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北师大版)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检测题B(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北师大版)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检测题B(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4 10:03: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检测题B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2.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与曹操无关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展开了讨论,得出了这两次战役的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③曹操统一北方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最新版电视剧《三国》在各大卫视的热播,三国热再次升温。下列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刘备定都成都,国号汉
B.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
D.孙权于222年称王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造成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开发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孝文帝改革 B.北方人口南迁
C.从北方传入的先进的农业技术 D.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移民南迁后,主要集中在(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岭南一带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南四川
9.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表现有( )
①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②官府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 ③发明了灌钢法 ④青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⑤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风景如画的江南。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成就不包括( )
A.开辟大量湖田 B.江南地区普遍种植双季稻
C.小麦推广到江南 D.兴建水利设施
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大臣和军民支持苻坚率军攻晋
C.晋军大败前秦军队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2.某同学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错误的是( )
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13.下列能够体现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趋势的是( )
①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生产技术 ②鲜卑人中出现了汉人姓氏 ③汉族人的食品具有北方民族特色 ④一些开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使用汉族政治制度管理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4.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与这位科学家相关的史实有( )
①这位科学家是生活在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 ②这位科学家还创制了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③这位科学家著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④这位科学家取得的数学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16.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为写《史记》,游历了许多地方,收集了大量资料,在这一点上,下列人物中与司马迁最相似的是( )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华佗
17.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山东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华佗 B.祖冲之 C.王羲之 D.司马迁
18.从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三位历史文化名人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有( )
①实践的精神 ②吸取前人的科技成果 ③乐于向他人求教 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各民族以及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石窟艺术 D.诗歌
20.洛阳,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城市。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有(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曹魏 ④吴 ⑤北魏
A.①②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
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0分,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
——俞应符
材料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一个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前者批评他多疑,后者赞扬他有志向。这位历史人物是谁?(4分)
(2)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写出这两次战役的名称和战役的结果。这两次战役有什么共同点?(8分)
(3)分别分析这两次战役的影响。(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历史上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移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
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你可能会和你的家人及同乡迁移到什么地方?请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哪一地区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
(6分)
(3)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南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3.探究题。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到现在仍然屡见不鲜。有史学家说,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在和平时期的当代,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以及原因是什么?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10分)
24.小张等同学准备编排一个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舞台剧,他们设计了4个不同职业、身份的人,又考虑4位演员都要用相关的作品作小道具。小张找来了《齐民要术》《女史箴图》《水经注》《兰亭序》四部作品,你能帮助他们将上述四部作品及所出演的角色分派给下列演员吗?(16分)
演员 基本剧情 道具 舞台角色
张艺 绘画家,同时又注重绘画理论的研究 A E
李四 书法家,对隶书、行书和楷书颇有研究 B F
赵五 农学家,注重总结农业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 C G
王六 地理学家,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较深的了解 D H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检测题B参考答案
1.D 点拨:废掉汉献帝称皇帝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所以D项符合题意。
2.D
3.C 点拨: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由于官渡之战曹操获胜,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故可排除①;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可排除③,含有①或③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4.B
5.B 点拨: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故B项叙述符合题意。
6.D 点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纷纷割据一方,战乱纷争。随着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国家完成了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7.A
8.A
9.D
10.B 点拨:随着北方人口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湖田大量开辟,实行麦稻兼作,兴修水利设施,故A、C、D三项符合史实,可排除。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植双季稻。
11.B
12.A 点拨:B、C、D三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都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北魏并没有统一全国,只是统一了黄河流域,故A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13.B
14.B
15.A
16.B
17.C 点拨:王羲之由于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书圣”。
18.D 点拨: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勇于实践,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D项。
19.C 点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兴起,而石窟中的雕像,既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像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
20.C 点拨:洛阳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朝代的都城,故答案为C项。
21.(1)曹操。(2)第一次: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第二次: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两次战役都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3)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1)江南地区。原因:躲避北方战乱;免受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农业。(3)人口南迁,不仅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3. ①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从贫穷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国内向发达国家流动。②主要原因: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能力、价值的充分实现。③人口的迁移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人口迁移会带来思想和意识的变化,促使人们不断进取,也加速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推动了人类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但是,人口迁移如果处于无序状态或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就会给人类发展带来灾难(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医保问题等)。
24.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E:顾恺之 F:王羲之
G:贾思勰 H:郦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