续升高至 260℃过程中,又仅③燃烧,因此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与②中存在两个变量,无可比性。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错误,符合题意;D、①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发生燃烧,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2020·海南·中考真题)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7.(2022·陕西·紫阳县九年级期末)对如图相关问题的解释或推测错误的是
A. 图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
B.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由图中镁条剧烈燃烧的现象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故A正确;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C、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没有氧气参与,则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C正确;D、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头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故D不正确。故选D。
1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 铁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气球先膨胀。铁燃烧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反应完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后气球变小,正确。
B. 铁燃烧放热形成高温熔融物,高温熔融物溅落或炸裂瓶底,水可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C. 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错误。D.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正确。故选:C。
19.(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条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对于该现象解释有误的是
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B.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C.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D.改用酒精灯点燃,降低了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答案】D
【解析】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满足燃烧三要素的条件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火柴燃烧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无法点燃镁带,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镁带与氧气接触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改用酒精灯能点燃镁带是因为酒精灯燃烧的温度能达到镁带的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0.(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答案】B
【解析】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C、汽油是可燃性液体,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面粉是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B。
21.(2021·江苏·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木柴燃烧能烘烤食物,说明木柴燃烧属于_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现代锅炉使用的燃料用煤粉代替煤块,可使煤炭充分燃烧,理由是___________;煤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答案】(1)放热(2) 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CO(3)BC
【解析】(1)木柴燃烧能烘烤食物,说明木柴燃烧放出了热量,故填放热;
(2)相比于煤块,煤块磨成煤粉后表面积更大,与氧气接触面积更大,所以燃烧会更充分,故填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煤炭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故填CO;
(3)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有可燃物、有氧气参与、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厂内人员无法作业,A错误;
B、禁止吸烟、杜绝火源,可以预防粉尘燃烧爆炸,B正确;
C、减少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也可以预防粉尘燃烧爆炸,C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D错误。故选BC。
22.(2022·海南·进士中学九年级期末)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对照①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____;对照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
(2)将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只蜡烛,用一只大烧杯倒扣起来,可以观察到高蜡烛先熄灭,低蜡烛后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得出火灾逃生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1)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热的生成气体上升到烧杯中的高处部分,使高处的氧气减少,高蜡烛先熄灭 楼房着火向楼下跑,不可往楼上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或蹲下尽量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等
【解析】(1)在实验中,①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变量为氧气,因此对照①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①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②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红磷不燃烧,因此对照①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高蜡烛先熄灭,低蜡烛后熄灭,其原因是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受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增大,密度比冷空气小,因而热的生成物气体上升到烧杯中的高处部分,使高处的氧气减少,高蜡烛先熄灭;根据该现象可以得出火灾逃生的方法是楼房着火向楼下跑,不可往楼上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或蹲下尽量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燃烧和灭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2020·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3.(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4.(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5.(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厨房内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C.高层楼房着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6.(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
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
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
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
7.(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8.(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9.(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0.(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仅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1.(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12.(2022·湖南·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中考真题)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13.(2021·广西南宁·九年级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14.(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2020·海南·中考真题)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7.(2022·陕西·紫阳县九年级期末)对如图相关问题的解释或推测错误的是
A. 图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
B.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由图中镁条剧烈燃烧的现象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1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9.(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条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对于该现象解释有误的是
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B.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C.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D.改用酒精灯点燃,降低了镁带的着火点,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20.(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 B.氮气 C.汽油 D.面粉
21.(2021·江苏·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木柴燃烧能烘烤食物,说明木柴燃烧属于_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现代锅炉使用的燃料用煤粉代替煤块,可使煤炭充分燃烧,理由是___________;煤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最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22.(2022·海南·进士中学九年级期末)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对照①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____;对照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
(2)将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只蜡烛,用一只大烧杯倒扣起来,可以观察到高蜡烛先熄灭,低蜡烛后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得出火灾逃生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