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海水的运动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呈现】
1.结合资料,辨别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2.知道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课标解读】
思考:指挥部为什么选择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 这一天作为登陆日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
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目录
CONTENTS PAGE
Sea wave
海浪
潮汐
Sea wave
洋流
Sea wave
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01 海浪
1、波浪的基本要素
请同学们描述波浪的构成要素。
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
2、海浪的分类
(1)海啸(海浪的极端表现形式)——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海浪的分类
(2)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形成严重风暴潮的三个条件:强烈而持久的强风(向岸)、地形平坦,如平缓的海滩或喇叭口状的港湾、同时发生天文大潮。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强风作用,形成风暴潮
海底地震、火山、滑坡、坍塌
海上波浪、巨浪→海啸
3、海浪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如冲浪运动、捕捞、勘探、航行等。——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如冲毁堤岸,淹没海塘、码头,破坏海上工程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可以发展旅游业
具有利用价值,利用波浪还可开展体育活动、发电等。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 1 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荷兰建大量风车进行排水防涝。
4、海浪的防御和利用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加强海洋监测预报、加固海堤、修建挡潮闸、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防波堤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
潮汐
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02
1、潮汐的概念及成因
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看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规律: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的最高,落得最低。
思考:农历一个月,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一天?
潮汐的概念及成因 01
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朔和望的时候,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
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新月
日月引潮力成一直线,引发大潮
上弦月
日月引潮力相互垂直,形成小潮
满月
日月引潮力成一直线,引发大潮
下弦月
日月引潮力相互垂直,形成小潮
潮汐变化规律 02
思考:指挥部为什么选择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 这一天作为登陆日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
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因为这一天(农历十六)为满月,恰好是天文大潮,海水水位最高,
能大大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有利于军队抢滩登陆。
2、潮汐与人类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发电
军事考虑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跃动在滩涂上的韵律——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苗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侵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利用潮汐的规律,准确把握进港与出港的船舶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尽量选择高潮位作业与离港,避免事故发生。
广西北海港航拍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
潮汐发电示意
案例:钱塘江大潮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
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阅读图文材料,归纳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自然原因。
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合成的引潮力最大。
杭州湾外宽内窄,为喇叭状河口。潮涌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
此季节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
活动: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讨论下列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 游泳 观潮 船舶进出港口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的哪些信息。
赶海: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海水运动(波浪和潮汐)
泰坦尼克号
撞上的冰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纬度?
(41°N,49°W)
洋流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03
洋流的概念和性质
暖流
寒流
水温低 水温高
(从高纬流向低纬)
(从低纬流向高纬)
水温高 水温低
比流经地区的水温要更高
N
S
10℃
15℃
2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A B C
D E F
20℃
15℃
10℃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判断活动
请同学们判读图中A、B、C、D四支洋流的性质
A
B
C
D
暖 流
寒 流
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水温高流向水温低
判断半球
1
20℃
18℃
北半球
20℃
18℃
南半球
判断流向
2
判断性质
3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0℃
18℃
20℃
18℃
北半球
暖流
寒流
暖流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
规律技巧
判断寒暖流规律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0℃
18℃
20℃
18℃
北半球
暖流
寒流
暖流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知识拓展
按洋流的成因分类
1. 风海流: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 密度流:不同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运动。
3. 补偿流: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使海水流出的海面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
水平
补偿流
冷水
上涌
秘
鲁
东 南 信 风
高密度 低密度
秘鲁寒流-密度流
由于不同海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密度流。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盛行风(主导因素)
信风带
北赤道暖流(东北信风带)
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带:南极极地环流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赤道逆流
垂直(上升+下沉)补偿流:秘鲁寒流等
密度流
原因: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河水汇入等原因导致盐度不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例子: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
规律:表层密度流:密度小→密度大
深层补偿流:密度大→密度小
6
洋流(风海流)
6
洋流(补偿流)
盛行风
2
补偿流
上升流
下沉流
水平补偿流
垂直补偿流
6
洋流(密度流)
大西洋
地中海
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河流很少
相对封闭
盐度大
密度大
盐度小
密度小
密度流
3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
海底山脉
密度低的海区
密度高的海区
表层海水
底层海水
(2021年上海卷)10.在下列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一组是
A.西风漂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B.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C.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D.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2022年浙江卷)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 13、14 题。
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A.西北向东南 西北向东南
B.东南向西北 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 东南向西北
D.东南向西北 西北向东南
A
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确定为南亚印度半岛
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
半球夏季,夏顺冬逆,①②地为顺时针环流经过,为西北向东南
B
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形成风海流
例题讲解
洋流分布规律
6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规律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南半球40°S~60°S的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洋流的影响
卑尔根
夸克塔克
探究
分析卑尔根比夸克塔克1月气温高的原因。
分析洋流对卑尔根降水的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
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
卑尔根
夸克塔克
秘鲁寒流
降温减湿
探究:南美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带状分布的原因
气候受洋流影响明显的地区——寒流
方法规律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赤道上的“寒冷岛”——科隆群岛
小结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增温增湿
暖流
降温减湿
寒流
探究:渔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日本
暖流
千岛
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秘鲁寒流
秘鲁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物质带到海水表层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小结2
洋流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
海底营养物质上涌
鱼类聚集→大渔场
寒流、暖流交汇
海水扰动强烈
浮游生物繁盛
鱼的饵料充足
小结2
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上升补偿流海域
水平
补偿流
冷水
上涌
秘
鲁
东 南 信 风
东南信风(离岸风)
表层海水偏离海岸
深层海水上涌
海底营养物质上涌
浮游生物繁盛
鱼的饵料充足
鱼类聚集→大渔场
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
6
海水扰动
海水上涌
营养上泛
寒暖流
交汇
上升流
大陆架
阳光照射
河流入海
季节变换(温带)
人类活动
光合作用旺盛
带来营养
海水对流交换
排放
营养物质
浮游生物繁殖
饵料
丰富
渔场
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
6
吃得好
住得好
环境保护
浮游生物
营养物质
上泛
河流输入
人类排放
寒暖流交汇
离岸风
渔场成因
其他鱼类
热量/光照
海域宽广
肉食性鱼类有其他鱼类作为食物
大陆架(浅)
【拓展】渔场成因分析
1.大陆架: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 海水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
5.温带或热带海域:
温带海域——水温变化大,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海水上泛;
热带海域——水温高,种类多,生长速度快。
高纬度海域---水温低,生长慢,个体小,存活率低。
2.河口处:河流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
3.洋流:寒暖流交汇流,海水受扰动 ,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充足;
上升流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4.沙尘:盛行风携带内陆沙漠沙尘入海,营养盐类物质丰富;
饵料丰富
浮游生物多
营养盐类物质丰富
探究:郑和下西洋六次都是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这是为什么?
冬季时我国东部地区刮偏北风,陆地沿岸为由北向南的沿岸流,北印度洋上冬季洋流逆时针,冬季出发,顺风顺水,利于航行。
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刮偏南风,沿岸的夏季洋流向北流,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顺时针,刮西南季风。夏季返航,顺风顺水,利于航行。
小结3
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顺流节省燃料
加快速度
航运速度、成本
高纬寒流
携带冰山
携带冰山
寒暖流交汇处
形成海雾
探究: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有怎样的影响?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大约5 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进一步扩张。
小结4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扩大污染范围
不利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有利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上升流海域
寒、暖流交汇处
扩大污染范围
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效率:速度、时间、燃料
安全:冰山、风浪、海雾
板书设计
随堂巩固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据此回答1~2题。
1.“无风三尺浪”是对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海浪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涨落现象也属于海浪 B.风是形成海浪的唯一动力
C.风速与海浪大小呈正相关 D.海浪对渔业作业并无影响
2.我国的海浪能资源可观,近海海域海浪能的蕴含量约达1.5亿 kW,可开发利用量约为2 300万~3 500万 k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浪能开发能解决我国能源危机 B.海浪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C.我国海浪能秋冬两季少、春夏两季多 D.我国海浪能资源北方多、南方少
随堂巩固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此完成3~4题。
3.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 )
A.洋流现象 B.风暴潮现象
C.潮汐现象 D.涌浪现象
4.与“春江潮水”现象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 )
A.月球的引力 B.海风的吹拂
C.江河水的涌入 D.太阳的引力
随堂巩固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为( )
A. 秘鲁寒流 B. 日本暖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阿拉斯加暖流
6.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随堂巩固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流向为________,性质为________。
(2)该区域位于________半球,a、b两等温线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
向北
暖流
北
b
(3)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逆流影响速度,有时形成大雾;把浮冰带入航线。
区位
分析
纬度+可能的气温变化
决定凝固的液体量
负相关
越大结冰速度越快
寒流易结冰、暖流难结冰
形状越狭小越利于结冰
气 温
海(湖)水量
盐 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洋流性质
海域形状面积
风(可碎冰)
水(可碎冰)
行进
动力
考虑风力大小与风向
考虑洋流流向
利弊
评说
弊
利
海冰
带来交通安全问题
海冰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生物栖息地减少
对海上建筑构成威胁
为特定生物提供栖息地
帮助特定生物迁徙,节省体力
适当处理开发淡水资源,灌溉
对于下层海水有保温作用,利于生物生存
归纳总结:
海雾
7
海雾的类型及原因
①中低纬度的洋面:
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②中高纬度地区:
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③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海雾与洋流的关系
(1)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寒暖流交汇处。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海雾
7
雾的成因
①充足的水汽来源
②近地面降温
③具备凝结核
④无风(有风雾会吹散)
原因
沿岸寒流降温(水平冷却)
秋冬季节冬季风吹来寒潮降温(水平冷却)
晴朗夜晚,云层少,地面辐射冷却降温快,保温作用弱(上升冷却)
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如四川盆地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④暖流经过⑤水汽输送(向岸风)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逆温:上热下冷,空气稳定,上下层对流弱,风力弱
重化工业的发展,冬季燃煤取暖,工业排放粉尘多
山腰多云雾(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水汽多上升冷却)
雾的类型 发生地区 发生时间 发生条件
锋面雾 中纬度地区 春季和秋季时期 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混合雾 海岸附近 海陆气温相差季节 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交织形成的雨雾连连的景象。
①两个参与混合的气团温差要大于10℃,各自的相对湿度要大于95%,越大越有利。这类雾有时出现在海陆气温相差很大而风微弱时的海岸附近。
②降水是产生混合雾所需要的条件,对辐射雾、平流雾则起一定的消散作用
海雾
7
影响航海线路的因素分析
8
影响航海线路的因素分析
洋流流向(盛行风向)
影响航速:充分利用洋流(盛行风)能节约能源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雾
①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②夏季在中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③冬季在中高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冰山:洋流带来的冰山会影响航行的安全,在中高纬海区,来自极地方向的洋流有可能会带来极地的冰山
影响海洋动物多样性的因素
9
海洋动物种类
浅海大陆架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浮游生
物生长
饵料丰富
河道河面宽广
湖面湖区宽广
大陆架宽广
生存
空间
大
天敌少
水温高鱼类生长快
水温低,适合冷水性鱼类生长
水
温
淡水、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
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
盐度
营养上泛
海水
扰动
海水上涌
寒暖流交汇
上升流
河流入海口
带来营养盐类
历史:板块构造理论,海域更古老,有更古老的生物(大陆分离特有物种)
生存环境:岛屿和珊瑚礁是否众多;生存环境多种多样
人类活动:少
水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