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上册《百年孤独(节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相提并论。《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力不从心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内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于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望其项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声名显赫的诺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借代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瞬弱”形容(身体)瘦弱,软弱无能。文中用来形容小说,运用的是比拟修辞。句子“《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中将《枯枝败叶》看成泥坯,运用的是暗喻修辞。“《枯枝败叶》只能看成……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几句运用了排比修辞。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D两项均为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杂糅。C项,“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之间的关系为转折关系,而非顺承关系;此外,定语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塑造”后。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事实恰好相反”是针对“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所以应置于最后,这样才与下文“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契合。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海柳是珊瑚的一种,质地____________,水浸不腐,火焚难损,富有光泽,是加工成工艺品的珍贵材料。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____________。
③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___________地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坚韧 十足 不由自主 B.坚韧 实足 情不自禁
C.坚忍 十足 情不自禁 D.坚忍 实足 不由自主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坚韧:一是指物体坚固而柔韧,不容易折断,二是指人的性格品质不屈不铙,意志坚定。坚忍,有韧性,常形容人的意志品质,不能形容物。第①句中介绍的是海柳的质地,应该用“坚韧”。十足:常指十分充足,形容程度,常跟“信心、理由、神气、威风、干劲”等词搭配,也可以指纯粹,形容成色或成分,除用于黄金等外,多带贬义。 实足:指确实足数,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有时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第②句中要表达的是对秋的喜爱,应该用“十足”。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③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应该选“不由自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3.下列关于《百年孤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孤独》讲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马孔多小镇以及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
B.《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描述了大量魔幻、离奇的事件,但马尔克斯却认为整部小说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C.小说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开始就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他痴迷于这项活动,年复一年,并且从不销毁,试图以永不停止的制作来抗争挥之不去的孤独。
D.小说中多次出现冰块、玻璃之城或镜子之城等说法,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孔多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它们易碎、易消亡并且冰冷,暗示着故事的悲剧结局。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
C项,奥雷里亚诺上校并不是从小开始就在炼金室制作小金鱼的,而且制作的小金鱼是不断地销毁再制作,体现他的孤独。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外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4.《百年孤独》中刻画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女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尔苏拉:她是布恩迪亚家族历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
B.费尔南达:她曾试图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掌管者来统治整个家族,但终究想法破灭。
C.丽贝卡:她有食土癖,可她身上却具备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所具备的品质。
D.梅梅:她仿佛永远停留在童年,生活在自己单纯幸福的世界里,最后抓着床单升天了。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欣赏作品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
D项,抓着床单升天的是“雷梅黛丝”,不是“梅梅”。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外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 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他长的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的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上天啊,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 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
(选自《意林》,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一群村民居住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过着灰暗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B.小说描述了一个美到极致的溺水者,他的容颜不仅令镇上的女人们在对比中看到了自己身边不堪的丈夫,还映衬出了她们日复一日的破败不堪的生活。
C.“埃斯特温”是一个美的代名词,是神与美的化身,是不可侵扰与伤害的美的存在。正因如此,小镇上的人为溺水者举办了盛大隆重的葬礼。
D.先是女人,后是男人,他们被溺水者的漂亮折服,这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虽然现实不能使人满意,但仍要追求生活中的美。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死尸是一艘敌船、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做铺垫。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文章营造了一种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幻觉。人们通过溺水者的脸想象出了他过去的经历,甚至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C.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小说将真实与虚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一种独特表现。
7.请分析溺水者形象的象征意义。
8.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宜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篇小说和课文的有关情节,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这种写作特点。
【答案】5.D
6.C
7. 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8.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课文中出现的“失眠症”会通过食物传染,现实中很多病症是通过食物传染的。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如这篇小说中人们为“埃斯特温”举行隆重的葬礼时,“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这篇小说中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 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考查小说中形象的象征意义。象征意义,要分析这个形象的特点,更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象征一般是由具体的形象象征抽象的东西。答题时注意先要列举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4)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和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在题干中会给出思考的方向,考生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提示的词语的含义;然后回到原文找出相关情节,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概括。
5.D 项,“文章的主旨——虽然现实不能使人满意,但仍要追求生活中的美”理解错误,文章的主旨是: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故答案为:D 。
6.C 项,“文章通过……白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错。文章并没有运用白描手法来表现人物。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对比,如“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还有夸张,如“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等,但没有白描手法。
故答案为:C 。
7.本题要求分析溺水者的象征意义。
先来看他的形象,“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可见这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的象征意义,可结合情节“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和文章结尾“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分析得出,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8.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和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是依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魔幻主要是奇特的想象、象征等手法的运用,现实可以从虚构背后真实的细节、情感表达的真实等角度思考。答题时需结合小说中有关情节说明作品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比如魔幻小说中情节和细节的真实,“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这段描写很符合现实中从远处观察海上的漂浮物的观感;“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这段举行葬礼的描写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而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如这位完美的溺水者带来了人们对美的觉醒和追求,“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故答案为: 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课文中出现的“失眠症”会通过食物传染,现实中很多病症是通过食物传染的。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如这篇小说中人们为“埃斯特温”举行隆重的葬礼时,“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这篇小说中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1)C
(2)D
(3)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错误,根据语境可以看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内心深处面对沉重现实的无力感,他不想放弃搬家,但又不得不放弃。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错误,选文的主要矛盾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业竭力钻研科学、探索外部世界与马孔多村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可知,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由原文“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可知,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可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关键时刻懂得让步。(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需要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有了解,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魔幻”是指表现方法和手段的奇异:运用象征、荒诞、夸张、变形等手法描写事物,刻画人物;“现实”是魔幻表象下、魔幻背后的现实。魔幻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表现现实。由原文“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可知,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 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
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
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
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 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
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关系、环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⑶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三、语言表达
10.2014年4月18日,《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不仅因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还以深刻独到的美学追求著称于世。请你参照示例,为他写一段墓志铭,对其作品或成就进行评价。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尔克斯的墓志铭:
【答案】①丰富的想象,奇特的语言,像一面魔镜,映照出拉美大陆的百年孤独;幸运的是 ,拉美也因他走出孤独。②描绘孤独,解剖孤独,反抗孤独,是他毕生的使命;他因孤独而闻名,更因孤独而不朽。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仿写一段墓志铭,既考查仿写的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墓志铭,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是《百年孤独》,墓志铭的内容要能够反映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追求和成就。从所给例句来看,墓志铭应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写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他人或世界带来的影响,后一部分写这一影响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意义,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①丰富的想象 , 奇特的语言 , 像一面魔镜 , 映照出拉美大陆的百年孤独;幸运的是 , 拉美也因他走出孤独。②描绘孤独 , 解剖孤独 , 反抗孤独 , 是他毕生的使命;他因孤独而闻名 , 更因孤独而不朽。
【点评】本题要求仿写一段墓志铭,既考查仿写的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墓志铭主人的生平及成就,然后仔细阅读所给例句,确定墓志铭的写作格式,完成题目。
11.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再写一组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沁人心脾的微风。
【答案】(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句式方面,例句采用了“……是……,……是……,……是……”的句式;修辞方面,除排比外,例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间关系方面,例句的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然后综合以上分析,以“孤独”为话题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彩。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上册《百年孤独(节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相提并论。《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力不从心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内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于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望其项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声名显赫的诺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借代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海柳是珊瑚的一种,质地____________,水浸不腐,火焚难损,富有光泽,是加工成工艺品的珍贵材料。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____________。
③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___________地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坚韧 十足 不由自主 B.坚韧 实足 情不自禁
C.坚忍 十足 情不自禁 D.坚忍 实足 不由自主
3.下列关于《百年孤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孤独》讲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马孔多小镇以及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
B.《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描述了大量魔幻、离奇的事件,但马尔克斯却认为整部小说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C.小说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开始就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他痴迷于这项活动,年复一年,并且从不销毁,试图以永不停止的制作来抗争挥之不去的孤独。
D.小说中多次出现冰块、玻璃之城或镜子之城等说法,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孔多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它们易碎、易消亡并且冰冷,暗示着故事的悲剧结局。
4.《百年孤独》中刻画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女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尔苏拉:她是布恩迪亚家族历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
B.费尔南达:她曾试图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掌管者来统治整个家族,但终究想法破灭。
C.丽贝卡:她有食土癖,可她身上却具备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所具备的品质。
D.梅梅:她仿佛永远停留在童年,生活在自己单纯幸福的世界里,最后抓着床单升天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 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他长的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的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上天啊,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 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
(选自《意林》,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一群村民居住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过着灰暗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B.小说描述了一个美到极致的溺水者,他的容颜不仅令镇上的女人们在对比中看到了自己身边不堪的丈夫,还映衬出了她们日复一日的破败不堪的生活。
C.“埃斯特温”是一个美的代名词,是神与美的化身,是不可侵扰与伤害的美的存在。正因如此,小镇上的人为溺水者举办了盛大隆重的葬礼。
D.先是女人,后是男人,他们被溺水者的漂亮折服,这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虽然现实不能使人满意,但仍要追求生活中的美。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死尸是一艘敌船、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做铺垫。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文章营造了一种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幻觉。人们通过溺水者的脸想象出了他过去的经历,甚至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C.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小说将真实与虚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一种独特表现。
7.请分析溺水者形象的象征意义。
8.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宜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篇小说和课文的有关情节,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这种写作特点。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
10.2014年4月18日,《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逝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不仅因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还以深刻独到的美学追求著称于世。请你参照示例,为他写一段墓志铭,对其作品或成就进行评价。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尔克斯的墓志铭:
11.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再写一组排比句。
[例句]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沁人心脾的微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A
(3)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瞬弱”形容(身体)瘦弱,软弱无能。文中用来形容小说,运用的是比拟修辞。句子“《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中将《枯枝败叶》看成泥坯,运用的是暗喻修辞。“《枯枝败叶》只能看成……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几句运用了排比修辞。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D两项均为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杂糅。C项,“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之间的关系为转折关系,而非顺承关系;此外,定语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塑造”后。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事实恰好相反”是针对“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所以应置于最后,这样才与下文“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契合。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2.【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坚韧:一是指物体坚固而柔韧,不容易折断,二是指人的性格品质不屈不铙,意志坚定。坚忍,有韧性,常形容人的意志品质,不能形容物。第①句中介绍的是海柳的质地,应该用“坚韧”。十足:常指十分充足,形容程度,常跟“信心、理由、神气、威风、干劲”等词搭配,也可以指纯粹,形容成色或成分,除用于黄金等外,多带贬义。 实足:指确实足数,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有时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第②句中要表达的是对秋的喜爱,应该用“十足”。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③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应该选“不由自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
C项,奥雷里亚诺上校并不是从小开始就在炼金室制作小金鱼的,而且制作的小金鱼是不断地销毁再制作,体现他的孤独。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外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4.【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欣赏作品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
D项,抓着床单升天的是“雷梅黛丝”,不是“梅梅”。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外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答案】5.D
6.C
7. 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8.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课文中出现的“失眠症”会通过食物传染,现实中很多病症是通过食物传染的。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如这篇小说中人们为“埃斯特温”举行隆重的葬礼时,“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这篇小说中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 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考查小说中形象的象征意义。象征意义,要分析这个形象的特点,更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象征一般是由具体的形象象征抽象的东西。答题时注意先要列举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4)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和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在题干中会给出思考的方向,考生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提示的词语的含义;然后回到原文找出相关情节,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概括。
5.D 项,“文章的主旨——虽然现实不能使人满意,但仍要追求生活中的美”理解错误,文章的主旨是: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故答案为:D 。
6.C 项,“文章通过……白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错。文章并没有运用白描手法来表现人物。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对比,如“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还有夸张,如“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等,但没有白描手法。
故答案为:C 。
7.本题要求分析溺水者的象征意义。
先来看他的形象,“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可见这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的象征意义,可结合情节“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和文章结尾“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分析得出,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8.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和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是依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魔幻主要是奇特的想象、象征等手法的运用,现实可以从虚构背后真实的细节、情感表达的真实等角度思考。答题时需结合小说中有关情节说明作品是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比如魔幻小说中情节和细节的真实,“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这段描写很符合现实中从远处观察海上的漂浮物的观感;“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这段举行葬礼的描写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而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如这位完美的溺水者带来了人们对美的觉醒和追求,“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故答案为: 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课文中出现的“失眠症”会通过食物传染,现实中很多病症是通过食物传染的。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如这篇小说中人们为“埃斯特温”举行隆重的葬礼时,“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描写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了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这篇小说中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象征了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他照亮了这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中每一个人的生活。
9.【答案】(1)C
(2)D
(3)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错误,根据语境可以看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内心深处面对沉重现实的无力感,他不想放弃搬家,但又不得不放弃。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错误,选文的主要矛盾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业竭力钻研科学、探索外部世界与马孔多村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可知,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由此可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由原文“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可知,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由原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可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由此可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关键时刻懂得让步。(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需要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有了解,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魔幻”是指表现方法和手段的奇异:运用象征、荒诞、夸张、变形等手法描写事物,刻画人物;“现实”是魔幻表象下、魔幻背后的现实。魔幻立足于现实,同时又表现现实。由原文“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可知,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⑴C
⑵D
⑶ 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
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
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甘于寂寞。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
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4) 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本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
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关系、环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⑶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10.【答案】①丰富的想象,奇特的语言,像一面魔镜,映照出拉美大陆的百年孤独;幸运的是 ,拉美也因他走出孤独。②描绘孤独,解剖孤独,反抗孤独,是他毕生的使命;他因孤独而闻名,更因孤独而不朽。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仿写一段墓志铭,既考查仿写的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墓志铭,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是《百年孤独》,墓志铭的内容要能够反映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追求和成就。从所给例句来看,墓志铭应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写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他人或世界带来的影响,后一部分写这一影响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意义,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①丰富的想象 , 奇特的语言 , 像一面魔镜 , 映照出拉美大陆的百年孤独;幸运的是 , 拉美也因他走出孤独。②描绘孤独 , 解剖孤独 , 反抗孤独 , 是他毕生的使命;他因孤独而闻名 , 更因孤独而不朽。
【点评】本题要求仿写一段墓志铭,既考查仿写的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墓志铭主人的生平及成就,然后仔细阅读所给例句,确定墓志铭的写作格式,完成题目。
11.【答案】(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知识点】仿写句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句式方面,例句采用了“……是……,……是……,……是……”的句式;修辞方面,除排比外,例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间关系方面,例句的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然后综合以上分析,以“孤独”为话题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彩。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