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7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提笔忘字”,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注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注] 木兰秋闱: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1.下列关于“提笔忘字”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有的人“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产生了“键盘依赖症”。
C.“提笔忘字”的一个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去享受茶香一样。
D.如果大部分中国人都“提笔忘字”,不再会“手书汉字”,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均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要想让“提笔忘字”现象不再恶化,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洛杉矶时报》对此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37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4-7题。(19分)
雷曹
蒲松龄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染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弃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焉,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榻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
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果腹而谢曰 果:饱足
B. 罪婴天谴,不可说 婴:遭受
C. 忽见乐,共怪之 怪:责怪
D. 乐审所与壮士在焉 审:仔细观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如莲实之在蓬也??? ???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B. ①??乐以时恤诸其家???????????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惊而起,晕如舟上?????????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 ① 其人负乐踏波出焉 ②复驾言兮焉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云鹤谦虚好学,再加上好友夏平子的帮助,他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后来夏平子染病死去,于是他便照顾接济夏平子的家人。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财货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到了天上,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5分)
译文: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8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8.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4分)
9.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三)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⑤. ,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⑥.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周《逍遥游》)
⑦.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周《逍遥游》)
⑧.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⑨.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⑩.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李密《陈情表》)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手铐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
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
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因此,他几乎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
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
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
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钱!钱对他来说已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商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板记下了那位客商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
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那位老同学正在笑吟吟地垂钓。他一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
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
(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一段中叙述乡长被捕过程,其细节描写真实细腻,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让人心有余悸,让人如身临其境。
B.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匠心,主人公从开始坚持不受贿,到后来发觉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最终发现是老同学向他行贿,高潮顿生。
C.作者巧妙地将手铐比作人生的防线,但陈大明还是被别有用心的老同学设计了一条“鱼竿”,引了他这条“大鱼”上钩。
D.陈大明因“手铐”而受贿,表面上看是不知情,但实际上他一直骨子里充满着贪欲,作者用他的故事警戒人们要不断加强自律,完善自我道德修养。
E.这篇小说主题深刻,文章通过主人公因“手铐”而受贿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真正廉洁的公仆,即便暂时避免了有形的刑具,却无法避开无形的刑具。
12.小说插叙主人公陈大明家庭情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3.主人公陈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以“手铐”为题,在情节结构或者表现主题思想等方面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第II卷(表达题 共79分)
四、(19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玷污 防碍 拾掇 兢兢业业 B.岑寂 撮合 孤僻 伶牙利齿
C. 拮据 坍缩 睥睨 锱铢必较 D.撩拨 纰邻 起讫 真知卓见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B.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
D.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施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B.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客请随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
18.依照前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画线句子构成排比。(4分)
大气者的人生,没有沉沦,没有畏缩。纵使风吹浪打,仍能“胜似闲庭信步”;纵使身陷重围,仍能“我自岿然不动”;(1) ,(2) 。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面对箪食瓢饮,颜回不改其乐;面对权力功名,许由洗耳婉拒;(3) ,(4) 。
19.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二语文组对学生在三次考试中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6分)
项目名称(总分值)
第一学期期中平均得分
第一学期期末平均得分
第二学期期中平均得分
三次平均得分占总分的百分率
古文翻译(10分)
4.5
5.3
5.8
52%
名句名篇默写(6分)
5
5.2
5.4
86.6%
现代文阅读(25分)
14.1
14.8
16
59.8%
语言表达运用(12分)
6.5
6.9
7.3
57.5%
作文(60分)
42
44
45
72.7%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②针对这一结论,你给该年级同学的语文学习建议是: 。
五、(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朋友在院中散步,他们经过每一道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有必要吗?”朋友纳闷地问。乔治微笑着说:“哦,当然有必要,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令人沮丧的失败,然后又可以去重新开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