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美》教学设计及解读
一、课标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讲,“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课标中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针对课标中关于“欣赏·评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并结合基于美术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我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的《平凡的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赏析大量的美术名作来促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内容,熟知重要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美术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简说
《平凡的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编者意图
对于学生来讲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是最熟悉的,而能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在美术学习中尤为重要。这些简单平凡的物品有色彩、造型、构图的变化,以世界名画为载体,深入探索色彩、造型、构图三种基本的艺术语言在平凡之美中的表现特性,这也最能触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并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从而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提高感知、理解、以及评述平凡的美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具体分析
由于个人近年来在油画专业领域的不懈探索,对油画艺术领域有一定的思索研究。故将本课通过油画作品这种形式切入,让我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从更高的宏观艺术角度把握本课,无论是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授课、还是课后的整理反思,都能较好地诠释《平凡的美》这节课的教学内涵,把握课程的核心体系,实现本课内容的精细化、深研化的挖掘与实施。
三、学情分析
经验背景:四年级学生从整体水平来看,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们已经具备了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初步能力,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油画艺术的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
能力背景:学生们的美术创造力比较扎实,这是很好的开端。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也能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方法背景: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来表现心中的美,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学生们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所有的这些都成为学好本节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根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世界名画的鉴赏,属于较为专业的美术内容,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实现,但学生日常学习中没有掌握足够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赏析和实践运用中就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以世界名画为载体,深入探索色彩、造型、构图三种基本的艺术语言在平凡之美中的表现特性。
2.通过情景唤起、对比观察、游戏激趣、问题探究、课堂操作和分析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提高感知、理解、以及评述平凡的美的审美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学做油画展导览员等活动,提高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
五、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观察、课堂操作、色彩、造型、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触动对生活中平凡美的深刻感受。
难点:油画名作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底蕴才能来赏析,找到一些能架构名作与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桥梁如情景唤起、对比观察、游戏激趣、问题探究、课堂操作和分析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是为本课的难处。
六、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景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游戏激趣法:借助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主动、高效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直观教学法:充分赏析微视频《平凡的美》《色彩盛宴》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4.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5.亲身体验法:从身边熟悉的油画展出发,通过学做油画展导览员,提高对油画作品的分析、感悟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因此,我在课程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激励、鼓舞、引导学生们学习,比如:引导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比较观察法、名作赏析法、难点提炼突破法、实践操作法、赏析练习法等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七、教学流程安排
(一)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谈话导入:交流喜欢的世界名画。 谈话交流,自然切入。 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来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 投石问路,激起兴致。
欣赏名画,畅谈好恶:这些作品你喜欢吗?哪一幅你喜欢?为什么喜欢呢?那一幅你不喜欢?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抛出“喜欢与否?”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入学习状态。 依据自己对于名画的第一感受来谈“喜欢与否”。 设计意图: 名画引入,抛下引子。 准备资源:四幅具有反叛、创新精神的世界名画。 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杜尚《泉》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
以点带面,引入主题:①讲授《泉》在现代艺术中所体现的意义。 ②分析梳理不喜欢的理由,同时引出“主题”。(板书:主题) ③声、情、图并茂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伟大的画家们创作出远高于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感受他们的魅力。(板书:平凡之美) 教师通过讲解来梳理“喜欢与否?”这个问题,来引出主题,进而借助“一草一木”等平凡景色和画家作品的比较欣赏来为《平凡的美》的学习做好铺垫。 倾听对于现代艺术的描述,感知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意图: 答疑解惑,引出课题。 准备资源:
创设情境:网络美术馆,吸引学生们探索学习的兴趣。 创设网上美术馆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作为本课的教学线索。 进入美术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设计意图: 创设氛围,情境开启。 准备资源:
初步对比感知色彩之美 ①情景切入一号展厅。抛出问题:这里的两件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板书:色彩) ②再次结合问题观察:画家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出怎样不同的感受? ③揭示作品题目《午睡》《吃土豆的人》。依题续探:梵高为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这两幅画呢?同桌讨论。 总结色彩美的感受。 深入对比探究色彩之美 ①玩一玩色彩“变变变”小游戏,体会色彩明暗、鲜灰、冷暖的变化,以及色彩变化后画面氛围的变化。 ②总结色彩这一环节,启迪思考:参观一号展厅我们知道了,平凡之美美在哪里? ③观看大师的色彩微视频,感受色彩带来的饕餮视觉盛宴。 顺应上一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继续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让情境落地生根。 出示梵高的两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发散孩子们的思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两幅作品的异同,为引出两幅作品的“色彩”差异夯实色彩基础。 适时鼓励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引导、鼓励从而碰撞出对于艺术感知力的体会力度,并借助对作品题目的解读,从而启迪学生们深刻理解不同色彩能传递出不同的美的感受。 采用游戏激趣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明暗对比、鲜灰对比、冷暖对比来引导学生们感受画面氛围的奇妙变化,体会出色彩的平凡之美。 总结色彩的知识点,同时导出油画大师的色彩世界,升华对色彩的感受。 学生从多方面,如:人物数量、色彩、场景等来发现不同。 抓住色彩要素,细心体会画面表达的色彩内涵。 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来碰撞出对作品色彩内在韵味的见地。 利用色彩“变变变”的游戏植入,学生们踊跃发言,来感悟品味色彩之美。 感悟平凡之美之于色彩的关系,赏析微视频《色彩盛宴》。 设计意图: 比较观察,整体感知。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寻色再察,深入探究。 准备资源: 《午睡》荷兰 梵高 《吃土豆的人》荷兰 梵高 设计意图: 依题续探,触摸画魂。 设计意图: 小结本节,升华提炼。 设计意图: 趣味游戏,比较明暗。 准备资源: 暗 明 设计意图: 趣味游戏,比较鲜灰。 准备资源: 鲜 灰 设计意图: 趣味游戏,比较冷暖。 准备资源: 暖 冷 设计意图: 总结本部,提炼精髓。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色彩盛宴,升华感受。 准备资源:视频资料(16张图片)
①进入情境,对比观察作品: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疑难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是通过人物的哪里看出来的? 强调人物表情和动作特征,出示隐去色彩,提炼出轮廓线的作品:你再来仔细观察一下,描绘人物的线条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造型,(板书:造型) ②让我们继续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这两幅教皇在造型上有什么差别?第一幅教皇塑造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第二幅教皇塑造了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③考一考:这两幅作品都是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色调也很接近,但是因为人物的造型不同,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美的感受呢? 在2号展厅,我们认识到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对,看不同风格的造型,是怎样去彰显平凡的美的。 开门见山,直切作品,带领学生们深入情境,撬开深晦难懂的世界名画的赏析大门。 寻势追问,强化学生们的感受体验,抛引精确的问题指向,从而为接下来的难点把握营造氛围。 肯定、总结学生们的赏析思考方向,顺势而为,抛出隐去色彩、提炼轮廓线的作品,启发、诱导、尤其是重点指导学生对于线条的深度的理解,为解决造型这一难点营造空间。 总结造型,定义出学生们前期探索出的造型的概念。 松弛有道,游戏切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同画类比、同画家类比的巧妙学习方式,使造型艺术的美这一专业性很强的且晦涩难懂的理论,根植学生们的心田,浇灌孩子们对艺术懵懂的嫩芽。 梳理本环节,协助学生们整理思路,即存在于造型中的平凡之美。 学生们认真观察,从人物的:姿态、面部五官、外形等方面来陈述观念。 以教师精确问题为导向,锁定难点靶心。 连续问题解锁难点:层层剥落,深入思考线条和造型的关联。 定义概念,体悟造型内涵。 造型游戏“变变变”,学生踊跃发言,依托问题设问来升华对造型之美的理解。 学生来整理思路,回归主题。 设计意图: 比较观察,整体感知。 准备资源: 《教皇应诺森十世》 西班牙 委拉斯贵兹 《呐喊》 挪威 蒙克 设计意图: 顺势利导,追问固化。 设计意图: 提炼线条,突破造型。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抛出概念,总结造型。 设计意图: 游戏切入,提高兴趣。 设计意图: 问题比较,强化认识。 准备资源: 《教皇应诺森十世》 西班牙 委拉斯贵兹 《教皇》 英国 培根 设计意图: 画作类比,体验型涵。 准备资源: 《呐喊》 挪威 蒙克 《沉思》 挪威 蒙克 设计意图: 总结本部,扣紧主题。 准备资源:
①切入3号展厅。“摆一摆”小游戏:这里的生活用品你觉得怎样摆放才美观呢?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出示夏尔丹的《铜水壶》,你觉得你的摆放和夏尔丹比起来谁的更棒? 那《铜水壶》是怎样构图的呢?三角形构图有什么样的美感?拓展雪山和金字塔。 观察分析一下这些画,他们属于哪一种基本型构图方式? 分析马蒂斯的《舞蹈》:椭圆形的构图有怎样的美感呢? ②3号展厅里,还有这样四幅画,他们的构图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四幅画分别突出了主体的什么美感? ③在3号展厅里还有丢勒的《四骑士》和波洛克的《第35号》,你觉得他们是大主题构图吗?是基本型构图吗?那他们的构图有什么特点呢? 在3号展厅里面我们了解几种构图方式?所以,绘画作品不仅美在色彩、造型,还美在?(板书:构图) 小结:鉴赏一幅美术作品,我们首先应该从画面的色彩、造型和构图来看。 (一)通过玩一玩这种学习形式,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自来操作摆放,感悟摆放构图的美感。 (二)揭示游戏的实际内容,提出比较性问题,跟进问题,层层递进、循循善诱,从而揭开构图的定义。 (三)指点学生来观察发现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把深奥的构图概念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体会艺术的本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通过问题解析小练习,来自主思考名画的构图形式,并通过交流环节来互相碰撞思维,从而巩固学生们的构图学识。 (五)抛出问题,利用假设比较法来引导孩子们对于《舞蹈》椭圆形构图的深刻感悟。 (六)强调构图和美的直接联系,然后环环相扣,启示下一环节的大主题构图,归纳此种构图的美感。 (七)凭借两个连续的反问,启发学生整理、比较前面的构图思路、进而来梳理出满构图这种构图形式。 (八)总结构图方式,梳理构图元素。 (九)陈述美术的三种基本语言,强调美术作品的鉴赏标准。 构图游戏“摆一摆”: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构图摆放的艺术。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对比设问,通过深思“谁的摆放更棒”来揭示构图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架构起学生对三角形构图美感的直观体验。 练习巩固:分析世界名画的构图形式。 成果展示:大家交流思路,教师重点点拨。 踊跃发言,通过比较构图差异,挖掘出《舞蹈》构图的精髓。 学生们观察、归纳出大主题构图的特性。 学生分析构图形式特征,师生总结出满构图概念。 学生来整理思路,回归主题 根据教师的梳理总结,学生理解体会美术的三种语言。 设计意图: 实践操作,游戏感知。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游戏启发,突破难点。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定义概念,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赏析练习,巩固实践。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假设比较,寻觅真髓。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综合浏览,归纳类同。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承前启后,抓取特征。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总结本部,梳理脉络。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总结三部,深省主题。
回归生活,亲身体验。 做在威海举行的全国油画大展的导览员。 (一)亲身创设参观展览情景,营造展览氛围。 (二)叙清观展要求,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参观展览。 (三)大胆交流,提出给予导览员评价的方式,激发全体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的热情。 了解展览细则,开启展览。 互相交流自己的展览体会,分别从:色彩、造型、构图三方面来叙说。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启展览。 设计意图: 明确要求,参观展览。 准备资源: 设计意图: 整理要点,反馈交流。 准备资源:
拓展升华,用心观察。(板书:人生经历、文化内涵) (一)理顺出本节课的平凡之美的思维导图。 (二)将美引入生活,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不同美的感受。 总结拓展:学生体会美的不同境界层面,深入了解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引入生活。 准备资源: 视频资料(20多张生活艺术图片配诗朗诵。)
(二)板书设计:
八、教学设计
(一)引入:
孩子们,你了解世界名画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蒙娜丽莎》...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世界名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好吗?这些作品你喜欢吗?哪一幅你喜欢?为什么喜欢呢?有的同学在皱着眉,那一幅你不喜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我不喜欢《蒙娜丽莎》那种搞怪的样子......
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理由,其实这些作品都是现代派艺术大师的作品,这幅《泉》更是现代艺术的里程碑之作,它体现了现代主义对古典主义唯美的反叛。大家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你们不了解画家的想法和情感,画家的想法和情感就是作品的主题(板书)我们生活的世界一草一木都真实又平凡地存在着,画家用画笔表现着这些平凡的美。塞尚用抽象的笔触表现了圣维克多山,梵高用绚烂的色彩描绘了奥维尔教堂、夜间的咖啡馆,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在这个平凡的美主题下的美术作品,感受他们的魅力。(板书:平凡之美)
(二)新授:
老师知道在网上有个西方大师的网络美术馆,这里有很多作品,分了好几个展厅,让我们去参观一下吧。
(一)色彩
初步对比感知色彩之美
①首先我们来到一号展厅。在一号展厅里面有两件作品,都是表现农民题材的作品,你来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人物数量不同,色彩、场景不同。
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明暗和冷暖我们也称之为色彩,这两幅画的色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板书:色彩)
②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画家运用了这两种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学生:第一幅画表达了...第二幅画表达了...
③大家的感受时非常深刻的,这两幅作品都是梵高的作品,一幅是《午睡》一幅是《吃土豆的人》,请你结合作品题目再来深入地思考一下梵高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这两幅画呢?午睡为什么用明亮的色彩,而吃土豆的人为什么用灰暗颜色,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第一幅展现出了乡间午后宁静的美好时光,第二幅他描绘了一家人艰辛和苦难的生活状态。
那你知道梵高为什么这样用色了吗,看来不同的色彩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美的感受。
深入对比探究色彩之美
①现在让我们稍稍放松一下,来玩“变变变”小游戏好吗,如果我们把这个作品变一变呢?变得怎么样了?
学生:变亮了。
当色彩变明亮了以后,画面传递出来的氛围有什么变化?
学生:生活不困苦了,很平淡。
②那我们再变,这种鲜艳的色彩让你有什么感受?画面还有那种艰辛困苦的感受了吗?那现在生活变得?这幅作品还是吃土豆的人吗?
学生:画面很热闹、温暖......
学生:大餐...
③《午睡》这幅画给人很温暖、惬意的感受,现在我们把他的色调变冷,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太冷了。
这里还是那个温暖的田野吗?那你感觉这里是哪里呢?这样的环境还能惬意的睡觉吗?色彩的确是神奇的,他会通过小小的改变去改变画面的氛围,对不对?参观一号展厅我们知道了,平凡之美美在哪里?
学生:色彩。
④色彩有明暗、鲜灰、冷暖的变化,这些在色彩魔术师莫奈、梵高等大师的手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的色彩世界,感受色彩带来的饕餮视觉盛宴。
(二)造型
①第一个展厅是色彩展厅,现在让我们进人2号展厅,2号展厅里面是两幅不同的人物作品,一张是《教皇应诺森十世》,另一张是《呐喊》,当你看到这两幅作品时候,感觉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 :色彩、气氛...
大家的观察力非常敏锐,那你再来观察一下,这两幅画的人物存在着怎样的不同?
学生 :姿态、面部五官、外形、表情、逼真程度、气势、...
分析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这两个人物所有的不同都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呢?人物外在的形态对吧。现在让我们隐去作品的色彩,提炼出作品的轮廓线,你再来仔细观察一下,描绘人物的线条有什么区别?
学生:一个工整、细腻...另一个夸张、粗犷...
其实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些叫做造型,那什么是造型?抓住事物的特征,用点线面表现不同的美术形象。(板书:造型)
②了解了这些,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我们把教皇变一变,你来观察一下,这两幅教皇在造型上有什么差别?第一幅教皇通过造型塑造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第二幅教皇通过造型塑造了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学生:第一幅:很严肃、阴险、大气...第二幅:很疯狂、狂躁、恐怖...
你们太棒了,简直就是资深美术评论员了。
③既然你们这么厉害,那我来考考你,这两幅作品都是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色调也很接近,但是因为塑造人物的造型不同,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美的感受呢?
学生:《沉思》的造型比较的严谨、规整,反映人物内心深深的思索的静态感受,但是《呐喊》造型的变形、夸张体现出了人物内心压抑、恐惧、他要把这些情绪都喊出去,画面充满了动感。
这幅作品是《呐喊》,从人物的造型看画如其名,那这幅的作品你能根据的人物造型给它起个名字吗?大家太棒了,已经能和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了。
在2号展厅,我们认识到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造型。
对,看不同风格的造型,是怎样去彰显平凡的美的。
(三)构图
①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看3号展厅。在三号展厅里有一个小游戏,让我们来玩一下好吗,在这里有一堆生活用品你觉得怎样摆放才美观呢?谁来试试,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学生:这样摆放比较规整,有一种整齐的美感......
其实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是一幅世界名画,他就是夏尔丹的《铜水壶》,那你觉得你的摆放和夏尔丹比起来谁的更棒?
学生:我(夏尔丹)
为什么是你(夏尔丹)的更棒?大家赞同他的想法吗?谁有不同意见?
那通过这个游戏,你们知道什么叫构图吗?谁来说一下?
学生:构图就是画画前在纸上的构思。
构思和安排对不对?的确构图是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对画面进行整体的安排。(板书:构图)
那《铜水壶》是怎样构图的呢?你来仔细观察一下,铜水壶、水瓢以及黑色的水罐等物品共同组成了什么形状?
学生: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有什么样的美感?我们结合雪山和金字塔来感受一下。
象三角形这种构图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型的构图方式,基本型你还知道那些?
学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好,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练习纸,请你来分析一下这些画,他们属于哪一种基本型构图方式,把你的想法画在下边的方框内。
学生:思考着绘制小练习。
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说说思路?老师关注到了莫兰迪的作品,有的同学把他的构图画成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其实这样也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的美术作品存在多种构图形式的组合情况。请大家把练习纸举过头顶互相看看,都画对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马蒂斯的《舞蹈》,那么多基本型,他为什么会选择圆形呢?这样的构图有怎样的美感呢?大家有些迷茫是吧,那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舞蹈者打散重新排列,用一字型来排列,那这个一字型构图和原来的椭圆形构图比起来缺少了什么样的美感呢?
学生:旋转的动感、舞蹈的韵律感、舞蹈的热烈欢快感......
②看来画的构图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对画的美感起到很大的衬托作用。那3号展厅里,还有这样四幅画,他们的构图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都只有一个主要形象。
像这种画面只有一个主体并且还画的特别大,我们称之为大主体构图方式。大主题构图顾名思义,突出主体的美,那这四幅画分别突出了主体的什么美感?
在3号展厅里还有这样两幅作品鲁本斯的《四骑士》和波洛克的《第35号》,你觉得他们是大主题构图吗?是基本型构图吗?那他们的构图有什么特点呢?像这种画面形象特别多,密密麻麻排列的构图方式,我们称之为满构图。
好了孩子们在3号展厅里面我们了解几种构图方式?
学生:三种,有基本型、大主体、满构图的构图方式,
所以孩子们,绘画作品不仅美在色彩、造型,还美在?
学生:构图。
色彩、造型、构图,是美术最基本的三种语言,他们共同为主题服务,说出画家想要说的话,表达出他的想法和情感。所以鉴赏一幅美术作品,我们首先应该从画面的色彩、造型和构图来看。
(三)观展评述:
最近在威海有一个全国油画大展,想不想跟老师去参观下。
在欣赏作品前,让我们轻声的读一读提示。清楚了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张,在背面有一个表格,请你参考表格进行简单的记录,一会,我就要请你们来做导览员,为我们介绍作品好吗?好,孩子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欣赏吧。
好了,孩子们现在现在谁愿意来做导览员,为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好,先请你吧,你要为大家介绍哪一幅?
学生:《雪域高原》...
孩子,你刚才所说的这些是运用了哪一种语言?
学生:造型、色彩。
接下来请你说一说它的构图。
学生:大主体
我想问一下这种大主体的构图方式除了他自己以外,背景上有没有其他的东西?那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背景内容呢?
学生:通过背景来衬托人物的性格。
那,他用用蓝天、雪山来体现人物的什么性格呢?
学生:像草地那样朴实、像蓝天那样宽阔的胸怀,像雪山那样的圣洁。
你太棒了,孩子,你进入了这幅画的灵魂。
好,听完这位导览员的讲解,让我们来给他一个评价,用这种的方式好不好?五指表现五星级的导览员,OK表现三星级的导览员。好,请你用你们的手势来给他一个评价好不好?大胆的举起你的手,给我们这位导览员一个评价,有不少五星级的评价,看到这些五星级的评价,你的心情是什么颜色?
学生:红色。
非常的开心兴奋是吧?那有没有下一位导览员来给我们介绍你喜欢的作品?
学生:我非常喜欢《葵园十二景——秋风过》这幅画...
运用了色彩的和谐,体现了葵园的成熟、苍茫、辽阔的视觉感受,你还有那些感受?
学生:画家运用色彩构图和造型的语言告诉我们......
好,听完这位导览员的讲解,请你用你的手势给出评价。哇好多五星啊。孩子,你太棒了。
孩子们,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对《赶小海》这幅画直摇头,为什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张画画的不像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幅画,好吗?通过对他的题目解读,这应该描绘的是一幅海边赶海的场景是吧。但是画面好像没有什么主体形象,所以构图不是大主体、它介乎基本形和满沟图之间,色彩倒是很绚烂,好像我们只能走到这里了,是吧,孩子们,但是真正的艺术往往需要我们用更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读懂它们。让我们分析一下,既然是海的题材那画面上有和海有关的事物吗,仔细观察下,
你找到什么了吗?
学生:鱼。
有鱼就应该有渔船,你找到了吗?但是画的太抽象了,是吧?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种感觉的绘画吗。
学生:不喜欢
喜欢的举手,嗯很少的同学喜欢。
所以就像画家赵无极爷爷所说的那样,我的画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只给那些懂我的人看。
(四)小结拓展:
其实美不仅与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有关,它还与画家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内涵有关系,(板书:人生经历、文化内涵)这是什么?眼睛对不对?老师给了你们一只欣赏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用这样的眼睛看清、看懂更多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那些洒落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吧!
其实美术作品中的美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停下匆忙的脚步好好欣赏,夕阳、残荷即可收获美的体验。所以生活在于发现,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学会观察生活,做一个爱美的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