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司马光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1.巩固生字,会写“庭、跌、众、持”4个字。
2.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4.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填一填
课堂导入
群儿戏于庭,一儿( )瓮,足( )没水中。 (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登 跌 众 持 弃
填一填
课堂导入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登 跌 众 持 弃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 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sī
wèng
diē
jiē
qì
chí
bèng
问题探究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圈出一儿跌落水中后,文中人物的动作。
自主探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众皆弃去
面对落水小孩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小孩
司马光
吓跑
救人
对比
沉着、冷静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
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拉落水者
砸瓮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在最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情境诵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儿得活
课堂小结
三星 能借助注释,将故事简单地讲出来。
四星 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将故事讲生动。
五星 将故事讲生动有趣的同时,能加上动作、表情的表演。
星级故事讲解员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说一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 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总结方法
问题探究
看注释 ②组词
③联系生活实际
④看插图 ⑤联系上下文
文言文学习方法
徐孺子赏月
拓展延伸
尝试借助注释读懂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尝]曾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
⑤[然]是的,对的。
⑥[瞳子]瞳孔。
①
徐孺子年九岁,尝 月下戏。人语 之曰:“若令 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无此必不明。”
②
③
④
⑤
⑥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徐孺子赏月
拓展延伸
尝试借助注释读懂
①
徐孺子年九岁,尝 月下戏。人语 之曰:“若令 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无此必不明。”
②
③
④
⑤
⑥
半包围结构。“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注意笔顺。
持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跌
众
庭
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失”第四笔撇是竖撇,起笔要高一点。
跌
持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跌
众
庭
上下结构。注意三个“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第二个“人”的捺变成点。
众
持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跌
众
庭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寺”的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匀。
持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跌
众
庭
课堂小结
24.司马光
众——弃去
光——持 击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你把这个故事说给大人听吧。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