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16: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变形记
(节选)
卡夫卡
学习目标
1.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 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体会作品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2. 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3. 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4. 结合小说的情节,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手法。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初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美国》等。其作品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作品情节荒诞不经,却蕴含深意。卡夫卡生前长期同父亲不和,体弱多病,一生未婚;身后获得殊荣,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的创作对他以后的现代主义各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 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背 景
我们对传统小说的阅读最惯常的思路即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阅读。在传统的小说中,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可在《变形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哪些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在传统的小说中,有起伏跌宕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迭出,引人入胜。但《变形记》写的都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甚而觉得有些繁冗拖沓。在传统的小说中,人物都会局限在天时地利人际等客观因素的牢笼中,还必须遵循着逻辑原则及因果关系来合理推论。但《变形记》超越时空的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其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甚至泯灭了幻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内容理解
小说共包括三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前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的情节
第一部分:发现变为甲虫
第二部分:惊慌忧虑
第三部分:决定起床
第四部分:艰难离床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二、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
------ “把他弄走”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表现了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主 题
格里高尔是个心地善良、勤劳有责任心、内心忠厚的人。他为了家人的幸福备尝人生的艰辛与委屈,默默地承受着生存的巨大压力,直至为家人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正是我们产生同情与怜悯的原因。
人物形象
变形前
生活沉重
工作艰辛
拼命还债
养活全家
变形后
活动艰难
无人理解
满身创痛
亲人厌弃
格里高尔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孤独无助
痛苦绝望
格里高尔拼命地工作付出客观上纵容了亲人的懒惰,消散了亲人的活力。
父亲
安逸享受
身体发胖
动作迟钝
自己
一旦能为亲人所用
不再能付出与牺牲
失去了亲人的身份
亲人
敌视他
阻止他
无人理解
格里高尔
心理变化
人物特征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焦虑、自责
绝望、空洞、平和
忠诚、善良、富有责任感
渴望自由
1、细读课文,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课文探究
(1)“我选了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4段) ---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2)“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古脑儿全告诉他。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5段)----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可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2.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什么?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4、小说描写人变成虫的情节荒诞、变形,可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
6.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
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5.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7.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8.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9.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1、比较阅读课文与契可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探究两个小人物的生存环境与心理的异同。
2、你是如何看待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的。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