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3 19: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期末过关训练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谭嗣同的《潼关》中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雄奇磊落的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人送酒来
不知何处吹芦管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5)小明同学学习很认真,但他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从不独立思考,结果成绩一直没有进步。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他,让他引以为戒。
(6)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同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会不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而在《峨眉山月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借“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nüè dài( ),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2)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tā( )了。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měi bù shènɡ shōu ( )。
(4)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niān qīnɡ pà zhònɡ(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坍塌
虐待
拈轻怕重
美不胜收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的灯光,4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令人享受其中。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做出了哪些贡献?在一些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A.仿佛 B.扑朔迷离 C.赋予 D.神秘莫测
B
·
·
·
·
·
·
·
·
·
·
·
·
【解析】B.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不能用来形容灯光。可改为“光怪陆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唆语句都删去。(把“语言”移至“精练”前面)
B.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让双方都接受了这个价格。(删去“让”,再把“终于”移至“双方”后面)
C.马路如虎口,危险无时无刻都不在行人们周围,千万不能马虎。(删去“都”)
D.学校几次召开大会,就是为了采取周全的措施,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删去“不要”)
A
【解析】A. 重复累赘,应删去“不必要的”。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任务一: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图,写出其文章篇名。(4分)
我选择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捕鸟图,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都都”,出自《五猖会》;③活无常出自《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2)任务二: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3分)
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期间,有外国运动员表示:“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冬奥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北京市和河北省协同配合,将冬奥疫情防控和城市疫情防控融为一体,所有涉奥人员也共同努力遵守防疫手册规定。最终,成功的防疫成就了精彩的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3)任务三:试着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小孩子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叽叽喳喳地叫得正欢。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
·
·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
轻薄。
疾行,指迅速逝去。
·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至,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有删改)
【注释】①罴(pí):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
·
【参考译文】【乙】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或容貌。曾有公使来访,王罴为他备下饭肴,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粮食),花费的功夫已经很多;去壳、生火,费力也不少。你这种做法,应当是不饿。”王罴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之下十分惭愧。又有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一起)吃瓜,客人削瓜皮,把瓜肉切去得稍厚,王罴表现出反感的神情。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到地上,把瓜皮捡起来吃。客人露出很惭愧的表情。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及瓜皮落地________________ (2)乃引手就地________________
9.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又 有 客 与 罴 食 瓜 客 削 瓜 皮 侵 肉 稍 厚 罴 意 嫌 之。
10.甲文认为要做君子应该注重什么?乙文中的王罴做到了其中的哪一点?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等到。
伸。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做到了“俭以养德”:①他因使者撕去薄饼的边缘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②他反感客人把瓜肉削去得稍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来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材料一:①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而这位作者也被网友们奉为“躺平学大师”。文中的话直接戳中了那些感觉自己被“内卷”了的年轻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事,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
②这显然与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格格不入。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现在有些年轻人却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
③的确,如今人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设置的各种标准,对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生算是“赢家”有了更加多元包容的观点和宽泛的定义,也能够理性看待甚至排斥各种成功学、励志鸡汤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勇于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④事实上,这些信奉“躺平文化”的年轻人也并非完全是咸鱼心态,他们只不过是不愿意卷入社会系统给人们设定好的程序,不想在这个快速而拥挤的进程中,追求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加班、拼业绩等方式实现“升职加薪”,他们选择自动退出追求社会系统中成功的快感,而将衡量的标准设定为内心对自我状态的接纳。
⑤前几年在日本,年轻人下班后不愿意出去交际,只买百元物品的种种“躺平”现象也曾引发关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将其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⑥然而,这与中国的情况仍然有所不同。权威数据显示,当下中国人口保持增长、市场活力提升、生产需求扩大,中国并非“低欲望社会”。大趋势是,中国人还需要奋斗,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⑦那么,虽然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这一“躺平文化”不是主流,却也释放了一个要关注年轻人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信号。对大部分年轻人而言,生活并非没有“欲望”,只是有时候实现的难度比较大。显然,现代社会仍然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有机会在社会系统中实现自我价值。
⑧而另一方面,年轻人也不必急于“躺平”。即便是像《百元之恋》电影里靠“家里蹲”生活了32年的主人公,依然有产生“好想赢”意念的时刻,哪怕独自抵抗生活的重拳,也不妨向生活致意。
(选自孙小婷《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有删改)
材料二:①最近有一个网络热词叫作“内卷”。它吐槽一种无奈的社会现象。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恶性竞争,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
②最近还有一个网络热词,称为“躺平”。它表达出一些年轻人走向边缘的无奈选择,面对加班、升职等“内卷”漩涡,他们选择用“躺平”的方式来消解环境对个体的规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受“内卷”的考验,而有的人却跳出
“内卷”,靠智慧和勇敢不断开辟出崭新的人生境界。面对房地产泡沫的白热化“内卷”,华为公司摆脱了诱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在信息通信领域成为举世公认的中流砥柱。面对PPT文化的疯狂“内卷”,袁隆平先生选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研汗水洒在农田里,换来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饥饿与贫困。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创新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定力。
③同学们走出校门后,要勇敢地到最基层的岗位上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多“啃硬骨头”、多“接烫手的山芋”,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增长才干,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用创新突破拒绝“内卷”,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选自乔建永《在北京邮电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改)
11.材料一中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中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百元之恋》电影主人公靠“家里蹲”生活了32年,依然有“好想赢”的意念
华为公司自强不息
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科研
12.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引述《躺平即是正义》一文中的话,揭示一些自认为被“内卷”的年轻人“躺平”的现象,引出议论话题,并表明看法。其次,分析年轻人“躺平”的原因。接着,与前些年日本年轻人“躺平”的社会成因相对比,说明当下中国社会正向前发展,人们还需奋斗。最后,从社会创造条件与个人主观努力两个方面阐述,希望年轻人不再“躺平”。
13.同是谈论时下社会热点“内卷”“躺平”,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角度各有侧重,试结合相关内容对比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一些自认为被“内卷”的年轻人“躺平”的原因,以及应当通过社会创造条件和个人直面生活,让年轻人避免“躺平”。②材料二就“内卷”“躺平”分别做了论述,侧重指出应以创新突破跳出“内卷”,以勇敢智慧远离“躺平”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冬 霜 暖 阳
钱红莉
①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②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③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④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⑤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⑥小时候特别喜欢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
·
⑦只是,每次都落空。我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⑧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
⑨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⑩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
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
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概述文章描写了儿时哪三个场景?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2)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⑩ 段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的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内容上,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结构上,为下文的抒情奠定情感基调。
·
·
17.作者说,“相比雾来说,霜更美”。下列诗词中,不是实写霜景的一项是( )(2分)
A.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解析】A项“月如霜”是比喻,并非实写霜景。A.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B.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C.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D.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曾说过:“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确,他无愧于“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这一崇高赞誉。袁隆平院士终其一生,把躬耕田野,把造福百姓的初心写进家国事业。风华正茂的你,想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写下什么呢?
以《把____________ 写在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如:勤奋、责任、乐观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5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