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学案 第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河流学案 第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04 17:2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标分解:
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有了空间定向的思想,这样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一些。但仍有部分同学漠不关心,总认为学习与已无关,有待于抓紧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创新支点的设计:利用课件和相关资料解决黄河的功过及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方法与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
2、了解黄河的功与过;
3、理解“地上河”的成因;
4、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5、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一、知识链接:(设计意图:以综合题入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⑴据报道,2003年12月9日黄河内蒙古河段累计封冻230千米,图中字母A、B、C、D、E代表的五条河流中,表示黄河的字母代号是 。与黄河一样有结冰期的是A河和 河。
⑵图中字母A、B、C、D、E代表的五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是 ;长度最长的河是 ;含水量最大的河是 ;汛期最长的河是 。
(填写字母及河流名称)
⑶请你写出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名称 ;写出我国一条内流河的名称 ;
写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的名称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及阅读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去理顺知识点。)
1.黄河发源于 上的 ,呈巨大的 字形,曲折东流注入 。
2.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利用 丰富的水能发电;利用黄河水灌溉,使 成为“塞上江南”。
3.黄河中游流经 ,支流较多。黄土高原 , 严重,使之成为我国 严重的地区之一。
4.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 变宽, 变缓。河水 减慢,携带的 沉积下来,使 逐渐抬高,成为 。
学习活动二:读图感知黄河的源流概况(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结合地图册P11的中国地形图,写出黄河干流流经的四个地形区:
、 、 、 。
2.看地图册P22的黄河流域图,找出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省、市、自治区(9个)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
3.在书本图2.32中找出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它位于__ __(省区),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孟津,它位于_______(省区)。
4.在书本图2.33中,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这是为什么?
5.考考你的判断力:
(1)黄河流经A河段时,含沙量较少。                ( )
(2)流经C地区时,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巨增。         ( )
(3)流经B河段时黄河含沙量进一步增多,形成地上河。         ( )
(4)A和B河段都有凌汛现象发生。 ( )                     
(5)据图可知黄河支流主要分布在中游,中游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
学习活动三: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书本50页治理黄河的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河段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中游
下游
学习活动四:迁移应用
黄河从我们的家乡流过,该段位于黄河的哪一段(上、中、下游)?该段的主要灾害是什么?
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间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A.上游修建水电站 B.加强中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大堤 D.增加入海口
2.该图所示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头
3.下列词语中,不是描述黄河是( )
A.第二长河 B.凌汛 C.黄金水道 D.悬河
4. 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少 B.下游地区多丘陵、山地
C.下游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D.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5. 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位于(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二)综合题:
6.读黄河图完成:
(1)写出支流名称: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⑤_________、 ⑥________
(3)上中游分界点:⑦_________ 中下游分界点:⑧_________
(4)在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河段中,__________段和__________段容易发生凌汛,_________段泥沙最多。
(5)图中abc三点中泥沙含量最多、输沙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是否都正确呢?请判断:
(1)巴山约古宗列渠,五千五百流程长。( )
(2)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穿过黄土原,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缓入黄海。(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
(4)黄河输沙量最大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
(5)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蕴藏在上游河段。( )
六、课后达标:
学习与检测
七、早晚自习背诵黄河的源流概况及黄河的治理
八、课后反思:
黄河的源流概况
分析说明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说出
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通过读图、观察
用比较规范的学科语言准确表达
通过读图
分析比较
黄河的治理
理解分析
通过数据图表对比分析
黄河的治理
黄河的功与过
正确语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