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华东师大版)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华东师大版)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4 09: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当时的社会各界、各个派别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们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2.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象地表达了士人科举登第后的喜悦,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是在( )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3.小明坐火车去旅游,当火车走到八达岭的长城脚下时,他看到铁路旁青龙桥附近有一座雕像,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这座雕像纪念的人物应是( )
A.詹天佑 B.张謇 C.严复 D.魏源
4.右图是1998年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商务印书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
D.京师大学堂
5.如果给詹天佑画像,可以选择的背景是( )
A.楚望台军械库 B.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
C.福新面粉公司 D.青龙桥站“之”字形路轨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为举步维艰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也打破了西方长期对这一行业的垄断。这位为国争光、创造出这种制碱先进工艺的科学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7.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8.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历史课本剧,下面是他们扮演的角色和分派的资料,有误的一项
是( )
A.魏源——《海国图志》 B.严复——《天演论》
C.张謇——大生纱厂图片集 D.詹天佑——江南制造总局图片
9.下列关于李四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了新的途径
B.《中国第四纪冰川》是他的代表性专著
C.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等的勘探和开采证实了李四光理论的前瞻性
D.并未摘掉中国是贫油国的帽子
10.国际知名数学刊物《数学月刊》曾发表文章说他“成功地从自学数学的天才青年成为造诣高深、有多方面创造的数学大师”。这里的“他”是指( )
A.李四光 B.华罗庚
C.詹天佑 D.徐悲鸿
11.(2013·山东德州中考)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与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民主与科学
12.魏源故居“小卷阿”坐落于南京五龙潭边龙蟠里,1842年,魏源在此编成一部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这本著作还曾传到日本,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很大。该著作是( )
A.《水经注》 B.《海国图志》 C.《天工开物》 D.《天演论》
1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当时的报纸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
14.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
A.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
15.魏源和严复最大的共同点是( )
A.主张维新变法 B.主张洋务运动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都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16.它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它”指的是( )
A.《野草》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17.“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谁说的( )
A.冼星海 B.聂耳 C.徐悲鸿 D.鲁迅
18.下列关于徐悲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擅长动物画 B.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C.他是近代乐坛的杰出代表 D.主要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等
19.根据下表判断此人物是谁( )
作品内容 代表作品 创作时间 他是
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在短暂的一生中,真正进行音乐创作的时间不到3年
A.鲁迅 B.徐悲鸿 C.聂耳 D.冼星海
2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时,便会联想到其曲作者(  )
A.冼星海 B.聂耳 C.徐悲鸿 D.侯德榜
21.(2013·南京中考)《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它的作者是(  )
A.左宗棠 B.李宗仁 C.聂耳 D.冼星海
22.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3.下列能体现鲁迅、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共同点的是( )
A.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适应抗战需要,为中华民族自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创作
C.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D.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24.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25.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下列属于其代表人物的有( )
①鲁迅 ②徐悲鸿 ③聂耳 ④冼星海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0分,28题12分,29题11分,30题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师大学堂遗址
材料二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整顿北大。北大很快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请回答:
(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事件的领导者有谁?(3分)
(2)京师大学堂的职能是什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是在哪一年?(2分)
(3)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是如何大刀阔斧整顿北大的?(2分)
(4)某校八年级(4)班师生将创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帮助他们确定一个主题。(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通往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青龙桥站,屹立着一座魁梧的人物铜像(见下图),他的目光注视着向前延伸的铁路,仿佛在构思新的设计蓝图。
材料二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1842年,他编著的《海国图志》出版,发时代先声,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三 严复系统地在中国传播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和教育了一代国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介绍的分别是谁?(2分)
(2)材料三中的严复有哪些进步观点?(任举一点即可)(2分)
(3)三则材料中介绍的人物有哪些相同点?(2分)
(4)材料一中的“他”是怎样尽其所学的?(2分)
(5)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2分)
28.阅读下列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图1是鲁迅与青年座谈时的情景。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强大的震撼力,影响深远。试举一例说明。(4分)
(2)图2是谁的作品?他的作品还有哪些?(4分)
(3)图3是谁?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4分)
29.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图片展,结合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空格处对应填入图片下面的字母符号 。(3分)
思想主张 著作或报刊名称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图B是谁翻译的著作?他的救国主张是什么?其他哪幅图片也宣传了这种思想?
(4分)
(3)图C的作者是谁? 他与图B作者有哪些相同的主张?(4分)
30.根据下列表格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每空1分,共9分)
(1)科技成就
人物 贡献
① 主持建成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侯德榜 ②
③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华罗庚 ④
(2)思想文化
领域 人物 贡献
思想 ⑤ 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严复 ⑥
文学 ⑦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阿Q正传》是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野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艺术 徐悲鸿 ⑧
⑨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检测题参考答案
1.B
2.A 点拨:本题以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为切入点,考查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的史实,解题关键是不要因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而混淆了主要问题。清末,因科举制无法培养出适应中国近代需要的外交、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人才,所以,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3.A
4.D 点拨:本题考查北京大学的历史演变。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故答案是D项。
5.D 点拨:为解决列车爬坡的难题,詹天佑一反当时通行的环山展线法,创造性地设计出一段“之”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6.B 点拨:本题考查对侯德榜的了解。化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及“红三角”牌纯碱,打破了西方长期对碱业的垄断,故答案是B项。
7.D 点拨: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研制纯碱的是侯德榜,所以D项符合题意。
8.D 点拨: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与詹天佑无关,所以答案为D项。
9.D 点拨: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等的勘探和开采证实了李四光理论的前瞻性,也摘掉了中国是贫油国的帽子,所以D项符合题意。
10.B 点拨:华罗庚逝世后,国际知名数学刊物《数学月刊》曾发表文章说他“成功地从自学数学的天才青年成为造诣高深、有多方面创造的数学大师”。所以B项符合题意。
11.C 点拨:本题考查对魏源的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故答案是C项。
12.B
13.D 点拨:本题考查对严复的掌握。严复在其译著的《天演论》中,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故答案是D项。
14. B 点拨: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的是魏源,故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在其译著的《天演论》中介绍了生物进化论观点,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与严复无关。
15.C
16.B 点拨: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7.D 点拨:题干中的话是鲁迅说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
18.C 点拨:徐悲鸿是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所以C项符合题意。
19. C 点拨: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他是聂耳。所以答案为C项。
20.B 点拨:本题考查识记和辨析能力。题干中的歌词出自《义勇军进行曲》,其曲作者是聂耳,故答案是B项。
21.D 点拨:本题考查《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故答案是D项。
22.C
23.A 点拨:题干中的四位人物都是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24.A 点拨:本题考查识记和判断能力。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代表作,故答案是A项。
25.B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B项。
26.(1)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2)它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也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1912年。(3)第一,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第二,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第三,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第四,民主办学,教授治校。(4)“近代教育起步”或“新式教育的开端”等。
27.(1)材料一:詹天佑;材料二:魏源。(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3)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品质。(4)1905年,受清政府的任命,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克服重重困难,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5)学习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来报效祖国。
28.(1)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2)徐悲鸿。《九方皋》《群马》等。(3)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29.(1)
思想主张 著作或报刊名称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A
(2)严复。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 ,主张维新变法。图A。(3)魏源。面对列强入侵、国家危难,都主张爱国救国,都主张学习西方 。
30.①詹天佑 ②发明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③李四光 ④开创中国数论学派 ⑤魏源 ⑥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武器 ⑦鲁迅 ⑧《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等 ⑨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