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习题课件(共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习题课件(共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00:42:18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
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将一袋米从贵州运到北京,它的密度变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着质量、体积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D
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 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B

B
4.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棱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a表示).


5.我国北方的冬天,若水管保护不好,可能会发生水结冰而冻裂水管的现象,原因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房间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是依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   .(均选填“大”或“小”)
 小 
 小 
6.一块巨石的体积为60 m3,敲下一小块样品,测得其质量为90 g,体积为30 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1)3 g/cm3 (2)180 t
谢谢大家!(共8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1.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 )
A.一个乒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个鸡蛋  D.一张课桌
C
2.欲称出约39 g物品的质量,天平右盘中的砝码是( )
A.30 g、9 g  B.30 g、5 g 
C.20 g、10 g、5 g、4 g  D.20 g、10 g、5 g
D
3.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时质量大,做成铁管时质量小
B.一块铁,化成铁水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铁,放在地球上质量大,放在太空中质量小
D.一块铁的质量不随上面三种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D
4.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可行的是
( )
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测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量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然后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
C
5.托盘天平是一种机械天平,现在也常用电子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某电子天平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是3×10-5 kg,合
   mg.
 30 
(1)在测量盐水的质量时,实验操作如图甲所示,小明的操作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改正错误后重新测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72 
6.物理课上,小明要使用天平测盐水的质量.
 错误 
谢谢大家!(共8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1.计算机芯片中有大量用硅、锗等材料制成的电路元件,
硅和锗属于( )
A.半导体  B.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
A
2.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返回舱中有大量的二极管.制作二极管的关键材料是( )
A.导体  B.半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
B
3.2021年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火炬的名称叫做“飞扬”.该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 000 ℃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
A.导电性好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密度小
A
4.下列对半导体材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用半导体材料制造二极管
B.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家用电器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半导体元件
C.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它既不能作导体,又不能作绝缘体,所以半导体在电学中用处不大
D.楼道中自动开关的光敏电阻是用半导体制造的
C
5.小聪将“硬币、乒乓球、橡皮、铅笔芯、玻璃棱镜、瓷碗”这六种物品分为两类:
一类包括   ,其特征是   ;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是
   .
 都是绝缘体 
 乒乓球、橡皮、玻璃棱镜、瓷碗 
 都是导体 
 硬币、铅笔芯 
6.在我们学过的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这四种材料中,发光二极管是用   材料做的,电工师傅工作时所带的手套是   材料做的,最理想的远距离高压输电线应该选用   材料.
 超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谢谢大家!(共7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二课时)
1.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 g、24 g、36 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C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小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酒精制作测量温度的寒暑表
C.用钢铁制作汽车的底盘
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中倒塌的“墙壁”
D
3.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
B.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同一个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钢和碳纤维材料制成,它们的质量比为4∶1
D
4.如下图所示,三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硫酸.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可知A杯盛的是
   ,B杯盛的是   ,C杯盛的是   .
(ρ硫酸>ρ水>ρ酒精)
 水 
 硫酸 
 酒精 
5.小明在校运会上获得一块奖牌,奖牌是实心的,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的,于是他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为14 g和2 cm3,并算出它的密度为   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   (选填“是”或“不是”)由纯铜制成的.
 不是 
 7 
谢谢大家!(共7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一课时,实验)
1.以下各组器材中,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水、细线、量筒
C.量筒、水、细线、烧杯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D
2.小萱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水平台上的托盘天平已经调节好,搬到另一地方直接使用
B.在称量小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她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直接将小石块投入到量筒内
D.先用天平测小石块质量,再放入量筒测体积
D
3.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酱油和瓶子的总质量为   g.若空瓶容积为30 cm3,则酱油的密度为   g/cm3.
 1.1 
 47 
4.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李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的情形,所测量石块的体积为   cm3.若在甲图读数时正确,乙图读数时俯视,则测量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
 大 
 10 
5.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0 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3.93×1010 t
谢谢大家!(共7张PPT)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实验)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种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C.物质甲的质量大于物质乙的质量
D.物质甲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比物质乙的大
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常说的“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油比水密度小
B.密度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无关
D.用泡沫制作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利用的是泡沫的密度比石头小很多
C
3.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在研究了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后,还需要改变   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是为了
   .
 得到普遍的规律 
 水的体积 
 量筒 
 天平 
4.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水的质量   ,体积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不变 
 变小 
 变小 
5.(1)由图可知,三个物体的密度ρ甲、ρ乙、ρ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2)若三个物体的质量相同,体积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若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甲 
 甲 
 ρ甲>ρ乙>ρ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