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2 15: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古代大河流域的文明灿烂辉煌,交相辉映。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2.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3.下面关于人类早期的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出现要早②这些早期文字所代表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③古埃及最终完成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象形文字延续至今④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亚非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埃及和中国都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文明成就,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王国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6.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磋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该古迹折射出( )
A.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B.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
C.古代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D.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
7.下图为大约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的一幅墓室壁画画中描绘了埃及人犁地并播种的情形。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
A.墓室主人地位崇高 B.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国家机器齐备完善 D.文化艺术成就突出
8.《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有公民权的目田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由此可见,不平等在上古和中古时期是一种普遍现象。与此类似的史实是( )
A.古埃及的奴隶制度 B.夏朝的世袭制度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秦朝的郡县制度
9.《佛本生经》记载,古代印度波罗痕斯的王重用一位婆罗门,让他主管司法,可是这个婆罗门贪赃枉法,后来群众杀了婆罗门,国王也被废黜,成了逐出种姓的贱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地( )
A.种姓制度源远流长 B.王权受到法律制约
C.平民力量相当强大 D.种姓制度名存实亡
10.2021年1月25口,国家土币 方左具人“达沃斯议程”中特别强调“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观察下列图片,你接收到的历史信息应是( )
A.世界文明的开放性 B.世界文明的外延性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世界文明的连续性
11.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埃及金字塔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 B.《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
C.古代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12.《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
13.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
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 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
14.下图为古代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这体现了古代( )
A.民族的交融 B.文化的冲突
C.宗教的传播 D.文明的交流
15.《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沙玛什座前接业权树的i干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6.“公元前6世纪,在北印度,随着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提出‘众生平等’,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佛教的诞生与反抗婆罗门的特权有关 B.种姓制度推动了古代印度佛教的创立
C.商人阶层是古代印度佛教的主要信徒 D.佛教的出现打击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二、非选择题(36分)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及统一的过程,也是专制王权逐步确立的过程,国王一开始就有被神化的倾向。而且从统一之初,就建立了复杂的国家机构,包括财政部门、军事部门以及公共工程部门。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埃及国王的名称及其“被神化”的表现。(4分)
材料二:汉谟拉比依靠中央官僚统治和税收制度化来管理帝国。他还试图通过法典来维持帝国的统治。但是法典并没有公平地对待社会上的所有等级,对高等级成员针对低等级的犯罪行为施加的惩罚要轻一些。
——摘编自[美]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所述“帝国”时期的“所有等级”。(4分)
材料三:孔雀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事官僚机器。……阿育王的统治扩大了孔雀帝国的版图,促进了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及其境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3)材料三中提及的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东方社会的典型特点。(4分)
1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这一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文明类型。(4分)
(2)根据材料一回答,埃及文明保持长期延续和稳定得益于什么 (2分)
材料二:最初的苏美尔文字是刻在石头上的,由于刻写不太方便,以后,人们逐渐用黏土制成的泥版作为“纸”,通常以削尖的芦苇为笔,在上面书写,提笔处较窄,落笔处较宽,颇像木楔,故名“楔形文字”……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初开始,它就向外传播……形成了一个以苏美尔为中心的“楔形文化圈犹如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因此也有人把楔形文字称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3)从材料二你能获取哪些关于楔形文字的信息 (6分)
材料三: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4)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A 6.A 7.B 8.C 9.C 10.C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答:(1)名称:法老;表现: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2)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3)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4)实行君主专制(依靠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18.答:(1)埃及文明是帝国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是城市文明。
(2)地理环境。
(3)书写材料不断向实用化方向演进;文字形状独具特色;文字传播时间早,范围广泛,影响巨大等。
(4)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