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2 09: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11小题)
1.(2022 东港区)阅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等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那个星期天》片段
(1)原文选自    ,作者是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用心读“我”和母亲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4)“我”当时的心情,除了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还能从这段话中的其他句子体会到,请找出一句画上“ ”,并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2.(2021 五莲县)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1)请给这部分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   描写,从中我感受到    。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伟大的力量是指    。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   。
(5)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假若能够开启时空对话,你想对李大钊先生说什么?请结合现在的生活情况写一写。
   
3.(2021 东港区)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   
占领——   
(2)“戴”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    、   。
(3)“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
(4)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用“ ”在第4自然段中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   。
4.(2020 五莲县)
藏戏(节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为加点字注音。
脱缰   
琼   结
敦   厚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哄堂大笑:   
②两面三刀:   
(3)选文开始用了三个反问句,反映出藏戏的特点有   、   、   。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5)文中第   到第   自然段详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5.(2020 五莲县)
那个星期天(节选)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根据课文填空。
   的变化   的黄昏   地消逝
(2)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三次“一声不吭”,每一次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以第一人称写一写。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心情从   到   ,再到   的变化。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
(4)联系上下文,如果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没把午觉睡过了头,你认为母亲会带“我”出去玩吗?为什么?
   
6.(2022 东港区)阅读。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五、八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4)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6)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精神。
(7)“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7.(2021 东港区)课外阅读。
我的小学(节选)
在这个(词 祠 )堂内,我们坐了两年,老师一直是一个女的。她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儿。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
开头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听懂她讲的什么,每一堂却被她的声音(淘 陶 )醉着。所以,每当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一句话也答不出,她就说:“你真是个见习生!”见习生的事原先同学们都不知道,她一说,大家都小瞧起我了,以后干什么事,他们就朝我伸小(姆 拇 )指头,还要在上边呸呸几口,再说一句:“哼,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见习生!”我们就打过几次架。娘后来狠狠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作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
一年级学完后,老师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让你升级。”我当下就吓哭了。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姨姨”,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一下嘴。她笑了,我也笑了。下午,她拿着成绩单到我家,向娘夸说我乖,学习进步快,娘给她打荷包鸡蛋吃。我便大胆起来,说:“老师,你的声音好听,你能给我唱个歌吗?”她就唱起来,(腮 )帮上深深显出两个酒窝,唱完就咯咯地笑。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读选文的第1自然段,说说老师有哪些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3)选文先后3次写到了女老师的“笑”,分别是:①   ;②   ;③   。这些“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   的老师。
(4)老师为什么寻到“我”家向“我”和娘检讨?你从中体会到了老师怎样的品质?
   
8.(2020 莒县)课外阅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老婆婆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说:“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非常疲乏,忍受不了。   
②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2)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3)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5)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   。
9.(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好的礼物
周末,我来到了南街帮姐姐照看水果店。水果店的门前很宽敞,我看天色睛好,于是就在门前摆了一个小桌子,把削好皮的菠萝放在上面,以便招徕顾客。
9点左右,我正在屋里忙碌,一抬头,看见小桌子旁多了一个小女孩,七八岁的年纪,穿着一件普通的花格子上衣。她盯着菠萝,好像普通的菠萝是一件稀世珍宝。我能理解小女孩的渴望,菠萝对有些孩子来说,根本算不上稀罕物,但是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来说,在这个季节能吃一口菠萝是很幸福的事。我拿起一块菠萝走到小女孩跟前,小女孩脸红了,向后退了几步。我对小女孩说:“小朋友,这块菠萝叔叔免费送你。”小女孩没有接,急急地说了句“谢谢”快速跑开了。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又出现了。这次她带来一个小本,她把小本铺在桌子上,低下头,好像在画什么。我悄悄地走到她跟前,哦,她在画菠萝!菠萝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但是她的“菠萝”画得实在不像,不是菠萝,简直是一个大西瓜。
“难道,这是你老师布置的作业吗?”我轻轻地问她。小女孩抬起头,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那你画菠萝干嘛啊?”我对小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女孩不画了,眨眨眼睛说:“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送她一个生日礼物……她嘴巴裂了,前几天她说想吃菠萝,可是我没有钱,买不起菠萝……”小女孩的声音越来越小,我的心越来越沉。
“你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我继续问她。“妈妈是收破烂的……”小女孩叹了一口气。
她继续画着,纸上的“菠萝”渐渐成型,我知道,那是世上最美的菠萝。
小女孩画完了,她居然向我鞠了一个躬,她说谢谢叔叔能允许她画完菠萝。我心潮澎湃,跑进屋,抓起一个袋子,挑一个最大的菠萝放进了袋子里。我把袋子塞进了小女孩的怀里,小女孩捧着袋子紧张地看着我。我告诉她,我决定拿真菠萝换她的假菠萝,因为她画得特别好。小女孩乐了,瞪着眼睛问我:真的?我重重地点点头。小女孩说了好几遍“谢谢”,像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张开欢乐的翅膀飞走了。
晚上,我把小女孩的画挂在了墙上,这幅画并不出类拔萃、惊世骇俗,但是它却是一个小女孩用美好的心灵画成的,我要永远珍藏它,这也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1)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心潮澎湃,跑进屋,抓起一个袋子,挑一个最大的菠萝放进了袋子里。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女孩说了好几遍“谢谢”,像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张开欢乐的翅膀飞走了。
   
(3)文中的小女孩有什么性格特点?
   
(4)小女孩的菠萝画得实在不好,为什么我却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10.(2021 五莲县)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2)用“_____”画出能够解释“能者为师”的句子。从中我明白了:   。
(3)本文用沈括的事例证明了    这一观点。
(4)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11.(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中的死神﹣酸雨
①从天空落下的雨滴本来是中性的,它浇灌了土壤,滋润着庄稼。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瑞典气候学家首先发现北欧及其他北半球广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赶得上番茄汁,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酸雨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此后,西欧、北美以及亚洲一些地区都证实这种酸雨的存在。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简直可以说是“空中的死神”
②在纽约北部的山脉地区,1930年的调查记录表明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可是1975年的调查发现,已有将近50%的湖泊没有鱼了。时至今日,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加拿大约有五万个湖泊同样也有成为“死湖”的危险。这些都与酸雨污染有着密切关系。
③此外,酸雨也严重地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的程度也会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经受了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篇短文说明对象是   。
其危害是:①   ,②   ,③   。因此被称为“   ”。
(2)第①自然段总体介绍了酸雨对环境造成   ,第②③自然段则分别说明了酸雨危害   ,腐蚀   。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手法,其作用在于   。
(4)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其中的两种具体谈一谈。
   
(5)“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中的“所有”和“均”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6)“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中的“它”指的是   。“主要”不可删去,理由是   。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2.(2022 东港区)阅读。
宋人⑦有耕⑨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⑥其耒而守株③,冀④复⑧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释——放下
⑦宋人——宋国的人
⑧复——再
⑨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1)把上文段翻译成现代文。
   
(2)读了以上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3.(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戴嵩画牛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蜀中有杜处士 处士:有才学而不做官的人
B.所宝以百数 宝:藏宝
C.一日,曝书画曝:曝光
D.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谬:奇怪
(2)牧童观画,何故而发笑?
   
(3)牧童观画而发笑,处士何所应对?
   
(4)请写出文中揭示主题思想的一句话,并翻译。
   
14.(2020 莒县)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成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乱:   
②云:   
③鞭:   
④释:   
(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而久之
B.问之,曰:“欲作针。”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
(3)借助注释,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1小题)
1.(2022 东港区)阅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等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那个星期天》片段
(1)原文选自  《务虚笔记》 ,作者是  史铁生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3)用心读“我”和母亲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4)“我”当时的心情,除了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还能从这段话中的其他句子体会到,请找出一句画上“ ”,并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表达出“我”盼望妈妈早点儿出来的急切心情。 
【解答】(1)考查作家作品。原文选自《务虚笔记》,作者是史铁生。
(2)考查概括语段内容。通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主要讲述了“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中这几句话“走吗?等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是“我”和母亲的对话,我们可从中体会到“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表现出“我”在外边等待妈妈马上出来的心情。表达出“我”盼望妈妈早点儿出来的急切心情。
故答案为:
(1)《务虚笔记》史铁生;
(2)“我”等待妈妈陪“我”出去玩,妈妈答应说等一会儿,“我”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出来,妈妈却又提着菜蓝去买菜,说买完菜马上就去;
(3)迫不及待的心情;
(4)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表达出“我”盼望妈妈早点儿出来的急切心情。
2.(2021 五莲县)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1)请给这部分选文拟一个小标题。 法庭相见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貌 、 神态 描写,从中我感受到  李大钊受过苦刑后,仍然临危不惧、坚强不屈 。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伟大的力量是指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 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
(5)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假若能够开启时空对话,你想对李大钊先生说什么?请结合现在的生活情况写一写。
 李大钊爷爷,您知道吗?您兢兢业业为之奋斗的事业,已经取得了胜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盛世和谐的中国、人民幸福的中国。中国的繁荣昌盛是您和像您一样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你们,哪能成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志豪言。 
【解答】(1)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节选内容主要写了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法庭相见”。
(2)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个句子是对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中我感受到李大钊受过苦刑后,仍然临危不惧、坚强不屈。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这种伟大的力量是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文段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李大钊爷爷,您知道吗?您兢兢业业为之奋斗的事业,已经取得了胜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盛世和谐的中国、人民幸福的中国。中国的繁荣昌盛是您和像您一样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你们,哪能成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志豪言。
故答案为:
(1)法庭相见;
(2)外貌 神态 李大钊受过苦刑后,仍然临危不惧、坚强不屈;
(3)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5)李大钊爷爷,您知道吗?您兢兢业业为之奋斗的事业,已经取得了胜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盛世和谐的中国、人民幸福的中国。中国的繁荣昌盛是您和像您一样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你们,哪能成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志豪言。
3.(2021 东港区)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 慈祥 
占领—— 占据 
(2)“戴”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D ,再查音节  dai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戈 ,再查  13 画,组词  穿戴 、 爱戴 。
(3)“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4)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5)用“ ”在第4自然段中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并写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我体会到父亲父亲(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品质,表现了父亲父亲对敌人坚贞不屈的态度态度。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 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
【解答】(1)考查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慈祥”。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占据”。
(2)考查查字典。“戴”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D”,再查音节“dai”;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戈”,再查13画,组词穿戴、爱戴。
(3)考查了对语段中人物的了解及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可,结合“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通过“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写出了父亲可能遭受的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写出了父亲的安定和沉着。
(5)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写出了父亲在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父亲父亲(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品质,表现了父亲父亲对敌人坚贞不屈的态度态度。
(6)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句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一个“瞅”字表达了父亲对家人的牵挂。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故答案为:
(1)慈祥 占据;
(2)D dai 戈 13 穿戴 爱戴;
(3)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5)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我体会到父亲父亲(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品质,表现了父亲父亲对敌人坚贞不屈的态度态度;
(6)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胜利,这是我应该做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到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4.(2020 五莲县)
藏戏(节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为加点字注音。
脱缰 jiāng 
琼 qióng 结
敦 dūn 厚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②两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3)选文开始用了三个反问句,反映出藏戏的特点有 戴着面具演出 、 没有舞台 、 演出时间长 。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5)文中第 4 到第 7 自然段详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脱缰”的“缰”的读音是“jiāng”。“琼结”的“琼”的读音是“qióng”。“敦厚”的“敦”的读音是“dūn”。
(2)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①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②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选文开始用了三个反问句,反映出藏戏的特点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4)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阅读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可知,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5)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中第4到第7自然段详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一个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劝人行善,为民造福,替他人着想的人。
故答案为:
(1)jiāng qióng dūn;
(2)①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②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3)戴着面具演出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5)4 7 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一个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劝人行善,为民造福,替他人着想的人。
5.(2020 五莲县)
那个星期天(节选)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根据课文填空。
 急速 的变化 孤独而惆怅 的黄昏 无可挽回 地消逝
(2)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三次“一声不吭”,每一次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以第一人称写一写。
第一次: “我”就蹲在妈妈身边,她应该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了 ;
第二次: 还有这么多衣服,太阳已经西斜,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带“我”出去 ;
第三次: 天已经暗下来了,妈妈应该不会陪“我”出去了 ;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心情从 期待 到 无奈 ,再到 失望 的变化。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作者仍然记得当时的光线和声音,足见他当时失望和无助的心情 。
(4)联系上下文,如果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没把午觉睡过了头,你认为母亲会带“我”出去玩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妈妈家务繁多,从早到晚忙于家务而无法兑现给“我”的承诺。 
【解答】(1)考查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即可。即: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无可挽回地消逝。
(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第一次:“我”就蹲在妈妈身边,她应该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了;第二次:还有这么多衣服,太阳已经西斜,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带“我”出去;第三次:天已经暗下来了,妈妈应该不会陪“我”出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心情从期待到无奈,再到失望的变化。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可知,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是因为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作者仍然记得当时的光线和声音,足见他当时失望和无助的心情。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不会。因为妈妈家务繁多,从早到晚忙于家务而无法兑现给“我”的承诺。
故答案为:
(1)急速 孤独而惆怅 无可挽回;
(2)“我”就蹲在妈妈身边,她应该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了 还有这么多衣服,太阳已经西斜,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带“我”出去 天已经暗下来了,妈妈应该不会陪“我”出去了 期待 无奈 失望;
(3)时间已经过了那么久,作者仍然记得当时的光线和声音,足见他当时失望和无助的心情。
(4)不会。因为妈妈家务繁多,从早到晚忙于家务而无法兑现给“我”的承诺。
6.(2022 东港区)阅读。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如果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就 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不是 体积, 而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五、八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比起蚂蚁,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4)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 
(6)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协作和自我牺牲 精神。
(7)“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加点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脊”读“jǐ”,意思是物体中间高起像脊柱的部分。组词:山脊。故划掉“jí”;“堤”读“dī”意思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组词:千里之堤。故划掉“tī”。
(2)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掌握与使用情况。关联词语是连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联性连词、副词或短语。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有许多种,如选择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短文中“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与“会全军覆灭”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因此要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将它们连接起来。即: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与“体积”“精神”这几个分句之间是表示转折关系,要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将它们连接起来,即: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
(3)考查了学生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短文中划线句子是反问句,按照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改为陈述句就是:比起蚂蚁,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对蚂蚁逃离火海的描写,可以看出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因此作者说抱成团是一种保护措施,是一种智慧,这是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4)考查了对文中首尾呼应句子的理解。第四段的这句话是说作者对蚂蚁的行为所感动,同样表达一样情感的句子是“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可知体现了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可知要敬重卑微的原因。
故答案为:
(1)jí tí;
(2)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4)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5)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
(6)协作和自我牺牲;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7.(2021 东港区)课外阅读。
我的小学(节选)
在这个(词 祠 )堂内,我们坐了两年,老师一直是一个女的。她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儿。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
开头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听懂她讲的什么,每一堂却被她的声音(淘 陶 )醉着。所以,每当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一句话也答不出,她就说:“你真是个见习生!”见习生的事原先同学们都不知道,她一说,大家都小瞧起我了,以后干什么事,他们就朝我伸小(姆 拇 )指头,还要在上边呸呸几口,再说一句:“哼,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见习生!”我们就打过几次架。娘后来狠狠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作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
一年级学完后,老师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让你升级。”我当下就吓哭了。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姨姨”,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一下嘴。她笑了,我也笑了。下午,她拿着成绩单到我家,向娘夸说我乖,学习进步快,娘给她打荷包鸡蛋吃。我便大胆起来,说:“老师,你的声音好听,你能给我唱个歌吗?”她就唱起来,(腮 )帮上深深显出两个酒窝,唱完就咯咯地笑。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画“√”。
(2)读选文的第1自然段,说说老师有哪些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3)选文先后3次写到了女老师的“笑”,分别是:① 听“我”夸她声音好听而笑 ;② 听“我”叫她“姨姨”而笑 ;③ 为“我”唱完歌而咯咯地笑 。这些“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 活泼开朗、心地善良、真诚关爱学生 的老师。
(4)老师为什么寻到“我”家向“我”和娘检讨?你从中体会到了老师怎样的品质?
 老师认为是她当众叫“我”“见习生”,才导致同学们嘲笑“我”,进而引发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冲突,所以寻到“我”家向“我”和娘检讨,主动承担责任。从中,“我”体会到了老师热爱学生、真诚关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解答】(1)考查了选择正确的汉字。结合语境理解,祠堂: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故选“祠”。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故选“陶”。拇指:手脚的大指。故选“拇”。腮帮: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故选“腮”。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她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儿。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可知,老师长得很白,声音很好听的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在作者记叙的过程中,女老师的三次笑容值得注意。第一次笑是因为听到了“我”对她声音的夸赞,于是“脸红红的,就笑了”,这是一位腼腆的新老师;第二次笑是因为听到“我”不顾礼节叫她“姨姨”,“她笑了,我笑了”,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老师;第三次笑是唱完歌后“咯咯地笑”,老师的开朗大方、心地善良、真诚关爱学生显露无疑。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老师认为是她当众叫“我”“见习生”,才导致同学们嘲笑“我”,进而引发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冲突,所以寻到“我”家向“我”和娘检讨,主动承担责任。从中,“我”体会到了老师热爱学生、真诚关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
(1)祠 陶 拇 腮;
(2)老师长得很白,声音很好听的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3)①听“我”夸她声音好听而笑 ②听“我”叫她“姨姨”而笑 ③为“我”唱完歌而咯咯地笑 活泼开朗、心地善良、真诚关爱学生;
(4)老师认为是她当众叫“我”“见习生”,才导致同学们嘲笑“我”,进而引发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冲突,所以寻到“我”家向“我”和娘检讨,主动承担责任。从中,“我”体会到了老师热爱学生、真诚关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8.(2020 莒县)课外阅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老婆婆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说:“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非常疲乏,忍受不了。 疲惫不堪 
②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视而不见 
(2)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她感激老婆婆给了她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 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她感到很后悔。 
(3)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5)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 应该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 。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仔细读文,在文中意思是“非常疲乏,忍受不了”的词语是“疲惫不堪”;意思是“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的词语是“视而不见”。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可知,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激老婆婆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她感到很后悔。
(3)考查对中心句的把握,本文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这个故事说明了: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告诫做儿女的母爱是无私的,儿女要学会感恩。所以中心句在文章最后,即是: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4)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小女孩的心理活动。小女孩此时内心是复杂的,此时女孩可能会想:是啊,老婆婆说得对,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我煮饭,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怎么能跟妈妈吵架呢,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请您原谅我。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由本文想到: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今后我们应该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
故答案为:
(1)①疲惫不堪 ②视而不见;
(2)她感激老婆婆给了她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她感到很后悔。
(3)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4)是啊,老婆婆说得对,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我煮饭,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怎么能跟妈妈吵架呢,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请您原谅我。
(5)应该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
9.(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好的礼物
周末,我来到了南街帮姐姐照看水果店。水果店的门前很宽敞,我看天色睛好,于是就在门前摆了一个小桌子,把削好皮的菠萝放在上面,以便招徕顾客。
9点左右,我正在屋里忙碌,一抬头,看见小桌子旁多了一个小女孩,七八岁的年纪,穿着一件普通的花格子上衣。她盯着菠萝,好像普通的菠萝是一件稀世珍宝。我能理解小女孩的渴望,菠萝对有些孩子来说,根本算不上稀罕物,但是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来说,在这个季节能吃一口菠萝是很幸福的事。我拿起一块菠萝走到小女孩跟前,小女孩脸红了,向后退了几步。我对小女孩说:“小朋友,这块菠萝叔叔免费送你。”小女孩没有接,急急地说了句“谢谢”快速跑开了。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又出现了。这次她带来一个小本,她把小本铺在桌子上,低下头,好像在画什么。我悄悄地走到她跟前,哦,她在画菠萝!菠萝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但是她的“菠萝”画得实在不像,不是菠萝,简直是一个大西瓜。
“难道,这是你老师布置的作业吗?”我轻轻地问她。小女孩抬起头,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那你画菠萝干嘛啊?”我对小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女孩不画了,眨眨眼睛说:“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送她一个生日礼物……她嘴巴裂了,前几天她说想吃菠萝,可是我没有钱,买不起菠萝……”小女孩的声音越来越小,我的心越来越沉。
“你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我继续问她。“妈妈是收破烂的……”小女孩叹了一口气。
她继续画着,纸上的“菠萝”渐渐成型,我知道,那是世上最美的菠萝。
小女孩画完了,她居然向我鞠了一个躬,她说谢谢叔叔能允许她画完菠萝。我心潮澎湃,跑进屋,抓起一个袋子,挑一个最大的菠萝放进了袋子里。我把袋子塞进了小女孩的怀里,小女孩捧着袋子紧张地看着我。我告诉她,我决定拿真菠萝换她的假菠萝,因为她画得特别好。小女孩乐了,瞪着眼睛问我:真的?我重重地点点头。小女孩说了好几遍“谢谢”,像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张开欢乐的翅膀飞走了。
晚上,我把小女孩的画挂在了墙上,这幅画并不出类拔萃、惊世骇俗,但是它却是一个小女孩用美好的心灵画成的,我要永远珍藏它,这也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1)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心潮澎湃,跑进屋,抓起一个袋子,挑一个最大的菠萝放进了袋子里。
 “跑、抓”这些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被小女孩美好心灵感动后的激动心情,“最大”写出了“我”希望用最真诚的方式满足小女孩心愿的诚挚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女孩说了好几遍“谢谢”,像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张开欢乐的翅膀飞走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女孩”比作“美丽的小蝴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女孩获得了给妈妈准备的生日礼物后的愉快心情。 
(3)文中的小女孩有什么性格特点?
 天真纯朴、懂礼貌、乖巧。 
(4)小女孩的菠萝画得实在不好,为什么我却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小女孩画得不好,是指她画画的水平,“我”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是因为小女孩因家境不好,画菠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是她美好心灵的杰作,表现了她对妈妈的爱,所以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解答】(1)(2)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跑、抓”是动词,“最大”是形容词,词语描述的对象是“我”,结合词义句义写出词语所描述对象(我)的状况。据此分析我的心情以及心意即可。 句子“小女孩像一只丽的小蝴蝶”中将“小女孩”比作“蝴蝶”,“飞”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据此作答。
(3)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从人物的描写和事件中去分析。“我”送小女孩菠萝,小女孩脸红却不接受,最后接受“我”送的菠萝,道谢鞠躬,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从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天真纯朴、懂礼貌、乖巧。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记叙一个家境贫困的小女孩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到水果店门前画菠萝给妈妈,“我”用真菠萝成全了她的心愿,并收藏了她用美好心灵画的画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及对妈妈的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可知画得不好是画画水平,“最好的生日礼物”是赞美小女孩的心灵和品质。
故答案为:
(1)“跑、抓”这些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被小女孩美好心灵感动后的激动心情,“最大”写出了“我”希望用最真诚的方式满足小女孩心愿的诚挚心。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女孩”比作“美丽的小蝴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女孩获得了给妈妈准备的生日礼物后的愉快心情。
(3)天真纯朴、懂礼貌、乖巧。
(4)小女孩画得不好,是指她画画的水平,“我”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是因为小女孩因家境不好,画菠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是她美好心灵的杰作,表现了她对妈妈的爱,所以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10.(2021 五莲县)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瞬息万变: 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是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  相辅相成: 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指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用“_____”画出能够解释“能者为师”的句子。从中我明白了: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
(3)本文用沈括的事例证明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这一观点。
(4)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学习要有兴趣;要勤奋练习,并持之以恒;学与问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解答】(1)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答出词语的本义及文中义。瞬息万变: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是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相辅相成: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指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和领悟能力。先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为第3自然段,阅读本段与词语上下相关联的句子,分析可知答案,从而领悟句子带给你的启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
(3)本题考查了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涉及沈括的事例内容的段落,然后阅读该段,一般情况下中心论点多在段首。故答案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本题考查了发表观点的能力。结合短文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发表见解,本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3)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学习要有兴趣;要勤奋练习,并持之以恒;学与问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11.(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中的死神﹣酸雨
①从天空落下的雨滴本来是中性的,它浇灌了土壤,滋润着庄稼。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瑞典气候学家首先发现北欧及其他北半球广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赶得上番茄汁,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酸雨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此后,西欧、北美以及亚洲一些地区都证实这种酸雨的存在。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简直可以说是“空中的死神”
②在纽约北部的山脉地区,1930年的调查记录表明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可是1975年的调查发现,已有将近50%的湖泊没有鱼了。时至今日,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加拿大约有五万个湖泊同样也有成为“死湖”的危险。这些都与酸雨污染有着密切关系。
③此外,酸雨也严重地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的程度也会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经受了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篇短文说明对象是 酸雨 。
其危害是:① 使土地酸化 ,② 危害生物资源 ,③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因此被称为“ 空中的死神 ”。
(2)第①自然段总体介绍了酸雨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 ,第②③自然段则分别说明了酸雨危害 湖泊中的鱼类 ,腐蚀 古迹 。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 打比方 的说明手法,其作用在于 生动地说明了酸雨的危害 。
(4)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其中的两种具体谈一谈。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数字以及现在和过去的比较说明酸雨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的内容。 
(5)“这些湖泊中的所有鱼类均已绝迹”中的“所有”和“均”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⑤“均”表明的是范围,用在句中说明了绝迹了鱼类是所有的,无一例外的,若去掉,则不能突出酸雨危害之大。 
(6)“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中的“它”指的是 雨 。“主要”不可删去,理由是 表明了雨是地表淡水的来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如果去掉则不能准确说明客观事实 。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酸雨,它的危害有三个方面,一是使土地酸化,二是危害生物资源,三是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因此,文中称之为“空中的死神”。
(2)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①自然段总体介绍了酸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第②③自然段则分别说明了酸雨危害湖泊中的鱼类,腐蚀古迹。
(3)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简直可以说是‘空中的死神’”可知,把“酸雨”比作“空中的死神”,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酸雨的危害。
(4)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在纽约北部的山脉地区,1930年的调查记录表明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可是1975年的调查发现,已有将近50%的湖泊没有鱼了……”可知,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数字以及现在和过去的比较说明酸雨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的内容。
(5)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均”表明的是范围,用在句中说明了绝迹了鱼类是所有的,无一例外的,若去掉,则不能突出酸雨危害之大。
(6)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及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它还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可知,“它”是指示代词,指代的是雨,“主要”表明了雨是地表淡水的来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如果去掉则不能准确说明客观事实。
故答案为:
(1)酸雨 使土地酸化 危害生物资源 腐蚀建筑物和 金属材料 空中的死神;
(2)危害 湖泊中的鱼类 古迹;
(3)打比方 生动地说明了酸雨的危害;
(4)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数字以及现在和过去的比较说明酸雨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的内容。
(5)“均”表明的是范围,用在句中说明了绝迹了鱼类是所有的,无一例外的,若去掉,则不能突出酸雨危害之大。
(6)雨 表明了雨是地表淡水的来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如果去掉则不能准确说明客观事实。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2.(2022 东港区)阅读。
宋人⑦有耕⑨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⑥其耒而守株③,冀④复⑧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释——放下
⑦宋人——宋国的人
⑧复——再
⑨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1)把上文段翻译成现代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所耻笑。 
(2)读了以上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解答】(1)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考查了寓意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故答案为:
(1)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所耻笑。
(2)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13.(2020 五莲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戴嵩画牛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蜀中有杜处士 处士:有才学而不做官的人
B.所宝以百数 宝:藏宝
C.一日,曝书画曝:曝光
D.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谬:奇怪
(2)牧童观画,何故而发笑?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3)牧童观画而发笑,处士何所应对?
 处士笑而然之。 
(4)请写出文中揭示主题思想的一句话,并翻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A.正确。B.有误,宝:珍藏。C.有误,曝:晒。D.有误,谬:错。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牧童发笑的原因是:两牛相斗,力气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牧童观画而发笑,处士笑而然之。
(4)考查学生对主题及句子的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艺术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故答案为:
(1)A;
(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3)处士笑而然之。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14.(2020 莒县)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成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乱: 混乱。 
②云: 说。 
③鞭: 鞭打。 
④释: 释放。 
(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久而久之
B.问之,曰:“欲作针。”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
(3)借助注释,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解答】(1)考查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结合句子理解,①乱:混乱。②云:说。③鞭:鞭打。④释:释放。
(2)考查了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释之”释放了他。“之”代词他。A.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语气词。B.问之:问他。“之”代词,他。C.君子何之:你到哪里去。“之”去,往。D.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之”助词,的。
(3)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结合内容理解,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故答案为:
(1)①混乱。 ②说。 ③鞭打。 ④释放。
(2)B;
(3)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我认为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