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公转(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公转(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06: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章 地球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规律
① 自转方向
② 周期
③ 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 黄赤交角
② 昼夜长度变化
③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④ 四季更迭与五带
1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公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地球的自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线速度:
线速度:
轨道: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1恒星日
1恒星年
15 /h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椭圆
1、公转特征
7月初,最慢
远日点
近日点
1月初,最快
1、公转特征
远日点
近日点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公转特征
2地球公转的意义
66 34’
23 26’
2.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概念: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
同赤道面的交角。
注意: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地轴
两面:黄道面、赤道面
三角度:
①地轴和赤道面夹角为90°;
②地轴和黄道面夹角为66°34′;
③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为23°26′。
规律: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900 -极圈度数
2.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变化明显(不明显)
季节的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五带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太阳直射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小)
影响的方面
补充: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2.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2.1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
3·21
昼夜_____
昼夜_____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__
夜最__
冬至
12·22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__夜__
昼渐___
夜渐___
夜渐__
昼渐__
随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0
0
0
夏半年
春秋分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
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
冬至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最大,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角度/15
夜长=夜弧角度/15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角度/15
夜长=夜弧角度/15
B
A



线
6点
4点
日出时刻=夜长/2
=12-昼长/2
日落时刻=24 - 夜长/2
=12 +昼长/2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2.2 昼夜长短的变化
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
同一天,x N的昼长=x S的夜长
A
B
C
D
E
F
G
H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平面
太阳高度
正午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由直射纬度向两侧递减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0
90 N
90 S
60
30
0
正午太
阳高度
60 N
30 N
30 S
60 S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0
60
30
0
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
冬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北极点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 - 丨α ± β丨
同 减 异 加
纬度差
α 所求点的纬度
β 太阳直射点纬度
2.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两个包含同样多能量的光束,照射在不同倾角的地面上
哪个的照射面积大?
哪个的单位面积获得的能量多?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能量多?
哪个半球温度高?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能量多?
哪个温度高?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引起地球四季变化的
真正原因
不是近日点和远日点,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才是造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均匀的。由此造成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和差异,是冬夏季温度变化的基础。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寒带,有极昼极夜
温带,无极昼极夜,也无直射
热带,有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秋季
9、10、11月
春季
3、4、5月
冬季
12、1、2月
夏季
6、7、8月
北半球(气候)四季划分
2.4 四季更迭及五带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若黄赤交角变大
若黄赤交角变小
范围 变大\变小
热带
温带
温带
变大\变小 范围
热带
温带
温带
变大
缩小
变大
缩小
变大
缩小
黄赤交角
昼夜长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迭与五带
归纳总结
公转规律
公转意义
公转速度
公转周期
公转方向
地球公转
基础
重点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