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际大联考
“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
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
据此可知,商周时期的音乐
A.明确宗法等级秩序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是典型的贵族文化
D.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2.战国时期,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
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法家思想成为显学
C.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3.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
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地方豪强受到压制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刺史制度明显异化
D.监察官员品级提高
4.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
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
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导致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5.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祧”。此民歌可以印证军镇的设置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务
B.有利于镇压安史之乱
C.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强大
D.造成国家外重内轻局面
6.宋代海上贸易几乎全为民间经营,甚至南宋海上战船的主要来源也是征调民船。宋代还积极鼓励
本国民众经营海上贸易,通过市舶条法实现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据此可知宋代
A.放弃了重农抑商的传统
B.实行兵民合一的政策
C.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民间商业资本较为活跃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环际大联考
“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3
5
6
8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A
D
C
B
D
C
D
A
D
B
C
A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D
C
D
D
B
A
B
6
B
A
C
B
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乐强调上下
合同,因而有利于为社会秩序,因此根据材料“乐礼教和,则民不乱”可以判
断出西周时期的音乐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
2.C【解析】战国时期,部分出身低微的人才被委以重任,这说明当时量能授官打破血缘世
袭有利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
3.C【解析】材料“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
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体现了刺史权力的增大,说明东汉时期刺史
制度明显异化,故C项正确。
4.A【解析】根据材料“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极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人口的
有效控制,故A项正确。
5.A【解析】根据材料“临祧、西北地区”等,可知该诗歌流传于长城一线,唐玄宗天宝时
代,河西节度使属于军镇长官,从诗歌可见,由于哥舒瀚的存在,保卫了此地
的安定,这可以说明边疆军镇的作用,故A项正确。
6.D【解析】题目提供了宋代重视海上民间贸易的发展,在这种政策鼓励下,一定能促使民
间资本进入到市场,故D项正确。
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师爷”帮助官员办理大多数事务,这是由于明清时期八股取
士盛行,科举入仕的官员缺乏应有的行政办事能力,故C项正确。
8.B【解析】根据材料“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
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拥
有实权。”可知,从废除宰相到设立内阁,再从内阁到军机处,说明为了处理
国家事务,满足国家的需要,中枢机构在不断地调整,故B项正确。
9.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
“茶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
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即农业与市场
联系日益密切,故选D项。
10.C【解析】根据“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
糖缺货”可以看出当时沿海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反映出当时海
禁政策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
11.D【解析】由材料1843一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使得
列强认为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进而成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故D项正确。
12.A【解析】晚清时期,厘金制推行于全国,但是厘金的征收、使用权多归地方督抚,中央
难以支配,这说明当时中央权威动摇,地方督抚冲击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1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在1882年以前招商集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882
年不仅原定招股目标完成,且所扩新股的目标在1883年很快完成,反映了国
人对股份制企业的认可,这一民间踊跃购股现象说明国内融资环境得到改善,
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H028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