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听乐声
说感受
李
凭
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把握诗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了解作者生平及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创作风格,并能熟练运用浪漫主义诗风中体现的各种手法。
3.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记
1+A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又名 “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弦乐器。
解题
引:一种古体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正音,划分节奏,标出韵脚,梳理字词。
2、师生诵读。
3、译读诗歌,疏通文意。
1+A
教师范读(两分钟)
学生自读(三分钟)
学生范读(五分钟)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四、诗意分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指代箜篌
丝之精者出自吴地,宜作弦
蜀中桐木宜为琴身,这是说箜篌制作的精美
张:演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颓然凝滞在那里,不流动了。
注释:
吴丝蜀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 衬托音乐的高雅、乐技的高超。
开篇“吴丝蜀桐”、“张高秋” 各有何深意?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
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字能否换成“弹”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空山凝云颓不流
“响遏行云” 汉语成语,拼音是xiǎng è xíng yún,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出自《列子·汤问》。
此处既侧面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也指演奏者技艺高超,以实写虚,亦真亦幻。
“颓”字恰恰和上一句的“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那一刹那。
记
四、诗意分析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湘娥”舜崩,二妃以泪挥竹,竹尽斑。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善鼓瑟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满脸愁容。(这是说李凭的演奏使湘夫人和素女都感动了)李凭在国都长安弹奏箜篌。
注释:
四、诗意分析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江娥啼竹素女愁”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
问:为什么先写乐声后写人物呢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类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名句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形类声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声音,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声音,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思考: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
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风来花底鸟语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二十三丝:代指箜篌。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借代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四、诗意分析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问:“下”秋雨和“逗”秋雨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可见音乐太迷人。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一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何妙处?(妙处=手法+作用)
老、瘦:反衬,拟人。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将鱼与蛟拟人化,可见音乐 已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这两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乐声?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客有吹洞箫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侧面描写
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的?2+B
点击点击添加标题点击点击添加标题点击点击添加标题
思考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比喻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记
2.大胆的夸张(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 )
1.丰富的想象( 空山 凝云 江娥 素女 昆山玉 凤凰 芙蓉 香兰 神妪 老鱼 瘦蛟 吴质 桂树 寒兔等,意象众多,奇幻,瑰丽,炫目多彩。)
3.虚实的运用( 如:李凭中国弹箜篌是 实写,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是 虚写,时而人间,时而仙界,时而现实,时而远古。 叫人感到扑朔迷离。 )
●从本诗看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奇特的构思( 借用各种典故,如“湘妃啼竹”“女娲补天”“吴刚砍树”等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绘声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思考
⑴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⑵风格迥异: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③[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①侧面描写。通过 曲终时的景色描写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
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每点 2 分,3 点 6 分,如答“夸张”等其他角度符合情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