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字谜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字谜识字,由两则字谜组成,一幅插图描绘了小朋友猜灯谜的情景。猜字谜寓 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第一则字谜的谜底 是“秋”,谜面呈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 “青” 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形声字结构特点的认识和感受。两则谜语语言通俗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起来生动 有趣,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2个偏旁;会写“红、时”等7个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3.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点】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
【教学难点】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识读12个生字,第一则谜语中有5个生字,其中4个集中在“相遇、喜欢”这 两个词语上,可借助词语呈现,降低识字难度。第二则谜语中有7个生字,分布较为分 散,可以通过学生自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这一方式呈现。教学时要把识字和读谜 语、猜谜底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多读谜语,在朗读中随机识字正音。
在字形识记上,不要平均用力,要抓住难点和典型字,女口:
熟字比较:“今”加一点就是“令”;“方”去一点就是“万”。
字源识字:如“喜”,甲骨文写做:覆,上面部分 “宣”表示擂鼓庆祝,下面的“口”表示我笑。可以联系 生活中喜庆的日子和场合见过的各种 国”字让学生识记。
一些难字,可以让学生口头组词,在认读中笈现识记。
2.词语举例:
遇:相遇、遇见
纯:纯真、纯白
净:干净、净化
互:互动、互助
言:语言、方言
字词意思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 如:相遇,可以请学生演一演,两个学生相向而行,走在 一起,就是相遇。然后靖台宇瞇:“禾木旁”和“火”相 遇,成为“秋”。纯净,可以采用两瓶木比絞,知道没有 杂质的、干净的水,就是“纯净的水”,再拓展说一说: “纯净的”,如:纯净的天空、纯净的空气等,以此 来巩固词义理解。
3.写字。
本课要写7个生字。其中3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时、 右等宽。教学时,要提战学生观察两者的狙徽爰别,注意左右部件的比例。
本课第一次要求书写绞丝旁和宝盖头的宇,注意指导这两个偏旁的写法。
“左、右”是半包围结构的宇,但字形上略有差异。“万”可联系已学的“方”字迁移书写。
本课7个宇书写要点
字 6面,上下结构。
宝盖头的冤度要适中。“子”辛要段在宝盖头里,一横夏和宝莪头 同冤。关注竖中线上的关键筌湧。
左 5画,半包围结构。
关注三个“横”的长緩、间距,最后一横妥写平,让莖个宰保椅平衝。
右 5画,半包围结构。
横妻琴符长,要琴备扃一点。
红 6画,左右结构。
绞丝旁的三个笔画要写得紧凑,“工"字要写得平稳。
时 7画,左右结构。
两个部件都要写得瘦长些,比例要匀称。
动 6画,左右结构。
“云"字要写得稍高一点,“力"字横折钩的起笔要和“云"字第二 横对齐,注意“力"字一撇要穿插到“云"下面。
万 3画,独体字。
参照“方"字笔顺,关注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生 字、左右、左手、右手、火红、红花、红红火火、有时、一小时、一万、万一、开动、动 一动、出动。
二、课文学习
朗读指导。
本课的两则谜语都具有儿歌的节奏和韵律,非常适合儿童朗读。
第一则谜语的朗读难度不大,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谜语节奏轻快,可引导学生边拍节奏边读,读出韵律感。
第二首谜语的朗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重点指导。
读准四字词语。这则谜语的每一句中都含有一个四字词语——“互相尊重、令人感 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里面包含6个生字。教学时,可单独出示这四个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读好句子的停顿。这则谜语句式相似,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
“言”来/互相尊重,
“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
“水”到/纯净透明。
教学时,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也可以出示停顿符号,提醒学生作适当的停顿。
2.理解运用。第一则字谜的线索是层层递进的,可引导学生逐句读,边读边想:可能是哪个字?为 什么?必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加以提示。比如,当学生发现“左边绿,右边 红”的时候,教师板画两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谜底是合体字。又如,“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哪些东西喜欢及时雨?哪些东西最怕水来攻?
这则谜语中的“相遇”“喜欢”“怕”等词语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教学时,可联系 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你在什么地方,和谁相遇过?”“你喜欢什么东西?”“你怕什么?”在理解运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
第二则字谜比较特别。它每一行中分别藏着一个汉字(请、情、晴、清),整则谜语 的谜底是它们的母体字“青”。谜面中的“言、心、日、水”四字暗藏偏旁“言字旁、竖 心旁、日字旁、三点水”,对学生而言有难度,需教师加以引导和提示。
因字谜所涉及到的字与《小青蛙》一课的生字相关,教学时可以联系旧知帮助学习。课开始,可复习生字:青、请、情、晴、清,以降低本则谜语的猜谜难度。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谜面,想想意思,猜猜每句话的字谜,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 的。比如,“'言’来互相尊重”从谜面理解,谜底与礼貌用语有关,因此这句话的谜底 是“请”字;“心”至令人感动”与心情和情感有关,谜底是“情”;“’日’出万里无云” 与太阳和天气有关,谜底是“晴”;“'水’到纯净透明”与水有关,纯净透明就是“清”。 通过学生的猜谜说理由,渗透四个汉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最后,揭示整个字谜的谜底是 “青”,并引导学生发现,“青”像妈妈,生出了一群字宝宝:请、情、晴、清。这四个字 的发音就是从“青”而来,从而了解声旁表音的特点。
在读谜语,猜字谜的过程中,相机进行词语的教学。可创设做客的情境,通过表演 “小主人”和“小客人”之间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互相尊重”的意思;可借助图片,理 解“万里无云、纯净、透明”等词语的意思。
3.课后练习。
“猜一猜”是引导学生开展猜字谜和编字谜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 习本课的字谜,先编一编学过的合体字、形声字的字谜,女口,一位女生(姓)。还可以引 导学生给独体字编字谜,女口,今天多了一点(令)。
三、实践活动
结合本课学习,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猜谜大会”。
找谜语。先交流收集字谜的渠道,女口,从有关字谜的书中找一找,到网上搜一搜; 然后分头搜集谜语,可以将找到的谜语做出小报张贴在教室中展示。
编谜语。先相互介绍编谜语的方法,然后学生大胆尝试。
猜谜语。猜一猜学生收集到的或自己编的谜语。
活动的过程要拉长一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交流、展示
四、教学资源
1.字谜。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这种谜语的编写或是利 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根据字形编写的字谜:你一半,我一半一一俄;根据字义编写的字谜:客 满——侈;根据字形和字义编写的字谜:一心依赖实为惰——懒;根据字音和字形编写的 谜语:恰似游鹅叫一声——乙;根据字音和字义编写的字谜:抽刀断流溅声起——渐。字 谜是中国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内容,是中华民族浩瀚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五、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相、遇、喜、欢、怕”5个 生字。2.通过观察、教师范写等方法,会写“字、左、右”3个 生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第一则谜语的谜面。
4.猜出谜底,并能结合谜面,说说猜谜的依据。感受猜 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点: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
教学难点: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元宵”,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联系元宵节,让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讲解元宵节的习俗,引出猜灯谜。
3.揭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字谜”,知道字谜的谜底是一个字。
书写指导:字。
二、初读谜语,识字正音
1.看看课文中一共有几则谜语。明确学习任务:本节课 猜第一则谜语。请学生借助拼音,把第一则谜语读通顺。圈画藏在谜 语中的生字,并读正确。
2.多种形式读谜语,随机正音。
三、读文猜字,说说理由
让学生说说谜底,发现不同意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线索。
线索一:“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1.读句后,推断谜底是什么结构的字。课件演示:两个 方块(左边绿,右边红)。
2.随机认读词语:相遇。借助情境表演:请一个学生在 教室里走,走着走着,和老师相遇。落实“遇”,关注走之。
3.思考:在这个谜语中,到底是谁和谁相遇?再读谜语, 找答案。
线索二:“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
1.读读句子,说说理由。
2.随机出示儿歌,合作读:
什么绿?禾苗绿。
什么红?火苗红。
“禾”“火”相遇什么样?
“禾”“火”相遇起凉风。
什么喜欢及时雨?
禾苗喜欢及时雨。
什么最怕水来攻?
火苗最怕水来攻。
揭示谜底:秋。并总结:线索一提示字的结构和意义,线索二提示字中各部件的意思。
四、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1.识记“喜”“欢”。
(1)学生说说喜欢什么。认读“喜欢” 一词。
(2)欣赏“喜”在生活中出现的图片。发现“喜”字的作 用,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心情,一份美好的祝愿。
(3)联系字源,讲解字形:人们一高兴,常常会咧开嘴笑,有些时候还会敲起锣鼓来庆祝呢!“喜”字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
(4)识记“欢”字,并组词。
(5)识记“怕”字。让学生说说自己怕什么?发现竖心旁的表意作用。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
2.书写:左、右。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发现异同,说说书写要点。
3.创设在元宵节上猜谜的情境,巩固字词。
(1)看图猜词语。
(2)猜字谜。如,双木不成林——相。口语交际
听故事,讲故事
一、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教材安排上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语言描述。“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然后自己讲 讲这个故事。”这两条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任务:一是看图听故事。二是尝试讲故事。教材下方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求: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 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第二部分是图画。八幅连环画,有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虽然故事稍长,情节较多,但具有反复的特点,且每个故事情节之间逻辑关系明确, 因此降低了听故事和讲故事的难度。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中插图。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响亮。
3.有当众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能认真倾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三、教学建议
本课学习中,重点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大胆当众表达的勇气和信心。除了要 听老师讲故事之外,还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同学讲故事。教学时要注意教师评价的作用,要 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讲故事,声音响亮。注意练习的面要广,人人参与听和讲故事 的练习。
一、听故事
听故事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其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本课涉及的故事《老鼠嫁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其情节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师在讲述时, 要充分利用这一故事的特点,语调尽量轻快、夸张,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浓厚兴趣。
图画是帮助学生记忆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中的八幅插图,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认一认图画中的人物;边听故事,边用手指出相应的插图。让学生 将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一一对应,起到帮助听懂和记忆故事内容的作用。
二、讲故事
引导学生注意这个故事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且每一次反复中都有一定逻辑关系:前 一个事物害怕后一个事物,后一个有能打败前一个的能力。完整听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将 故事情节中出现的事物打乱顺序用词卡或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排排 序,帮助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自由练讲,同桌互讲,集体展示等等,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讲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时,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记住故事内容、声音清楚响亮。在学生讲述 完故事后,根据要求作出评价,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评价的主体也应多元化, 可以是讲故事的学生,也可以是听故事的学生或老师。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互动 交流中,分别扮演“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角色。
《老鼠嫁女》故事内容。
老鼠家里办喜事,有个女儿要出嫁。妈妈问爸爸:“哎,女儿嫁谁呀? ”爸爸是个老 糊涂,他说:“谁神气就嫁给它。”
哈:“哈哈哈,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该嫁给它!”
敲锣打鼓,吹喇叭!老鼠女儿坐花轿,一抬抬到猫咪家。
第二天,老鼠爸爸老鼠妈妈去看女儿。咦?女儿不见啦!女儿在哪儿?女儿在哪儿 女儿在哪儿?猫咪说:“我怕人家欺负她。嗷呜一口就吞下!”语文园地一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和天气有关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并为学生指出一些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字词句运 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读一读,记一记”,是字母表的呈现,26个字母有序排列,大 小写字母一一对应,为学习音序査字法作准备;二是“读一读,写一写”,通过区别前 鼻音“an”和后鼻音” a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三是“读一 读”,读儿童诗《祖国多么广大》,朗读积累,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书写提示”揭示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书写三个同类结构的字。“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有对春天整体特 征的描写,也有具体的视觉上看到和听觉上感受到的春天。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 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积累语言。“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是一篇以友情 为主题的儿童诗,内容富有童趣,节奏明快,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孩子和“大人” 一问一答进行阅读,感受共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也可以整合板块教学。注意根据板块内 容,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运用。
板块整合:“读一读”和“日积月累”的内容都跟春天相关,教学时可以先读《祖多么广大》,再迁移到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的诵读积累。
联系生活:“识字加油站”内容与天气有关,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联系生活 说说通过哪些渠道得到“天气预报”信息,如何观看“天气预报”。
1.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比如电视台招聘气象播报员的方 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注意“阴、阵”前鼻音 的发音,和“冰、冻”后鼻音的发音。让学生在词中圈一 圈生字,记一记字形。“冰、冻”都是两点水旁,联系前面 已学的“净”,归类识记。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将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和文字连 连线,以此复习巩固识字。
3.安排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三、字词句运用:
1.认读、熟记字母表是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铺垫。因此,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字母表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借助字典这一工具书,让学生动 手找一找字典中的字母表,更加直观地感受字母表在字典 中的用处。建议釆用多种形式认读,让学生在多次认读中, 熟记字母表。大小写字母的识记,只要求会按顺序认读、 背诵,不要求默写。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读8个生字,然后给生字分别组词。可 以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读音归类。如“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举起拼音卡片,问“an、an, an的朋友在哪里? ”学 生拿出相应的字卡“见”,ujian——见,cm的朋友在这 里!”游戏活动要人人参与,借此强化巩固学生的读音。在分类抄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还 知道哪些字韵母是“an”,哪些字韵母是“ang”。
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祖国多么广大》,读通 读顺。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让学生说一说对“大 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认识。可以借助中国地图, 让学生到地图中找一找这些地方,直观感受祖国的“广大”。
四、书写提示
1.观察这些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全包围结构或具有全包围结构的特点。
2.带领学生读一读课文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语言,说说读明白 了什么。强调要点:书写时要遵循“先外后内再封口”的 笔顺规则。
3.借助拼音、教师范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朗读。重点指 导:后鼻音“莺、冰、叮、咚、鸣”。在朗读时,要注意读 好词语之间的停顿。
4.建议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一个问,一个答,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人”。在读文之 后,能大致了解儿歌中分别讲到了 “谁和谁好”,它们为什么要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和大人一起找找身边还有 “谁和谁好”,然后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