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1 19: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的缺点是什么?
甲骨文
青铜器
竹简
布帛
书写不方便,材料笨重
昂贵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变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2、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已经有了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
质地粗糙
使用不便
东汉:蔡伦改进了纸
蔡伦
①蔡伦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②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2世纪
19世纪
16世纪
13世纪
3、造纸术的传播
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
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一、造纸术的发明
4、造纸术的意义
(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2)看病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
(1)时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2)地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扁鹊
2、《黄帝内经》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阅读教材P74-75,找出答案
二、张仲景和华佗
3、张仲景
年代:
著作:
成就:
地位:
东汉末年
阅读教材P74-75,找出答案
①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二、张仲景和华佗
4、华佗
华佗
(安徽人)
关云长刮骨疗伤
年代:
成就:
虎鹿熊猿鸟
西汉(汉武帝)
司马迁
阅读教材P76,找出答案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迁
年代:
作者:
内容:
体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历史巨著《史记》
勤奋好学
饱读书籍
实地考察
搜集资料
仗义执言
遭受酷刑
发愤著述
终成巨著
继承父业
撰写史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品质?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正直不屈、坚韧不拔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末年
时间:
背景:
发源地:
创始人: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注: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
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四川成都
道教圣地——青城山
职业的道教徒称为道士。
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道观。
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四、道教和佛教
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创立时间:
创立地点:
创始人:
传入时间:
天竺
张骞通西域后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
广泛传播
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②迎合贫苦民众的愿望
四、道教和佛教
佛教的传入
广泛传播的原因
丝绸之路
敦煌莫高窟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佛教的影响
龙门石窟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
道教:道观 佛教:寺院
道教和佛教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文学——汉赋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张衡 :《二京赋》
2、科技
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
3、历法——农历(汉武帝时确立)
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五、科技文化
地动仪
课堂小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史学 宗教 东汉
改进造纸术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神医、外科圣手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