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2 15: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2)
班级 姓名 学号
12.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0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小球 质量/克 小球在斜面AO上释放高度H/厘米 斜面OB的倾角θ 小球在斜面OB上的最大高度/厘米
1 5 10 40 9.0
2 30 8.6
3 20 8.0
4 7 10 40 9.0
5 30 8.6
6 20 8.0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比较实验____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分析表格可知,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3.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CX”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________。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________。
A.洋葱表皮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细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

14.小徐在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a;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液滴中,并涂抹均匀;④盖上盖破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请你根据小徐的操作过程,回答问题:
(1)小徐的操作步骤①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
(2)先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显微镜下依次看到的视野如下图所示,由视野甲到乙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移动,由视野乙到丙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由视野丙到丁的操作是换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____________使视野变清晰。
15.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内主要为细胞质。当伞藻细胞部分受损时,再生能力很强。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海莫林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功能时,以伞藻作为实验对象,如图甲所示,他将一种伞藻A的伞柄移植到另一种伞藻B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再生伞帽的形态。
(1)根据甲图中实验现象,海莫林可得出初步结论:伞帽的形态受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影响。
(2)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质中存在某些物质对伞帽形态产生影响,海莫林想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来源,为此,他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细胞核与细胞质都能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
猜想二:细胞核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并聚集在细胞质中。
为此他进行了如图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支持猜想________。
(3)请根据(2)题现象预测:若切除伞藻的伞帽和假根,保留伞柄,其上端再生出伞帽后,再次切去伞帽(如丙图)。一段时间后,伞帽的再生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硫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气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号为1、2、3、4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4号瓶不充入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中所示(“﹣﹣﹣”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二氧化硫 气体浓度 菠菜/油菜/青菜的受害时间(min)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1)4号瓶的作用是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气体浓度的是 。
17.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步骤1说明   成功。
(2)步骤2的操作中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   防止压坏镜头。
(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      。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到中央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      
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      使像清晰如图乙。
18.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应选择的光圈是________(填编号)。2·1·c·n·j·y
(2)要观察“上”字的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19.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右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20.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________移动;
(3)假若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
(4)某生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变暗,要想在同桌面前看清物像,最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5)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________。
2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 ℃、20 ℃、30 ℃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试回答: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 281 191 192 187
20 ℃(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 401 408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纪*教育
22.人的呼吸入口--鼻孔在人的头部.生活在陆地上的其他动物的呼吸入口是不是一定在头部呢?某同学对蝗虫的呼吸入口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了研究.
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入口在身体的哪一部位?
建立假设:蝗虫的呼吸入口在腹部.
实验方案:把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10分钟后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假设得以证实,则在实验中会收集到的证据是 .
(2)该同学同时观察了另一只没有浸入水中的蝗虫,其目的是 .
(3)为了实验结果更准确,该同学准备了多只蝗虫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做的作用是

23.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⑵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很多细胞破裂了,引起的原因可能是( )
A.染色剂浓度过高 B.染色剂浓度过低
C.生理盐水浓度过高 D.生理盐水浓度过低
⑶图丁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其目的是为了避免 ;
⑷找到相关物象后,再进一步放大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物镜转化器 B.转动物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增大光圈
24.小明与小风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⑴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该考虑哪些变量 。
⑵按照计划操作,两位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表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 40 分钟后,比较用泡沫塑料和棉絮包的烧瓶内水温降低的度数是 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⑶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25.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小科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3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随机平均分成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往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1)小科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3)请你帮助小科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6.微信里有一个小应用叫做“微信运动”,只要打开就能看到自己一天总共运动的步数,小科把爸爸的手机拿在手上,往前走了10步,计步器显示增加了10步。小科想:手机是如何计步的呢?
⑴小科猜测:可能是手机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显示运动的步数。于是,他拿着手机,坐在汽车里,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结果发现计步器示数没有变化。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 。
⑵小科拿着手机,随着电梯升降从1楼到达4楼,发现计步器示数仍然没有变化。小科如此操作是因为他重新建立了一个猜想。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⑶小科站在原地,把手机拿在手上,一前一后甩动手机,惊喜地发现计步器示数在变化,而且每向前再向后甩动一次,示数增加1步。由此你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2)
参考答案
12.(1)斜面OB的倾角 (2)1,4(或2,5或3,6) (3)小球在斜面AO上释放高度H
13.(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
(3)A
(4)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14.(1)生理盐水
(2)较快速找到像
(3)左 换用高倍镜 细准焦螺旋
15.(1)细胞核和细胞质 (2)二 (3)不能再生出A伞帽
16.(1)作对照作用
(2)无色透明(或气密性好)
(3)二氧化硫气体浓度 受害时间
(4)菠菜
17.(1)对光; (2)顺时针;物镜。
(3)200. (4)逆时针。
(5)左下方;调节遮光器为大光圈和反光镜为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18.(1)⑤(或“④”或“⑤或④”)  (2)C
19.(1)①③ 
(2)④→①→③→②(或④①③②) 
(3)先将装片向右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20.(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和丁 (4)重新对光 (5)A
21.(1)水温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 (2)甲、丁 (3)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
22.解析:(1)蝗虫的呼吸入口在它的腹部,如果将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因此无法完成呼吸,窒息死亡;
(2)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一只腹部浸入水中,另一只没有浸入水中,其作用是对照;
(3)在探究实验中,要选择多个样本,重复实验,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答案为:(1)蝗虫死亡
(2)对照
(3)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3.(1)B(2)D(3)物镜下降过程中压破载玻片(4)C
24.(1)水的初温;热水的质量.
(2)20;棉絮;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时间长短
25.(1)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2)作对照;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高和加成熟的苹果都能够加快柿子成熟。
26(1)不正确
(2)计步器示数变化可能与高度变化有关
(3)手机在一前一后甩动的时候受到震动导致计步器示数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