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乡高一期中(上)测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推
动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一劳动生产实践看作人
的类生活与类本质,进而把“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区别开来。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和
改造,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今天,在崇尚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怡恰要求实践主体既要具有学科学、爱
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要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卓越的匠心以
及关切他者之人文情怀与职业伦理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务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就
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并把原创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运用到生产领战,促进制造业的实践创新,
并通过创新解决发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迫切需要生产主体拥有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
升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创新和创造不仅是人的生产这种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而且是任何生产组织(包括产业、行
业、工业、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一个生产和经济组织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活力
和市场竞争力。创新需要人、财、物等硬实力,也需要生产主体和劳动者的文化软实力,而生产
和经济组织的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就是直接支撑创新、创优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一2035年)》把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
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学知识,并且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成是公民
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
实现创新发展只有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工程素质与工匠精神,就是说需
要“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和“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因为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科学素
质是把握、运用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因素,有助于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创新和创
造的前提、基础。而创新和创造也离不开工匠精神,需要大胆探索,永不言败,精益求精,追求卓
越。唯有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实践融合,才能按照美的规律造出品质优良的“中国制造”,同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川
·23-140A·