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貌 复习课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地貌 复习课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07: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4章 地貌 复习课
1
构建章节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掌握本章节重点微专题及其方法技能。
专题一、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溶蚀 形成溶洞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 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地貌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方法技能  地貌特征的描述思路
(1)说出主要的地貌类型:陆地有五种主要地貌类型,分别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的地貌构成,答题语言“以××为主”。在该区域有多种地貌条件下,要说出不同地貌的分布位置。
(2)指出地势高低变化及起伏状况:首先指出该区域海拔的变化状况,然后再指出该区域地势的起伏大小,答题语言“××高××低,地势起伏大(小)”。
(3)看有无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4)海岸线状况:一般用海岸线平直或曲折来进行描述。
【典例示范】读我国不同地区“象鼻洞”景观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四个象鼻洞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由冰川侵蚀形成 B.②由流水侵蚀形成
C.③由风化、风蚀形成 D.④由风力沉积形成
【解析】第1题,结合四地“象鼻洞”景观所处的位置可知,①和②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④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B
2.形成景观④的地区一般(  )
A.湿润多雨 B.地势陡峻 C.干旱少雨 D.多河流发育
【解析】第2题,景观④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观多分布于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的地区。
C
专题二、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断(如下图)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作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3. 凹岸、凸岸的应用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受侵蚀的河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2题,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图中没有矿产资源的信息,④错误。
【典例示范】读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C
D
【解析】第1题,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
专题三、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单位:m)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ΔH<500 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②例证:如图所示(单位:m),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
200 m 方法技能  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1)如果c=a,则d(2)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B.400 C.500 D.600
1.陡崖M的最大落差可能为(  )
A.198 m B.290 m C.380 m D.450 m
【解析】第2题,由地形剖面图可知,d处为一洼地,故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
【典例示范】图Ⅰ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为甲、乙两点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C
B
【解析】第1题,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故陡崖相对高度大于等于200 m,小于400 m,最大值接近400 m。
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 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  )
A.向东北,流水堆积 B.向西南,海浪堆积
C.向东,地壳运动 D.向南,流水侵蚀
2.自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有(  )
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
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8 m B.42 m C.55 m D.60 m
【答案】 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
【解析】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 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析】 据图可以分析出杭州湾沿岸的形状特点是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
【解析】 杭州湾沿岸的形状主要受海浪的影响,北岸遭受海浪的侵蚀,其原因:从地转偏向力分析,海浪自东向西运动,海浪向右偏,即海浪向北折,北岸侵蚀严重;从风向分析,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海浪在东南风的驱动下,使北岸遭受海浪冲刷。
【答案】 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注意的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析】 从图中城镇、公路的位置分析,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两岸建设所需注意的问题应从环境条件去分析。北岸易遭受海浪侵蚀,所以城镇建设应向背离海岸线方向,并在岸边采取加固措施,防治海岸受侵蚀后,海岸崩塌、后退。南岸主要表现为海浪的沉积,使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所有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但要防治对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1.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  )
A.向东北,流水堆积 B.向西南,海浪堆积
C.向东,地壳运动 D.向南,流水侵蚀
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大堤的位置可以看出,崇明岛东滩主要向东北方向扩大,这是长江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的结果,A选项正确。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1~2题。
2.自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有(  )
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 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解析】 第2题,东滩的潮滩淤积有所减缓,与长江含沙量减小有关。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上游的泥沙大量堆积在库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也使得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下降,这些都会使长江入海口处的河水含沙量下降,从而使泥沙堆积量下降,东滩的潮滩淤积减缓,选项正确。
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8 m B.42 m C.55 m D.60 m
3.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解析】第3题,根据河流流向和等高线疏密状况可以判断,①地比②地海拔高、坡度小。
B
【解析】第4题,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交会,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50 m。
B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