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4 16: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难忘九一八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1.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2.为摆脱经济危机打击3.中国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1931.9.18 沈阳柳条湖事件
占领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前,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东三省沦亡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










行例数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










行例数 万人坑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










行例数烈士英魂永存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抗日名将,把他战斗过的蒙江县改名靖宇县,并修建了靖宇陵园,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业绩犹如这座纪念塔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华北危急!!!小知识——国歌的由来该曲创作于1935年,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片尾主题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不朽的民族赞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西 安 事 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双十二事变)逼 蒋 抗 日地 点西 安 作为蒋介石的部下,张、杨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谈一谈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主席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近几年来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音符?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学海归来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中共与人民奋勇抵抗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一选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_____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2、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_____A、开展游击战争 B、局部抗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C快乐闯关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___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____A、北平 B、上海 C、南京 D、沈阳DD填一填_____年_____月____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事件并趁机炮轰_____城。2.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柳条湖沈阳抗日义勇军杨靖宇快乐闯关3. _____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__和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____。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解决,并派____等到西安调停。1936张学良杨虎城和平周恩来西安事变快乐闯关读一读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请回答:
(1)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2)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3)根据材料二说明采取材料一中态度的真实意图。
九一八事变
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集中力量剿灭共产党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4)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