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游园
汤显祖
游园
汤显祖
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睢》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提示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文体知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代表作有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汤显祖居所名)四梦”或“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了解作者
《皂罗袍》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青春年少,美丽多情,但在父母和老师封建道德严厉束缚下,青春被窒息。一天,她春日游园,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产生了爱情。醒后为情思所扰,后竟伤春而逝。
三年后,柳梦梅赴考,经南安,借宿杜丽娘葬处,拾得杜丽娘自画像,爱慕不已;杜丽娘阴灵自画中出,与柳梦梅结合。柳梦梅知情后掘墓开棺,杜丽娘复生,结为夫妇。但杜宝却以盗棺罪囚禁柳梦梅,并强迫杜丽娘与其离异。后梦梅得中状元,两人终又得团圆。
解 题
1、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2、“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游 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段曲词出自第十出《惊梦》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哪一家。一说作“什么”解
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多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
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锦屏人,深闺中人。忒,过于。看的……贱,把……看轻。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白话译文
主 旨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