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用初探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基于UbD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用初探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2 09: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基于UbD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用初探
一、UbD理论概述
二、UbD设计流程
三、UbD实践案例
四、UbD对比优势
五、UbD教学启示
目录
故事:石匠的目标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做什么?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故事启示:1.大概念;2.真实情境
一、UbD理论概述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 威金斯和杰伊 麦克泰格共同提出的一种“为理解而教”的教学设计模式。
“UbD"理论认为,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促进学生的理解。
“理解"不同于“知道",“UbD"理论将理解划分为6个侧面,分别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移情)、自知。
国内对于 UbD 理论指导教学的研究从 2017年开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17 年华东师范大学闫寒冰教授团队翻译并出版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一、UbD理论概述
《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
浙大盛群力等译,201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浙大盛群力等译,2020年宁波出版社
《重理解的课程设计》
台湾赖丽珍翻译,心理出版社
主导性 学习动机 学习方式 知识认知
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为中心 被动接受 单独学习 结论性
“UbD”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学生为主体 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 问题性
对比内容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与“UbD”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对比
一、UbD理论概述
二、UbD设计流程
传统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内容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UbD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活动
确定评价方法
确定预期结果
设计学习体验
确定评估证据
传统教学设计与UbD教学设计流程对比
逆向教学设计
GQUKS模板
GRASPS架构
WHERETO活动编码
三、UbD实践案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以桐乡俞家湾桑基鱼塘为例
三、UbD实践案例
1.确定预期结果
大概念:
所确定的目标(G——Goal):
基本问题(Q——Question): 理解(U——Understand):
学生将会知道(K——Knowledge): 学生将能够做到(S——Skill ):
课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区位与位置有何异同?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有哪些?
(4)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是怎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1)区位与位置不同。
(2)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气候因素需要考虑光照、热量、降水等。
(3)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而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4)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大小、产品价格、政府政策等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1)关键地理概念:农业生产活动、区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人文区位因素。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科技、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4)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科技、市场、交通……
(1)结合图文材料,从自然、人文等方面详细阐述影响桑树种植的区位因素。
(2)能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分析桑树种植区位因素的变化。
(3)通过对桐乡桑树区位的分析,将知识迁移与运用到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4)通过案例探究,了解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制宜。
农业区位
2. 确定评估证据
三、UbD实践案例
表现性任务(T):
(1)农业区位因素: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文材料,全面准确说出影响桐乡桑树种植的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并分析桑树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下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农业区位选择:在学习了桐乡桑树种植的基础上,能够说明广西桑树种植的因素,比较不同地区同一因素异同。
其他证据(OE):
(1)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利用乡土农业资源,通过地理调查活动来分析探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包括小组组建、资料搜集与整理、设计考察路线、总结记录、撰写报告等。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SA):
(1)自评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思维导图自主构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框架体系。
为学生提供清晰的任务要求,也提供了一个用于检测大概念掌握情况的真实情境
(Goal)
(Role)
(Audience)
(Situation)
(Performance/
Product)
(Standards)
包括表现性任务及课堂回答、课堂小测、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
2. 确定评估证据
三、UbD实践案例
表现性评价量规
水平一(C) 水平二(B) 水平三(A) 评价主体 小计
自评 互评 师评
表现性任务(1) 能从一到两个角度说出桑树种植的区位因素 能从至少三个角度说出桑树种植的区位因素 能从较多角度说出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准确
表现性任务(2) 仅能从人文因素角度说出广西桑蚕业发展的条件 能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说出广西桑蚕业发展的条件 能从自然人文因素角度说出广西桑蚕业发展的条件并分析原因
地理实践活动 考察路线设计不合理,区位因素调查不准确,开发保护的建议仅考虑某一方面 路线设计较为合理,区位因素调查较为全面但较为口语化,开发保护建议不够全面 路线设计合理,区位因素调查全面具体,描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建议全面
思维导图 逻辑结构不合理,排版较混乱,文字描述简单 逻辑结构正确,排版没有错误,文字较口语化 逻辑结构清晰准确,排版美观,文字简练正确
评价等级及标准
评价目标
三、UbD实践案例
3.设计学习体验
WHERETO活动编码的要素及其含义
要素 含义
W=学习方向(Where),学习目标 (What),学习原因(Why) 确保学生了解所学单元的学习方向、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原因。
H=吸引、调动(Hook),保持(Hold) 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保持学习兴趣。
E=探索(Explore),使能(Enable), 准备、武装(Equip),体验(Experience) 为学生提供探索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必要的经验、工具、知识、技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R=反思(Reflect),修改(Revise), 重新考虑(Rethink) 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反思和修改他们的观点,重新思考大概念。
E=评价(Evaluate) 为学生提供机会,来评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提供机会。
T=度身定制(Tailor) 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需要、学习能力量体裁衣,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O=组织(Organize) 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所学内容,保持学习热情。
三、UbD实践案例
3.设计学习体验
(1)利用桑字的甲骨文、篆体字,引出桐乡自古就是种桑之地。播放《地理·中国》20200131期乌篷暗语视频片段,介绍桐乡俞家湾桑基鱼塘概括。
(H=Hook/Hold(吸引调动、保持兴趣))
(2)探究一:依据桑树生长习性,以及桐乡地区气候、地形、水系、土壤等材料,学生分组讨论评价桑树种植的条件,并阐述理由。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组内成员或其他小组可进行评价与补充。
(O=Organized(组织教学))
(E=Equip/Experience/Explore
(武装学生、体验观点、探索问题))
(3)探究二:依据桐乡俞家湾桑基鱼塘明清兴盛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除自然因素外,还有哪些人文因素影响明清桐乡桑树种植的发展壮大。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组内成员或其他小组可进行评价与补充。
(O)
(E)
(4)小结:我们通过对桐乡桑树种植的分析,从中了解到农业区位选择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W=where/what(教学方向、预期结果))
(5)播放研学小组去俞家湾桑基鱼塘考察、采访的照片、视频片段。
(H)
(6)独立思考:通过调研及查询到的资料,从农业区位条件变化的角度,分析桑园面积减少的原因。个人汇报结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评价与补充。
(O)
(R=Rethink/Revise(反思、修改))
(7)思考:与江浙相比,广西引入桑蚕养殖业,能否快速发展?
(T=Tailor(量体裁衣))
(8)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因时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绘制思维导图自主构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框架体系。
(W)
(T)
(9)课后作业:桐乡市俞家湾桑基鱼塘农业发展变迁的社会调查。从农业区位的角度谈谈促进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调研。
(T)
四、UbD对比优势
传统教学设计
UbD教学设计
《山海情》宁夏闽宁镇双孢菇的“种-卖-运”
①逻辑起点和设计导向不同
②教学材料的组织过程不同
③评估方法和迁移绩效不同
每个区位因素分别讲解
输入端
输出端
学习内容
学习结果
围绕内容主题,内容的系统性
围绕理解目标,理解的问题性
检测评价为主,掌握知识技能
表现性评价为主,迁移应用知识
五、UbD教学启示
1.确定较大的单元概念作为理解目标
五、UbD教学启示
1.确定较大的单元概念作为理解目标
2.基于真实的情境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五、UbD教学启示
五、UbD教学启示
2.设计多样的评价手段转变评价方式
(2)自制“冲积扇”
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