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4 15: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中国近代化探索之第7课 戊戌变法一、序幕——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3)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1)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1895年北京何谓『公车』 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梁启超( 1873~1929 )康有为( 1858~1927)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二、 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 )外患( )。揭竿斩木瓜分豆剖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103天) 2、主要内容:(又称戊戌变法)内容: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阅读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了各种谕旨约10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难以接受,以至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辩,改穿西服,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四、结果——“戊戌政变”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 一、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二、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
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
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失败原因: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意义:启示:1.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巩固提高3.宏润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你要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你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4.在变法的法令中,触犯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海军
5.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D.发展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