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学画写意花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学画写意花卉》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13 19: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画写意花卉--梅》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美术课本七年级上册(山东教育版)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学生身心发展趋于平稳和初步成熟,认识能力,造型能力比较好。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在小学时,曾浅显的接触过中国画的笔法、墨法。而且本册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第一课时又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进一步熟悉了写意画的笔法和墨法。所以本节课适合进行中国写意绘画作品临摹学习。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鸟语花香 缘物寄情》第二课的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以梅为主题的基本技法的学习实践学习。按照先易后难得原则。本课主要学习梅花的画法技法,体验写意梅花在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具体顺序是首先欣赏古代历朝历代的梅花作品,了解梅花的用的中国画色,接着学习画写意中国画梅花,也是先将花、枝干局部分开练习,然后组合。教师提供临摹步骤图,详细展示基本画法及其过程指导学生临摹,提示学生发现最基本的笔墨规律、造型特点,以期掌握要领,最终能达到后期能进行写意梅花的创作。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
(1) 培养能力
1、 审美能力。
1、 归纳、概括能力。
1、 画面组织能力。
(1) 认识、理解
1、 梅花的用色
2、 中国画-梅的造型
3、 中国画-梅的构图
4、 中国画-梅的布局
5、 中国画-梅的意韵
(1) 绘画表现
运用喜欢的色彩,抓住梅花的特征,注意笔墨的运用。
(一)重点:熟悉写意梅花的笔法墨法,学习花、枝干的方法与步骤,能够临摹练习。
(二)难点:完整临摹写意梅花,掌握写意梅花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选择:
(一)教法:启发、讨论、谈话、演示(电脑投影)。
(二)学法:观察、欣赏、讨论、归纳、对比、绘画(练习)。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一)教具
电脑投影。
(二)学具
笔、墨、纸、砚
课题 《梅》 执教 威海经区皇冠中学 孙玉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写意的笔法,墨法。学习画枝、画花、的方法步骤。进行梅花临摹。过程与方法:通过笔墨体验、局部临摹,完整形象临摹等方式。采用游戏、练习、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营造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意梅花的独特魅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中国花鸟 审美特征和笔墨情趣,陶冶性情,提高对花鸟画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梅花的色彩,造型,了解构图。教学难点:用笔、墨、技法临摹画出简单的梅花形象。
教法 作品对比欣赏、老师示范赏析、小组讨论、独立分析评述、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谜语:出示一组图片,并讲解。学生猜导出课题梅板书课题——国画-梅发展阶段:历史了解中国画梅历朝历代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二、梅花的色彩。1、学生欣赏图片与视频,了解古代人的画梅特点。对比找共同特征。问题:梅花都是古人所描绘的色彩吗?板书:色彩欣赏图片认识梅花真实的色彩。通过欣赏与游戏,迅速找到图片梅花色彩用哪种中国画颜料表现。三、梅花造形1、问题:我们选取的颜料用用来表现梅花的那部分?板书:造形2、学生描述梅花花朵的结构3、教师示范梅花花朵的画法,学生练习。4、问题:梅花枝干上的梅花姿态只有一种吗?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规律。5、播放视频,学生练习画各种姿态的梅花6、图片展示,问题:千姿百态的梅花美丽极了,少点什么?学生回答,引出枝干。画梅花的的枝干要知道一句话“无女不成梅”。引出枝干的造形。通过观察“女”字造形的梅花枝干与汉字女的对比。观察图片的枝干,猜字。“丫”字造形的梅花9、出示“丛”字,从梅花的画面中找的丛字。10、通过枝干走势导出构图四、构图板书:构图1、观察图片,说出构图形式。2、问题:色彩,造型,构图常说的是西方绘画。中国画还需要什么?学生明白中国画的组成。3、好的中国画需要书画印的合理安排。导出布局布局板书:布局对比作品,了解布局.完美布局导出意韵六、意韵欣赏古诗配画。了解意韵板书意韵七.巩固阶段出示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临摹作品。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体评价学生作业情况。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梅花的色彩,造型构图,领略梅花的意境,最终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课后拓展把中国风带进生活,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德育培养激励学生学习梅花的高贵品质,做一个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青少年。下课!板书设计 由教师的轻松地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幽默风趣的历史,激发学生兴趣此环节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梅花的不同色彩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中国画颜色。初步通过结构了解梅花的造形枝干造形与文字的结合,更容易理解构图的理解通过欣赏,比较来学习构图的理解通过欣赏,比较理解中国绘画的均衡之美学生互评自评练习作品。此环节检验、巩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的达成度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我根据新课改理念并参考一些资料制定的,其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美术课程目标中:学生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并进行了学科整合(美术与生物/地理)从而达到教学评价一致性。下面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一下反思。
一、本课亮点: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习探索的方式进行,紧紧围绕学习中国传统艺术,通过对国画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图片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欣赏和艺术的享受,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把握。另外我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组探讨和个人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全课,使每一新的内容都通过同学们动脑想后得到结果,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更懂得观察生活,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梅的设计重点是掌握写意画的笔法和墨法,最终临摹小品写意梅花,但是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我总觉得画面缺少点什么?于是引导学生在自己作品题字写诗,进一步衬托出所画的梅花。通过实践尝试,效果还确实不错,一幅幅完整画面呈现在眼前,令人欣慰,学生不仅学习了梅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添加诗词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协调,统一,完善一幅画面的整体效果。
2、存在问题:
1、学生在绘画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掌控能力差,需要进一步练习。
2,学生水品参差不齐,需要分层教学。
3、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的语言比较单一,作业的展评过程形式比较僵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有待改进。
三、整改措施:
1、评价方面要根据学生绘画的优缺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加以总结评价。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自由选择使用颜料色彩,给学生自由选择诗词落款,追求人性化、个性化,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CAI演示:介绍的特征,引出梅花
CAI演示:与生物学科结合,理解梅花的结构与绘画造形表现
CAI演示:认识中国象形文字之美
CAI演示:中西对比
CAI演示:图片进行对比
意韵
布局
色彩
中国画

构图
造形
CAI演示:出示真实的梅花图片与绘画的梅花进行色彩比较
CAI演示:出示材料的历史短频解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