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练习(1)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练习(1)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1 23: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练习(1)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有些声音人类听不到,所以这些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3.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B.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C.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D.同学从一楼走到三楼所用的时间
4.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其 v -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0~1s 内和 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s 内电动汽车做加速运动 B.1~2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C.2~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D.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5.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睡眠时带防噪耳塞
B.午休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C.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D.会场内将手机调成无声状态
6.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  )
A.22号 B.22号半 C.23号 D.23号半
7.在陶笛兴趣课上,小明用相同的力吹陶笛,手堵住不同的小孔,听到陶笛发出的“声音不同”,根据这一现象,他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为什么陶笛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陶笛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小孔之间有什么关系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430m/s
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声的响度的越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9.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
C.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仍不会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10.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篇优美的诗句出自李白的《望南天门》,这两句诗中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和行船 B.都是行船
C.行船和岸 D.都是岸边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制单位是km/h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13.2019年2月16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室内赛男子60米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力挫美日欧几大高手,以6秒47夺冠,创造了赛季世界最佳成绩,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上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D.物理学上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与裁判的方法相同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不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某同学实验室记录的四个数据:2.93cm,2.92cm,2.49cm,2.94cm,若他测得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___________,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某人驾车低速倒车入库,汽车尾部安装的雷达会发出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信号。已知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的时间间隔约为0.01s,汽车尾部到障碍物的距离为1.6m,则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m/s。
17.如图,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勇拼搏,为个人和班级争取了荣誉,更展现了我校学子朝气蓬勃,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16.2 _______,另一同学跳远成绩545 _______。(均填写单位)
18.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利用三个发声体得到的示波器图像,三者发声的______不同(选填“音调”、“音色”、“响度”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交流时小组同学隐约可听到实验室内有回声出现,说明有一面墙离小组同学至少______m。
19.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______;地震前会有一些预兆,好多小动物如鸡、狗、老鼠等会有异常行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动物听到了地震前地壳发出的______。
20.如图所示,小聪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小明又用该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是3.52cm、3.53cm、3.03cm、3.54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
21.人站在天坛的回音壁前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_____,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22.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发声是由于水柱的_______而产生的,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3.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以起跑线为零点,裁判员A离起跑线100m,发令员在起跑线处发令后的10s内,摄像机B在起跑线以10m/s的速度向终点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从计时开始,每隔2s画出裁判员所在位置(在图中描点表示)(_____)
(2)从计时开始,每隔2s画出摄像机所在位置(在图中描点表示)(______)
(3)根据描点,画出裁判员及摄像机10s内的s﹣t图线(在图线上分别用A、B标明)(______)
(4)则裁判员相对于摄像机是 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题
24.赛跑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a)所示,用“频闪摄影”可记录运动员相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b)是甲、乙两运动员不同位置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______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2)如图(c)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前4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25.如图所示,某同学正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的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2)重敲同一音叉,可以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发声体的 ______有关。
(3)换用512Hz的音叉再次做上述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的 ______有关。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_____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变大。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3)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_____。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B
6.D
7.A
8.A
9.A
10.D
11.C
12.C
13.D
14.A
15.2.49cm 2.93cm
16.超声波 320
17.s cm
18.音色 17
19.能量 次声波
20.1mm 2.70cm 3.53cm
21.反射
22.振动 音调 响度
23. 运动
24.甲 乙 速度 60m
25.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振幅 频率
26.鼓面 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①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