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练习)【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练习)【2022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精品备课】(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4 08:40: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
2.(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解析】
A、①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A正确;
B、①铜片上的白磷在70 ℃的热水上方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B正确;
C、烧杯中的热水既能提高温度,还起隔绝氧气的作用,C错误;
D、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正确。故选C。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答案】A
【解析】A、试管中的红磷与试管中的空气接触,但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选项正确;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隔绝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不满足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不仅起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够避免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导致橡皮塞弹出,选项错误;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不仅能够给可燃物加热,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选项错误,故选A。
5.(2022·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二模)下列所示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酒精和水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正确;
B、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左边红磷没有加热,不燃烧,右边的红磷加热,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不正确;
C、火柴头和火柴梗均与氧气接触,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
D、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不正确。故选A。
6.(2022·黑龙江·大庆市庆新中学八年级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C.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D.只有图1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答案】D
【解析】A、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和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然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中白磷没通氧气前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通过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AB分析知,只有图1实验,也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7.(2022·云南文山·二模)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仅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被降低了
【答案】A
【解析】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是因为对着火星轻轻一吹,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故选A。
8.(2022·安徽淮北·模拟预测)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在18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由曲线④、⑤得到,燃烧还需可燃物浓度达到一定值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滤纸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曲线①在 18 s 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
B、曲线② 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C、曲线④、⑤中温度几乎不变,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酒精不能燃烧或不能持续燃烧,说明燃烧还需可燃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不符合题意;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滤纸不能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并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形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将注射器撤掉,向V形管中通入CO2,白磷很快停止燃烧,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用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向V形管中通入CO2,将装置内的氧气赶出去了,白磷很快停止燃烧,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正确;
D、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等,故D正确。故选B。
10.(2022·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一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水浴可以更好地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答案】C
【解析】
A、实验①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不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所以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故D正确。
答案:C。
11.(2022·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解析】(1)根据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可知白磷的着火点很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虽也达到了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而不燃烧,故说明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热水的温度较高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由于热水隔绝了氧气不能发生燃烧。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12.(2022·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答案】(1)(2)大于(3)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
【解析】(1)白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大气压;
(3)①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没有接触氧气,没有燃烧;②中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白磷燃烧;对比可知变量是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
13.(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______。
②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提供热量 隔绝氧气
(2) 隔绝了氧气 AB##BA
【解析】(1)①实验中白磷与红磷都在铜片上方,且都与氧气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则对比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根据上述的实验可知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的热量及隔绝氧气;
(2)①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②A、灭火器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迅速汽化,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则灭火时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
14.(2022·河南·中考真题)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试管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均匀微热燃烧管,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填标号)。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烧杯(2)C(3)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2)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空气接触,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则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C。(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017·江苏·涟水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③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④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⑤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图B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 AB C
(3)更加环保,防污染
【解析】
(1)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热水中不含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故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则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3)红磷和白磷均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图A装置直接将五氧化二磷排放进空气,图B装置在水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不污染空气,故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图B实验的优点是更加环保,防污染。
17.(2022·山东烟台·八年级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着“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图二是微型装置,其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
【答案】 火柴头的着火点要低于火柴梗的着火点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 节约药品 不污染环境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
(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火柴头的着火点要低于火柴梗的着火点; 
(2)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盐酸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白磷、红磷均不燃烧。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由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支持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
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有尾气处理);
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3.(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5.(2022·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二模)下列所示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
A. B.
C. D.
6.(2022·黑龙江·大庆市庆新中学八年级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C.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D.只有图1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7.(2022·云南文山·二模)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仅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被降低了
8.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9.(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并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形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将注射器撤掉,向V形管中通入CO2,白磷很快停止燃烧,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
10.(2022·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一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C.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水浴可以更好地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11.(2022·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2.(2022·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13.(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______。
②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4.(2022·河南·中考真题)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15.(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填标号)。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2017·江苏·涟水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③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④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⑤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图B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17.(2022·山东烟台·八年级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着“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图二是微型装置,其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